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年少萬兜鍪”出自哪壹首古詩?

“年少萬兜鍪”出自哪壹首古詩?

“年少萬兜鍪”這句詩是說孫權年紀輕輕就率領千軍萬馬。兜鍪是指代士兵。

壹、“年少萬兜鍪”出自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二、譯文:

什麽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占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

擴展資料: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賞析:

收回遙望的視線,看這北固樓近處的風物:“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不禁引起了詞人千古興亡之感。因此,詞人接下來再問壹句:“千古興亡多少事?”這句問語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悠悠”者,兼指時間之漫長久遠,和詞人思緒之無窮也。

接下來,辛棄疾為了把這層意思進壹步發揮,不惜以誇張之筆極力渲染孫權不可壹世的英姿。他異乎尋常地第三次發問,以提醒人們註意:“天下英雄誰敵手?”作者自問又自答曰:“曹劉”,唯曹操與劉備耳!據《三國誌·蜀書·先主傳》記載: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劉備)與操耳。”辛棄疾便借用這段故事,把曹操和劉備請來給孫權當配角,說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劉備才堪與孫權爭勝。曹、劉、孫三人,論智勇才略,孫權未必在曹劉之上。

稼軒在《美芹十論》中對孫權的評價也並非稱贊有加,然而,在這首詞裏,詞人卻把孫權作為三國時代第壹流叱咤風雲的英雄來頌揚,其所以如此用筆,實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嘆當今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執掌乾坤。這種用心,更於篇末見意。

作者在這裏極力贊頌孫權的年少有為,突出他的蓋世武功,其原因是孫權“坐斷東南”,形勢與南宋極似,作者這樣熱情贊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其實是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撻。

《三國誌·吳書·吳主傳》註引《吳歷》說:曹操有壹次與孫權對壘,見吳軍乘著戰船,軍容整肅,孫權儀表堂堂,威風凜凜,乃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劉表)兒子若豚犬耳!”壹世之雄如曹操,對敢於與自己抗衡的強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對於那種不戰而請降的懦夫,如對劉景升兒子劉琮則十分輕視,斥為任人宰割的豬狗。

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獻敵人,還要為敵人恥笑辱罵。作者在這裏引用了前半句,沒有明言後半句,實際上是借曹操之口,諷刺當朝主議的大臣們都是劉景升兒子壹類的豬狗,這種別開生面的表現手法,曲盡其妙,而又意在言外。

曹操所壹褒壹貶的兩種人,形成了極其鮮明、強烈的對照,在南宋搖搖欲墜的政局中,也有著主戰與主和兩種人。聰明的詞人只做正面文章,對劉景升兒子這個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眾了。然而縱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

因為上述曹操這段話眾所周知,雖然辛棄疾只說了前壹句贊語,人們馬上就會聯想起後面那句罵人的話,從而使人意識到辛棄疾的潛臺詞:可笑當朝主和議的眾多王公大臣,都是劉景升兒子之類的豬狗。

詞人此種別開生面的表現手法,頗類似歇後語的作用。而且在寫法上這壹句與上兩句意脈不斷,銜接得很自然。上兩句說,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劉備配稱孫權的對手。連曹操都這樣說,生兒子要像孫權這個樣。再從“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的蘊含和思想深度來說,南宋時代人,如此看重孫權,實是那個時代特有的社會心理的反映。

因為南宋朝廷實在太萎靡庸碌了,在歷史上,孫權能稱雄江東於壹時,而南宋經過了好幾代皇帝,卻沒有出壹個像孫權壹樣的人。所以,“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本是曹操的語言,而由辛棄疾口中說出,卻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奮發圖強的時代的呼聲。

這首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愴雄壯,意境高遠。它與稼軒同時期所作另壹首登北固亭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相比,壹風格明快,壹沈郁頓挫,同是懷古傷今,寫法大異其趣,而都不失為千古絕唱,亦可見辛棄疾豐富多彩之大手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