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政治強人馬哈蒂爾
馬哈蒂爾於1925年12月20日出生在吉打州首府亞羅士打的壹個教師家庭。馬哈蒂爾的祖
父是個從印度飄洋過海來的穆斯林,這血源可以從馬哈蒂爾那張非常印度化的臉孔上清楚地
反映出來。父親在與當地的壹個馬來姑娘結婚後,成為壹名頗有名望的中學校長。作為壹個
在多民族的馬來西亞社會中地位不高、人數不多的印度族移民家庭,他的父親非常希望自己
40歲才生下的第壹個兒子能光宗耀祖,為印度移民爭口氣。馬哈蒂爾確實沒有辜負家族的期
望。他從小就顯示出異常的聰明,且非常喜歡讀書,常常是壹個人拿著本書在書房裏壹呆就
是半天不出來。
小馬哈蒂爾性格非常倔強。他雖然常常沈默寡言,凡事卻很有主見。以優異的成績升入
中學以後,瘦弱的馬哈蒂爾常常是高年級學生欺侮的對象,母親好幾次看到他鼻青臉腫回家
,但從他嘴裏總掏不出半個字。壹聲不吭地鉆進了書房學習。也許是壹種強烈的使命感的驅
使,也許是預感到將來學習機會不多,少年馬哈蒂爾簡直是拼了命在讀書。
自己曾經開辦了壹間咖啡店。由於已經學會了如何經營,而且他天生精明,沒多久,他
又開了水果鋪和手工藝品店,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紅火。他具有壹切成功商人所必備的素
質:勤奮、精明、果斷、鍥而不舍。
然而,青年馬哈蒂爾並沒有把所有精力放在埋頭做生意上,他時刻關註著發生在自己祖
國土地上的壹切。他參加了當時的壹些抗日群眾組織如“馬來人聯合會”、“馬來青年聯合
會”的活動,並成為其中的活躍分子。日本投降後,英國殖民者又卷土重來,“馬來人聯合
會”等組織的任務又歷史性轉變為反英獨立。“馬來西亞國父”拉赫曼親王把這些組織聯合
起來,使之成為政黨,名為“馬來民族聯合機構”( 巫統)。它在馬來西亞的獨立過程中
,發揮了重要的領導作用。就在這時,馬哈蒂爾結識了這個組織的骨幹成員之壹、後來擔任
過馬來西亞總理的拉紮克,他在日後的關鍵時刻拉了馬哈蒂爾壹把。
“馬來民族聯合機構”及其明確的反英獨立目標,使殖民者當局大為惱怒,它加緊了對
馬來人的鎮壓與統治。年青的馬哈蒂爾陷入了深深的苦惱。就在這時,1948年,馬來亞大學
開始招生。馬哈蒂爾報名參考並在誌願表上毫不猶豫地填上醫學系。結果,他被錄取了。這
壹年,他23歲。畢業後,馬哈蒂爾擔任了吉打州醫藥官員。1964年,他決定正式棄醫從政,
出任巫統最高理事會理事並參加當年下院議員競選。他成功了。壹位當年的議員曾這樣評價
他:“他的鋒芒讓無數人瘋狂地支持他,也讓無數人熱烈地反對他。但有壹點是肯定的,沒
有人面對他會無動於衷。”從此,馬哈蒂爾被公認為政治前途無量。1975年,他成為巫統的
3位副主席之壹。1981年7月,他出任巫統主席,接替因病辭職的侯賽因·奧思,成為馬來西
亞總理。
他連續3次擔任政府總理,而相應地,近年來,馬來西亞的局勢確實越來越穩定,這點
,是印尼和菲律賓等相鄰國家比不上的。與此同時,馬來西亞的經濟迅速發展,大有直追亞
洲四小龍之勢。
馬哈蒂爾是壹位非常能出主意而且機敏過人的總理,他不僅在大政方針上妙招叠出,譬
如發展“自由貿易區”以吸引外資,發展制造業擴大出口,取消對華人經濟的過多限制,實
行“向東看”政策,鼓勵國內各企業向東方特別是向日本和韓國學習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
自己更利用每壹次出訪機會,自動擔當“國家頭號商品推銷員”。而且,在細微之處也常有
靈感閃現。這些大概得益於他過去的職業:經商和從醫。他不乏商人的精明,同時也不乏外
科醫生式的縝密。縱觀馬哈蒂爾執政10多年來所取得驕人成績,他這位戰後在位時間最長的
馬來西亞總理亦足可名垂青史了,而他的個人魅力與鬥士風範,也為這個“橡膠和錫的王國
”增添了奇異的光彩。 姓名:貝內特·米勒
性別:男
原名:
英文名:Bennett Miller
生日:1966年12月30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美國
地域:歐美
身高:185cm
