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歐陽”這姓這麽來的?

“歐陽”這姓這麽來的?

■歐陽網站

歐陽網:/f?kw=%C5%B7%D1%F4

■歐陽QQ群

歐陽家族:6723681

■姓氏源流

歐陽(ōu yáng 歐陽)姓源流單純,源出有壹:

出自姒姓,與歐陽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為氏。夏朝帝王少康的兒子無余,被封於會稽,建立了越國,為諸侯國。到春秋的時候被吳國給滅掉了。十九年後,鉤踐又復國。到鉤踐六世孫無疆為越王的時候。被楚國所滅,無疆的次子蹄被封於烏程歐余山的南部,以山南為陽,所以稱為歐陽亭侯,無疆的支庶子孫,於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歐陽、歐侯三個姓氏。

得姓始祖:無疆。歐陽氏是春秋時代著名的越王勾踐的後裔。歐陽氏與歐(區)氏同出壹源,都是越王無疆的子孫,而越王無疆,則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歐陽氏的得姓,大約有2000年的歷史。根據《路氏》上的記載說,越王無疆的次子,被封於烏程歐余山的南邊,後代中有歐氏,歐陽氏。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的記載,歐陽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於會稽,傳至越王無疆時,為楚國所滅,無疆的兒子蹄,改封烏程歐余山南方,為歐陽亭侯,子孫就以歐陽為氏。據《郡望百家姓》記載,歐陽氏望族居於渤海郡,就是現在的河北省滄縣。由此可見,歐陽氏和歐氏同出壹源,都是越王無疆的子孫,而越王無疆,根據考證,則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換言之,歐陽氏和歐的得姓歷史,大致2000年。故歐陽氏後人尊無疆為歐陽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歐陽姓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壹百位,位列宋版《百家姓》復姓的第4席,其發祥地為渤海郡(今河北省滄縣)。據《姓譜》載,越王勾踐之後,支孫封於烏程歐陽亭(浙江湖州),其子孫以此地名為姓。歐陽氏中曾有“繼固承遷五代史,勒碑刻銘九成宮”之譽,指的是宋歐陽修撰成《五代史》。唐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留芳史冊。歐陽氏出自姒姓,戰國時,越王勾踐的六世孫越王無疆受齊人唆使,出兵伐楚,結果被楚滅,無疆也被楚軍所殺。無疆的兒子們爭奪王位,各居壹方,次子蹄占得烏程(今浙江省吳興縣)的歐余山,由於位處山的南面,又稱之歐余山之陽,自任為歐陽亭侯。他的子孫就用此封地為姓氏。其中有姓歐陽,有姓歐,有姓陽,甚至,有的姓歐候。漢時有歐陽生,字和陽,博通經史,為“歐陽學”的開創者;歐陽生之4世孫歐陽也余曾為王莽的老師。唐時有歐陽詢,字信本,是唐初四大書法家之壹。北宋有歐陽修,是著名的文學家,為唐宋八大家之壹。據《郡望百家姓》記載,歐陽氏望出渤海郡。西漢時置郡,地點在今天的河北省滄縣。當今,歐陽姓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吉安、永豐、萬載,湖北省枝江、荊州、潛江,廣東省廣州、河源,河南省新鄭,四川省綿陽、遂寧,安徽省阜陽、滁州,湖南省長沙、瀏陽、隆回,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滕縣等地。湖北省枝江歐陽氏族為歐陽修長子歐陽發的後裔。現在,江蘇省歐陽氏宗人大都居住在丹陽西門外荻塘歐甲(司徒)、下坯歐甲(全州)。至2000年5月8日,全市在籍的歐陽姓族人有1450余人(余略)。

■歷史名人

歐陽生:名容,字和伯。西漢千乘人,曾從伏生學今文《尚書》,為博士,授倪寬。他的後代也多出學者,其曾孫孫高、高孫地余均為博士,世代以研究《尚書》為特長,因此《尚書》世有歐陽氏學。

歐陽歙:字正思,樂安千乘(今山東省高青東北)人。東漢光武帝宰相。為人廉恭禮讓,以祖傳“伏生尚書”任博士。王莽時任長社宰,後投更始劉玄任原武令。東漢建立後任河南尹,封波陽侯,後又遷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書育人,任用賢才,頗有政績。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