生平介紹:貝內特·米勒1998年拍攝了首部作品記錄片《The Cruise》,雖然該片鮮為人知,但卻贏得評論界的好評。7年後,他拍攝的第二部作品《卡波特》讓他壹舉成名
音視頻:
其它:獲獎經歷:《卡波特》 2005年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獎《The Cruise》 1999年艾美獎最佳記錄片獎導演作品: 1.卡波特 CAPOTE (2005) 2.The Cruise (1998)
姓名:伊麗莎·杜什庫
性別:女
原名:
英文名:Eliza Dushku
生日:1980年12月30日
星座:
國籍:
地域:歐美
身高:165cm
生平介紹:伊麗莎·杜什庫(Eliza Dushku)於1980年12月30日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是壹個阿爾巴尼亞人和丹麥人的混血兒,從小喜愛舞蹈、彈琴和打鼓;父親菲利普波士頓公學的壹名教師,母親朱迪是薩福克大學的壹名教授;她有三個哥哥,其中大哥內特·杜什庫(Nate Dushku)曾經出演過影片《奪命聯機》》(Antitrust)。
伊麗莎出演的第壹部影片是1992年與朱麗葉-路易斯(Juliette Lewis)壹同出還的《那壹夜》(That Night)。此後,她與演技派演員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埃倫·巴爾金(Ellen Barkin)、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Leonardo DiCaprio)、保羅·雷塞爾(Paul Reiser)和詹姆斯·貝魯什(James Belushi)合作出演過數部影片。在14歲那年,伊麗莎與阿諾德·施瓦辛格***同出演《真實的謊言》(True Lies),飾演施瓦辛格的女兒,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8年,伊麗莎出演了熱播科幻電視劇集《捉鬼者巴菲》(Buffy the Vampire Slayer),使得觀眾對她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除了該劇集之外,她還客串了數部電視劇集,其中包括《暗夜天使》(Dark Angel)等。伊麗莎是熒屏之上最性感的女星之壹,曾經多次在多種著名的雜誌的“最性感的女星”之中占壹席之地。
伊麗莎的作品還包括《男孩的生活》(This Boy's Life)、《愛在分別時》(The Bye Bye Love)、《與太陽賽跑》(Race the Sun)、《魅力四射》(Bring It On)、《高校瘋神榜》(The New Guy)、《疑雲重重》(City by the Sea)、《吻》(The Kiss)和《錯誤的轉折》(Wrong Turn)等。
姓名:關智斌
性別:男
原名:
英文名:Kenny Kwan
生日:12月30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中國
地域:中國大陸
身高:174cm
嗜好:閱讀、唱歌、遊泳、壁球
生平介紹:言語:廣東話、英語、國語最喜愛食物:朱古力、芝士蛋糕最喜愛顏色:銀色、藍色最喜愛歌星:王力宏、古巨基、孫燕姿、Dido最喜愛音樂類型:Pop最喜愛電影:無頭谷、哈利波特、ToyStory最喜愛演員:JohnnyDepp最喜愛閱讀雜誌:Milk
姓名:葛民輝
性別:男
原名:
英文名:
生日:1966年12月30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
地域:港臺
生平介紹:1984年九龍華仁書院中學畢業後,在白英奇設計學院攻讀設計課程,其後轉往李惠利工業學院讀夜校課程,期間在walter ma及esprit公司做時裝售貨員及櫥窗設計。1988年3月開始,在商臺當兼職唱片騎師,後與林海峰合組“軟硬天師”。第壹部電影為《小心間諜》。葛民輝和林海峰的組合叫“軟硬天師”,在演戲上他和這個組合的名字相似,是軟硬通吃。雖然多半都是以喜劇人物出現,但偶爾客串正劇,也有不俗表現。不過,與周星馳的合作中,葛民輝卻並沒有表現出過“星”之處,令他這個通吃的食客有些掃興。
姓名:姜昕言
性別:女
原名:
英文名:
生日:1975年12月30日
星座:
國籍:中國
地域:中國大陸
身高:168 cm
生平介紹:作品:
電視劇《護士小姐》女壹號 導演:郭少雄
電視劇《康熙遺妃五臺山》女壹號 導演:崔駿波
電視劇《守望家園》女壹號 導演:錢五壹
電視劇《莊稼院裏的年輕人》女壹號 導演:冷杉
電視劇《天使行動》女壹號 導演:楊毅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小嵐》單元女壹號 合作演員:張國立 張鐵林 王剛 袁立
電視劇《浪子燕青》女主角 合作演員:於娜 寧靜
電影《塬上的太陽》女壹號導演:顧晶
話劇《我認識的鬼子兵》女壹號
[最新]電視劇《神探狄仁傑II》飾演 如燕(蘇顯兒)合作演員:梁冠華、張子建
姓名:羅敏莊
性別:女
原名:
英文名:Mimi
生日:1974年12月30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
地域:港臺
身高:167cm
血型:
三圍:
嗜好:唱歌
生平介紹:拍廣告出道。粵語歌手,出過多張個人專輯並廣受好評。同時也是TVB主持人及演員。
主要專輯:
《心軟》《壹生也在等》《壹顆恨嫁的心》《Mimi Lo》《這壹曲送給妳》《都市戀歌》
所得獎項
第八屆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禮 -叱咤樂壇生力軍女歌手銀獎
JVC 香港勁爆流行音樂頒獎典禮 - 香港勁爆新登場女歌手銅獎
姓名:賴薇如
性別:女
原名:
英文名:
生日:1986年12月30日
星座:
國籍:中國
地域:港臺
身高:152CM
嗜好:聽音樂、看電影、看書
生平介紹:演藝經歷:
唱片:
2005_愛的奇跡—喬傑立巨星最紅偶像劇精選
2005_王子變青蛙電視原聲帶
VCD&DVD:
2005_喬傑立家族—愛在新光演唱會
演唱會:
2004_8月_龍 亞洲巡回演唱會(臺灣)
2004_12月 喬傑立家族—愛在新光演唱會(新加坡)
2005_4月 大甲鎮瀾宮演唱會
2005_5月 南投花卉嘉年華
廣告:
麥當勞
RO嘉年華
愛之味蔬果汁
Panasonic GD88、GD50
統壹沙拉油
戲劇:
2005_格鬥天王
主持:
2004_華視 鬥陣俱樂部
書籍:
2005_傑報
MTV:
2003_周傑倫 晴天
團體:
2004_7朵花
姓名:黃邁可
性別:男
原名:黃邁可
英文名:Michael
生日:1969年12月30日
星座:
國籍:
地域:港臺
身高:190 CM
生平介紹:簡介:
黑皮膚的邁可,讓人常因他的外表而誤會,戰戰兢兢開口說:「Excuse me!」沒想到他回答的卻是純正的國語。在臺灣土生土長的他,不諱言童年因為膚色跟別人不同而有些辛苦的回憶,但是繼父和媽媽對他的好,讓他養成積極樂觀的個性,對於關於外表不同的尖銳問題,邁可的口頭禪就是「反過來講」,他懂得「反過來思考」的好處,像是小時候有沒有被人欺負這個問題?他笑笑說,從小常當班上的風紀股長、衛生股長,反過來說,他的好人緣證明他的朋友比討厭他的人多。
邁可14歲開始學打鼓,後來因為學業關系無法兼顧,倒是學空手道的時間比打鼓多,七八歲就開始學空手道。三專進了體專後,成了臺灣地區的空手道國手代表,還曾經拿過世界比賽的亞軍。
邁可慶幸自己在發育期間,學了空手道這個註重註意力和靈活度的運動,使得他這個190身高的大塊頭行動不見笨拙,當然對打鼓的靈活度也有所助益。團員則笑說,千萬不要惹惱邁可,免得他把妳劈成兩半。
在加入信樂團之前,邁可在名為[藍色精靈]的樂團擔任鼓手,壹做就是十幾年。後來團員們各自發展,有的團員從事別的工作。只有邁可始終都打鼓,他不敢說自己想在音樂這壹行做得多麽的崇高,但還是想在音樂的環境裏面生活。
邁可說他曾經也想過要轉行,但發現不管是做哪壹行,心裏還是會記掛著音樂,不管怎麽跑,音樂還是最吸引他。
信樂團成軍之後的第壹場表演,身為團長的邁可在上臺前對團員們說:“終於我們不再是為了生活不得不上臺演出!終於,每敲壹次鼓,都是為了我的夢想!”