歐陽建:西晉哲學家,字堅石,渤海南皮(今河北省南皮)人。歷任尚書郎、馮翊(今陜西大荔)太守,甚得時譽,後來被趙王司馬倫所害。他曾提出“言盡意”的學說,認為“形不待名而圓方已著,色不俟稱而黑白已彰”,客觀世界是離開人的概念和語言而獨立存在的,但語言概念又是人們用以說明客觀世界的工具。他說:“誠以理得於心,非言不暢,物定彼,非名不辨。”駁斥了當時玄學家“言不盡意”的論點,即認為語言概念無法表達事物真相的壹種看法。著作有《言盡意論》,載於唐朝人纂集的《藝文類聚》卷十九。

歐陽詢:唐朝唐州臨湘人,入唐官至弘文館學士,善書法,初學王羲之,八體盡能。後又做過太子率更令,故世稱其書體為率更體。流傳的碑刻有《九成宮醴泉銘》等。參與編纂《藝文類聚》壹百卷。

歐陽通:字通師,唐氏潭州臨湘(今湖南省長沙)人,歐陽詢之子。官蘭臺令,儀鳳中累遷中書舍人,封渤海公,天授初轉司禮卿判納言事,二年為相,因反武承嗣為太子被害。。自幼喪父,母徐氏教其家雖貧,卻能遍購父書,繼父名,號“大小歐陽”。工於楷,盡得父法。晚年頗有矜重,以貍毛為筆,覆以兔毫,犀象骨做管。其傳世作品有《道因法師碑》、《泉男生基誌》等。

歐陽詹:字行周(756-800),南安人。他天賦聰穎,博覽群書,文章詩賦名噪壹時,受到泉州刺史薛播、席相及福建觀察使常袞的賞識和鼓勵,上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沖破閩人不願到外地應試做官的習慣。貞元八年(792年),歐陽詹以優異成績榮登進士第二名(榜眼),同榜有賈×、韓愈等名士,時稱“龍虎榜”。貞元十五年(799年),歐陽詹任國子監(即皇家貴族子弟高等學校)四門助教。所以人們尊稱他為“歐陽四門先生”。歐陽詹雖英年早逝,但他才高學博,對福建文教事業有較深遠的影響。《閩政通考》雲,“歐陽詹文起閩荒,為閩學鼻祖”。

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六壹居士。宋朝人。天聖八年中進士甲科,官至參知政事。因議新法與王安石不和,退至穎川。博學多采,以文章聞於世。纂有《毛詩譯本》、《新五代史》、《集古錄》等,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後人輯有《歐陽文忠集》。

歐陽玄:字原功(1283-1357),別號圭齋,元瀏陽人,歐陽萬公後裔。官翰林學士,國子祭酒(主管教育的長官),以文章著名。修《宋史》、《遼史》、《金史》,有《圭齋文集》十六卷。《元史》有傳。

歐陽海:桂陽縣兩路鄉(今歐陽海鄉)人,家赤貧,7歲乞討,8歲隨父砍柴燒炭,分擔家庭生活重擔。1958年,歐陽海剛滿18歲就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軍僅三個月就加入***青團,壹年後升任班長,不久又入黨,曾三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評為“五好戰士”,他領導的班也被評為“四好班”。1963年11月17日,部隊進行野營訓練,歐陽海班擔任收容任務。18日清晨,歐陽海班隨著炮連剛走進衡山某地的兩山夾谷間,遠方就傳來282次列車嗚嗚的汽笛聲,前面部隊按照行軍紀律,都閃到離鐵路4米遠的地方魚貫前進。歐陽海也連忙關照全班:“火車來了,註意安全!”同時,看了看前邊炮兵連的馬匹,也已靠到山邊前進。可是,當龐然怪物般的火車頭呼嘯著沿新月形鐵道突然出現時,炮連最後壹匹黑騾馬驚怒了。馭手勒不住野性大發的牲口,被它拖著直往軌道上奔去,當奔至鐵道上時,這匹馱著炮架的騾馬驚惶地橫在鐵道上死也不動了。看到這壹情況,火車司機緊急剎車,但由於巨大的慣性,列車仍風馳電掣般前進了壹段。四十米、三十米、二十米,眼看馬死車翻人亡的慘禍就要發生,在這千鈞壹發之際,歐陽海不顧個人安危,以異乎尋常的敏捷,毫不猶豫地沖上鐵軌,使盡全力,把驚呆的烈馬猛往軌道外面推了出去。列車呼嘯而過,安然無恙,而歐陽海卻被卷入車底,左腿壓斷,身受重傷,倒在血泊中。經多方搶救無效,壯烈犧牲,年僅23歲。