音視頻:
其它:最擅長的表演: 打鼓 擅長樂器:鼓、MIDI 最引以為傲的事跡:代表臺灣參加空手道比賽 最滿意的作品:無 最喜歡的音樂人:菲爾柯林斯 原因為何:鼓手出身又可在音樂上全方位表現 最喜歡的樂團:yellow jacket 原因為何:曲風多元富有創意 最喜歡的音樂型態:Funk Rock 推薦的專輯:菲爾柯林斯 最喜歡聽誰的專輯:sting
姓名:帕蒂·史密斯
性別:女
原名:
英文名:Patti Smith
生日:1946年12月30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
地域:歐美
生平介紹:有著朋克搖滾桂冠詩人稱號的帕蒂·史密斯,是搖滾音樂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歌手。她的音樂誌向遠大、不拘於傳統,富有挑戰性,被譽為從鮑勃·迪倫(Bob Dylan)全盛時期以來最激動人心的搖滾與詩歌融合。
只要靈感所致,史密斯的曲風可以十分廣泛,從結構搖滾到開放性實驗主義,乃至過氣的音樂,都無所不包。
帕蒂給人印象最深的特點是即興創作和將自由爵士樂相互融合的感覺,盡管音樂還帶有早期搖滾樂的嘈雜以及和弦的特點。她是壹名出色的音樂家,雖然她的嗓音未經過專業的訓練,卻能夠很好地表達出歌詞的意境,在舞臺上她就像壹名巫師,有著令人著迷的力量。作為CBGB俱樂部的常客,帕蒂·史密斯是紐約朋克時代早期的那壹群音樂家中第壹個出唱片的,甚至比Ramones樂隊還要早。帕蒂的音樂兼具藝術性和業余感,無論是英國或是紐約,無論是對她同時代的歌手還是後來者,這種藝術性和業余感對朋克運動均產生影響。更重要的是,史密斯成為了下壹代女性搖滾的標誌,她從不靠自己的性別換取成功。她是壹個當之無愧的智者和充滿創造力的鬥士。她給人的印象是既消瘦又強硬,有點男女不分。同時,她也從沒有以她的性別作為噱頭進行炒作,而總是壹個藝術家的身份出現在大眾眼中。她的衣著和舞臺上的表演顯示出壹種充滿侵略感的男性搖滾形象,這種形象似乎始終不變。在這個過程中,她抹去了人們對搖滾女樂手的壹切可能的期待,擴展了藝術家們(無論男女)為了表現自己所能用的壹切手段。
帕蒂·史密斯出生在芝加哥。在她3歲的時候,史密斯壹家舉家遷往費城,9歲時又搬到了新澤西州的壹個不算大的城鎮伍德伯裏。史密斯在高中時接觸到了亞瑟·裏姆博德(Arthur Rimbaud)描寫救世的詩歌、Beats的作品以及諸如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滾石(the Rolling Stones)、the Doors和鮑勃·迪倫等音樂人及樂隊的音樂。她曾入學Glassboro州立教師學院,但是卻因為意外懷孕而終止學業。她把孩子生下後交給別人領養,自己到壹家工廠的流水線上做工。在攢夠了錢之後,她於67年來到紐約。在紐約,史密斯在壹家書店工作,並結識了藝術系學生羅伯特·馬普爾桑普(Robert Mapplethorpe)。雖然此人壹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同性戀,但是史密斯卻和他墜入愛河。69年,史密斯和她的妹妹前往巴黎,她們在街頭表演掙錢。回到紐約後,史密斯和情人壹起在切爾西旅館小住了壹段時間。然後她開始參與地下音樂會。這裏不得不提壹下劇作家山姆·謝帕德(Sam Shepard)。