歐陽竟無:名漸(1871-1943),字鏡湖,號竟無,江西省宜黃人。近代著名佛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人稱“宜黃大師”。歐陽竟無畢生窮究佛學,初研瑜伽,中研般若,晚精法相唯識,實集佛學之大成。他在《竟無內外學》巨著中提出的“結論後的研究”的方法和“佛教宗教非哲學”、“法相唯識非壹”的思想,在當時頗有影響。

歐陽繼修:本名陽翰笙(1902-1992年),原名歐陽本義,字繼修,曾用華漢等筆名。四川高縣人。黃埔軍校教官,黨支部書記。解放後任周恩來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全國文聯副主席。文革中與周揚、夏衍、田漢同時被打為文藝界“四條漢子”,被囚禁9年。1979年恢復文聯副主席,主持文聯日常工作。在文藝界與茅盾齊名,他與郭沫若壹樣,都是四川籍文藝泰鬥。寫有社會科學著作2部、中篇小說8部、短篇小說10余部、電影劇本17部、話劇8部、詩歌200余首,著作頗豐。

歐陽子倩:名立袁。湖南瀏陽人,演員、戲劇家。清朝光緒三十三年入日本明治大學商科學習,光緒三十四年改入早稻田大學文科學習。辛亥革命後回國參加新劇同誌會、春柳劇社,倡導新劇運動。解放後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中國文學藝術研究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及中國舞蹈工作者協會主席。是中國戲劇運動倡導者和話劇的開拓者之壹。1962年逝世。著有回憶錄《自我演劇以來》、論文集《壹得余抄》以及多個劇本。

■郡望堂號

1、郡望

據《郡望百家姓》記載,歐陽氏望出渤海郡。

渤海郡:西漢時置郡,地點在今天的河北省滄縣。

2、堂號

畫荻堂:宋朝的歐陽修,三歲就死了父親,家裏很窮,上不起學堂,但是母親非常希望他能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於是決定自己教他,買不起紙張,母親就以沙地作紙,以荻當筆,教他識字。經過刻苦的學習,歐陽修終於成為了著名的文學家和對朝廷有用的人。

六壹堂:歐陽修號六壹居士,即“藏書壹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壹千卷,有琴壹張,有棋壹局,常置酒壹壺。……以吾壹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壹乎?”其後裔將家族的堂名稱為“六壹堂”。

渤海堂:歐陽氏望出渤海郡,故有此堂名。

此外,歐陽姓的主要堂號還有:“載德堂”等。

■歐陽姓宗祠通用對聯

〖歐陽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望出渤海;

姓啟歐余。

——佚名撰歐陽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歐陽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壹、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石渠博士;

渤海名流。

——佚名撰歐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千乘人歐陽生,字和伯,西漢今文尚書學“歐陽學”的開創者。伏生的弟子,世代傳授尚書學,到他的曾孫歐陽高,被立為博士,曾在石渠閣講論。壹說,八代都是博士。下聯典指西晉哲學家歐陽建,字堅石,渤海南皮人,有理思,具才華,在北州極有影響。歷官尚書郎、馮翊太守,被當時人譽為"渤海赫赫,歐陽堅石"。著有《言盡意論》。後因讒言被趙王司馬倫所殺。

文章政事;

獨步廬陵。

——佚名撰歐陽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宋·歐陽修,廬陵人,中進士甲科,與韓琦同居相位,以文章冠天下,有《新五代史》、《毛詩本義》、《新唐書》等行世。

北州高士;

西漢名儒。

——佚名撰歐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歐陽建,才藻美瞻,擅名北州。下聯典指漢·歐陽生事典。

經傳八世;

字法二王。

——佚名撰歐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歐陽生事典。下聯典指唐·歐陽詢,工書法,學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於平正中見險絕。

秘傳漢晉;

律呂陰陽。

——佚名撰歐陽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宋·歐陽發,歐陽修之子。師事如臯安定先生胡瑗,得古樂鐘律之說。自有書契以來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及天文地理,無不悉究。

〖歐陽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繼固承遷五代史;

書名刻石九成宮。

——佚名撰歐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壹居士。廬陵(今江西省永豐縣)人。撰有《新五代史》等,為唐宋八大家之壹。下聯典指九成宮,唐宮名。在陜西麟遊縣西。本隋仁壽宮。唐太宗貞觀五年重修,為避暑之所,以山有九重,改名九成。六年得泉,命魏征作銘,歐陽詢書刻石,稱《九成宮醴泉銘》。永徵二年改萬年宮。乾隆二年復舊名。

鯉郡分支綿世澤;

蚶江衍派振家聲。

——佚名撰臺灣省金門縣(島)歐厝村歐陽氏宗祠聯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福建省泉州市蚶江歐陽氏五世裔歐陽文卿漂居金門,為金門歐陽氏開基祖。乾隆年間,祖籍泉州蚶江的歐陽氏族人在金門歐厝村營建“金門歐陽氏宗祠”,並鐫刻敬祖思源的這副對聯。

〖歐陽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獨步廬陵,文章政事;

秘傳漢晉,律呂陰陽。

——佚名撰歐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壹居士,吉州廬陵人。天聖年間進士,官館閣校勘,因直言論事被貶知夷陵;慶歷年間任諫官,支持範仲淹,要求改良政治,被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詩風與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詞作婉麗,承襲南唐遺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下聯典指歐陽修的兒子歐陽發,字伯和,曾跟從胡瑗學習,得古樂鐘律學說,又研究歷代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及天文地理。後賜進士出身,官至殿中丞。此聯易有逆序的版本(見下):

律呂陰陽,秘傳漢晉;

文章政事,獨步廬陵。

——佚名撰歐陽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另壹版本)。

母教儒學,循循善誘;

世傳尚書,炳炳揚名。

——佚名撰歐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歐陽修母,姓鄭氏。修四歲而孤,母守節教育之。下聯典指漢代學者歐陽生,事付伏生受《尚書》,授兒寬,寬授生子,世世相傳,至曾孫高為博士。高孫地余,裔孫歙,復以傳業顯名。由是《尚收》世有歐陽氏學。

母教留芳,瀧岡作表;

夫屍收葬,燕市銜哀。

——佚名撰歐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歐陽修四歲而父卒,其母守節撫孤,修作《瀧岡阡表》顯揚親德。下聯典指南宋·文天祥遇害,妻歐陽氏收葬夫屍於燕市。

翰墨流香,僉信九成佳體;

文章擅類,並傳八大名家。

——佚名撰歐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歐陽詢書刻石九成宮事典,稱《九成宮醴泉銘》。下聯典指上聯典指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

弱冠臚傳,龍虎萃得人之榜;

大儒純孝,鳳麟毓間世之英。

——佚名撰歐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晉江人歐陽詹,字行周,貞元年間,他年剛弱冠(二鏟歲),與韓愈、李觀等人聯名登第,當時人稱為“龍虎榜”。官國子四門(學校名)助教,後與韓愈同為博士。臚傳,即臚唱,科舉時,殿試之後,皇帝傳旨召見新考中的進士,依次唱名傳呼。下聯典指北宋廬陵人歐陽觀,字仲賓,歐陽修的父親。少年時為孤兒,勤奮學習。性情仁孝,每年祭祀先人時都哭著說:“祭祀豐厚,不如奉養少薄。”鹹平年間進士,歷泗、綿二州推官,官至秦州判官。

事業經邦,閩海賢才開氣運;

文章華國,溫陵甲第破天荒。

——宋·朱熹撰福建省泉州市歐陽氏宗祠“不二祠”聯(1)

不二祠。系歐陽氏的祖祠,始建無考,祠祀唐·歐陽詹。不二祠為土木結構,中堂供奉歐陽詹塑像,高丈余,衣冠莊嚴。龕額上之“不二”木匾為後人特地搜集歐陽先生墨寶之“不”與“二”兩個字鐫刻制成,所謂“不二”是指專心不二的意思;另有歐陽詹系泉州人第壹個登進士第,堪稱獨壹無二的說法。因此,泉州人就將歐陽詹的祠堂尊稱為“不二祠”。這座深受後人敬仰的“不二祠”,不僅是歐陽的祖祠,而且是壹處重要的泉州歷史文化遺址。可惜“文革”期間,祠堂被毀,傳說僅“不二”匾額幸免於難,被民間所收藏,木匾長四尺多,高壹尺多,白底黑字,字跡蒼勁。朱熹此聯對歐陽先生有極高的評價(下“2”明何喬遠撰聯同)。

紹韓柳二公,推壹代藝林之祖;

溯高曾列考,賡累朝華誥之榮。

——佚名撰歐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歐陽氏宗祠“渤海堂”堂聯。

通渤海源流,派別兩江,還許朝宗歸壹脈;

本廬陵著作,文師百代,統成家學冠三吳。

——佚名撰歐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歐陽氏宗祠“渤海堂”堂聯。

不二題堂,銀鉤鐵畫,論當年合班顏柳歐虞之列;

無淫箴室,神窺天鑒,待後學直開關閩濂洛之先。

——明·何喬遠撰福建省泉州市歐陽氏宗祠“不二祠”聯(2)

■歐陽姓典故、趣事

〖修已知道妳,妳還不知修〗

歐陽氏族人因有歐陽修這位頂級名人,有些人便以姓歐陽而自誇,招搖過市。吉州有壹位士子,叫歐陽伯樂。他在赴省參加考試時,自持是歐陽修的同鄉,寫了“廬陵魁選歐陽伯樂”的名條,到處張揚。人們對這種借名人來擡高自己的行為很不以為然。有人寫了壹首諷刺詩,來譏諷他:有客遙來自吉州,姓名挑在擔竿頭。雖知汝是歐陽後,畢竟從來不識修。最後壹個“修”字與“羞”是偕音。這個故事是說借同鄉來擡高自己。另壹個故事同這個故事有相似的地方。歐陽修遇到壹位秀才。這位秀才說自己認識歐陽修,經常壹起作詩,並受到歐陽修多次贊賞。於是便和歐陽修邊走邊對起詩來。看見壹棵大樹,秀才吟道:

路旁壹古樹,兩朵大丫杈;

歐陽修和道:

未結黃金果, 先開白玉花。

走到湖邊,見到壹群鵝。秀才又吟:

遠看壹群鵝,壹棒打下河;

歐陽修和道:

白翼分清水,紅掌踏綠波。

乘船時,秀才又吟:

詩人同登舟,又訪歐陽修;

歐陽修對這位詩文不足而自誇的人不客氣地諷刺道:

修已知道妳,妳還不知修。

〖歐陽修巧妙解題〗

由於北宋初期,不以經義取士,以文章詩賦考取人才的影響,士子們的歷史知識比較貧乏。歐陽修主張恢復漢唐文風,要求參加考試的人要改變那種浮華沒有內容的駢體文。為此考試時有個規定:士子有問題,可以詢問。考官壹整天都在答復那些士子嘮嘮叨叨的問題,到了傍晚,才得以清靜。歐陽修正與主考人員在壹起飲酒作詩,忽然有壹位士子來問:許多士子寫文章想用堯、舜的事,不知這是壹件事,還是兩件事。這樣簡單的事也成了問題,使聽的人都哄然大笑。歐陽修卻不動聲色地說:“像這樣有疑問的事,確實怕錯了的話,就不要用了。”

〖歐陽修與酒〗

歐陽修是婦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記》,從頭到尾壹直“也”下去,貫穿壹股酒氣。無酒不成文,無酒不成了樂。天樂地樂,山樂水樂,皆因為有酒。“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醉翁亭記》)

■歐陽家譜

歐陽氏的家譜從歐陽修後,元、明、清及民國,各地都有修撰的,約有數十種。

·歐陽修《譜圖》

歐陽修所編的《歐陽氏圖譜》第壹部分是《序》。在《序》中,他記述了歐陽氏得姓於無疆的壹個兒子蹄被封為歐陽亭侯。歐陽亭在湖州烏程歐余山之陽,以後子孫便以歐陽為氏。漢有為涿郡太守者,子孫便北遷,壹支居青州千乘,壹支居冀州之渤海。千乘絕後,以後歐陽壹族便以渤海為系統下傳,直到歐陽修這壹系統。他主要記述了吉州廬陵縣的歐陽宗族,並且指出:晉以後天下大亂,歐陽氏諸族,有歐陽舉、歐陽純、歐陽跡等,都帶領其族南遷,散居於丹陽 (今河南沈丘縣)、吳郡(今浙江省湖州市)、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而歐陽質這壹系居於長沙臨湘。前面三支都不顯名於世,傳承無聞。歐陽質這壹系從歐陽景達以後,逐步彰顯。

自歐陽琮以後七世,舊譜佚亡。歐陽琮八世孫歐陽彪。歐陽彪的弟弟名歐陽萬。歐陽萬生某(名字失傳),某生歐陽雅。

歐陽修的《譜圖》還考證了歷史記載上沒有的人和其配偶。

歐陽修的《譜圖》將他所搜集到的舊族譜作了對比,同時還收集了舊譜中所列的魏司空清河崔林、南宋太保王弘齊、南宋太尉王儉、南梁禦史中丞王僧孺、南梁尚書兵部馬將臣、賈贄等人寫的序。

歐陽修的《譜圖》訂出了以後修族譜的原則之壹是“斷自可見之世”。即世系較遠的,應該疏之略之,近的要詳細壹些。五世以後,可以各支系另寫家譜。各支族的家譜既各自獨立成為壹個體系,又互相聯系,綜合起來,既可以反映本族縱向的深遠歷史,又可以反映本族橫向的發展狀況。

歐陽修的《譜圖》在圖表之外,又分列有本族歷代主要人物的傳略。

歐陽修的《譜圖》所列的這些原則,成了以後中國家譜、族譜所遵循的基本範例。

·安福續譜

安福續譜是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歐陽安世續修的江西《續修安福令歐陽公通譜》,不分卷,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影印本。這個續譜接續唐代貞觀六年(632年)的族譜,即歐陽詢奉敕所修撰的族譜。這冊續譜主要記的是從歐陽萬以後居住在吉州安福(今江西省安福縣)的那支歐陽宗族的世襲。因為歐陽萬曾做過吉州府安福縣的縣令,所以,該支的歐陽家人便遷居在安福。歐陽修在《譜圖》的序中說:自歐陽琮八世生歐陽萬,歐陽萬為吉州安福令,其後世或居安福,或居廬陵,或居吉水。安福為今江西省安福縣,吉水為今江西省吉水市,廬陵為今江西省吉安市。這三處地方呈三足鼎,互相間相距並不遠。歐陽宗族開始居住在沙溪。宋至和二年(1055年)從吉水分出部分地域設立永豐縣,沙溪被分到了永豐。所以,歐陽修雖說也自稱廬陵歐陽修,只是指大的地域而言。

續修通譜以安福令歐陽萬為始祖,同時從縱的方面上溯到夏禹,從橫的方面又旁及歐陽宗族的流遷和分布。

·歐村族譜

安徽黟縣歐村歐陽氏族譜不分卷,元代泰定四年(1327年)歐陽允文開始創修,明代嘉靖(1522壹1566)年間,歐陽慎齋等重加纂修,有明末清初的手抄本及清康熙三年(1664年)的序文。

該譜踵繼歐陽氏各譜,也以夏禹後裔而自居。譜中將歐陽氏南北轉遷的情況,列出壹圖,名叫《歐陽氏南北轉遷圖》:

該譜中對其傳承列了五個圖表。第壹個圖表從歐陽景達起到歐陽詢,第二表從歐陽詢起到歐陽琮。每圖表後都有主要人物的傳略。第三表從歐陽萬起。歐陽萬即工表渤海派歐陽緒的第三個兒子。表中所列與上邊介紹過的續譜大同小異,具體為:

表後介紹歐陽萬渤海派歐陽緒的第三子,為安福縣令,葬太和之棟林。子孫繁衍,分布在吉州四境,或居廬陵,或居安福,或居吉水。還有居住到外州縣的。歐陽和曾做過湖南縣令。歐陽雅,字正言,沒有做官。

第四、五圖記錄了在歐村的譜系,而以安福義歷派歐陽戊為第壹代祖先。對歐陽氏族這壹支系,怎麽由江西吉安,遷到了安徽黟縣,譜敘中說是由於金人南下,有壹支遷到了安徽黟縣。對歐陽郴(chen)八個兒子:俊、伸、儀、(亻丕)、信、偃、(亻全)、做的後代的遷徙狀況,也有說明。伸傳三世而絕;儀官至屯田郎中,遷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信官至靜江(今廣西自治區桂林市)團練使,到六世後遷回安福;偃官至南京衙院判官;做子遷婺(wu)州蘭溪。

·錦川歐陽氏宗譜

江西婺源歐陽氏居住在錦川。《錦川歐陽氏宗譜》是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歐陽茂林所編修的。譜中說,歐陽修退休後回到吉州永豐沙溪,住在錦川。他的曾孫叫歐陽璃(yu)。

歐陽郁做過元朝的州判。歐陽均顯做官至元朝饒州路守,便居住在饒州(今江西省波陽縣)羅湖。元末,紅巾軍起義,天下大亂,群雄兢起,歐陽均顯與弟均茂率家遷居於婺源市南的坑口這個地方,並改此地名為錦川,表示不忘故土。

·歐陽六宗世次總歌

歐陽氏族的譜牒中,有時用韻文的形式來敘述世系,或各分支的演變。中有《六宗世次總歌》,就是用歌謠的形式,講述安福歐陽支系的狀況。這種形式,在其他的族譜中還不多見。它的優點在於讀起來瑯瑯上口,通俗易懂,文字不多,容易記誦。

因封受姓曰歐陽,道德文章百世芳。上溯黃帝及大禹,禹第五世名少康。

庶子無余封會稽,二十余世至允常。常子勾踐封越霸,傳衍六世乃無疆。

伐楚楚伐族屬散,子蹄封歐余山陽。苗裔因之為姓氏,五世名搖漢封王。

涿郡太守分兩派,千乘渤海號洋洋。千乘八世為博士,至歙伏法子復殤。

惟有渤海流慶遠,曰舉跡純渡晉江。太守堅石名赫赫,外甥為著石崇亡。

質與崇文奔長沙,伯仲蔔居在臨湘。又傳六世景達著,文忠譜揭大宗坊。

達生寶頗頗生紇,率更令詢譽望張。唐主寵遇弘文館,敕修宗譜名益揚。

通生幼明明生昶,琮刺吉州名始昌。譜稱琮公生七子,袁吉衡州同豫章。

八世彪彤萬兄弟,彪徙廣州系久亡。彤分常溪與蜀口,彼各派列此莫詳。

萬公乾符令安福,詞譜尊為壹世昂。二世生和三世雅,四州效楚列行行。

效生之子謨托(訁玄),楚生堂弘戌三房。五世六宗皆蕃衍,代產名賢與忠良。

從今再修支譜後,遞傳世世信有光。

■區、歐、歐陽三姓同宗

在華族的千千萬萬個姓氏當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壹個祖宗,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裏,由於逃亡、遷徙、避難以及其它原因,同壹個祖宗的後人分別擁有不同的姓氏。如區、歐、歐陽都是春秋時代那位“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的後人。

在區、歐、歐陽三姓當中,歐氏和歐陽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現這兩個姓氏,區氏是在漢朝才出現的,因此,區氏族人謙稱是小區,稱“歐”氏為大歐。

根據《姓氏考略》記載:“越王無疆之次子封於烏程歐余山之陽,後有歐氏、歐陽氏、歐侯氏,望出平陽。”

由此可見歐氏和歐陽氏都是越王無疆的第二房子孫,而越王無疆則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如果追溯上去,歐氏和歐陽氏的歷史不只2400多年,還可以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踐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2079年(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於會稽,到了越王無疆,被楚所滅,封於烏程歐余山之陽,為歐陽亭侯,他的子孫因而姓“歐”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