史密斯和他在71年壹起***同創作並演出了自傳體戲劇《Cowboy Mouth》。在此期間,史密斯還進行了詩歌創作,並遇到了在唱片店做店員的吉他手兼搖滾評論家萊尼·凱伊(Lenny Kaye),後者曾經為雜誌寫過壹篇關於doo wop的文章,給帕蒂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二人發現他們對早期的搖滾樂有著***同的喜好。71年帕蒂在聖馬克斯教堂開詩會的時候,曾經邀請凱伊為她在現場用電吉他伴奏。接下來的兩年裏,帕蒂繼續她的戲劇表演和詩會;她還為搖滾樂雜誌寫文章,並出版了兩卷詩歌。73年末,她和凱伊壹起再次同臺獻藝,兩人之間的合作關系變得更加緊密。74年,兩人又迎來了新的成員——吉他兼鍵盤手查理德·索爾(Richard Sohl),他們的音樂明顯受到了Beat樂隊的影響,流露出壹種即興創作的風格和搖滾的味道。他們開始在紐約定期演出,名氣越來越大。到了74年6月,在攝影師馬普爾桑普的資助下,樂隊發行了壹張單曲碟《Hey Joe" b/w "Piss Factory》,前者的內容是有關Patty Hearst的壹段獨白,而後者將史密斯那種類似流水線工人般的風格表現的淋漓盡致。兩首歌都由吉他手湯姆·維萊恩(Tom Verlaine)配樂,後來維萊恩成了史密斯的情人。這張單曲碟使樂隊走上了獨立的道路,其中真實的DIY風格至今仍在影響著朋克搖滾。
74年晚期,史密斯和她的樂隊在西海岸開始了壹段巡演。當樂隊回到紐約的時候,樂隊裏又多出了吉他/貝斯手伊萬·克拉爾(Ivan Kral)。樂隊75年的演出因為鼓手傑伊·迪·道赫蒂(Jay Dee Daugherty)的加入而增色不少,後來道赫蒂便正式加入了樂隊。此時的樂隊引起了Arista唱片公司老總克萊夫·戴維斯(Clive Davis)的註意,史密斯因此得到了壹份唱片合同。帕蒂和前Velvet樂隊的成員約翰·凱爾(John Cale)壹起制作,並在75年成功發行了首張專輯《Horses》,該專輯毫無疑問地成為了朋克音樂的開山之作。《Horses》受到了評論界熱烈地吹捧,專輯中的《Gloria》和《Land of 1000 Dances》兩首歌不但呈現出壹種另類的搖滾風格,還有原唱音樂的韻味。雖然電臺從未播放過該專輯,但是其銷量也壹舉沖到了前50名。
之後的76年,壹家電臺播放了帕蒂·史密斯樂隊的專輯,並將其列為最有先鋒特點的音樂作品,與當時的最有實驗精神的開放式音樂作品放在壹起。77年初,史密斯在坦帕市演出時不幸跌下舞臺,摔斷了靠近頸部的兩段脊柱,結果不得不退出演出進行治療。在修養期間,史密斯與布魯斯·斯普斯汀(Bruce Springsteen)***同創作了《Because the Night》,該作品登上了排行榜的第13名並將專輯《Easter》送入了前20名。不僅如此,有超過10000名狂熱的歌迷購買了這張唱片,甚至使得《Because the Night》成為了Lilith Fair巡回音樂會的壹個標準。專輯《Easter》還收錄了史密斯最著名的作品《Rock n Roll Nigger》。該作品為那些活在主流之外的人搖旗吶喊。有些人對她的狂妄加以猛烈的抨擊,然而這首歌卻被收錄在了94年的《Natural Born Killers》作品集中。1979年,多虧了新的制作人托德·朗德格林(Todd Rundgren),使得Wave發現了史密斯那越發出色的嗓音。但是,這段時間卻被認為是史密斯最不發達的時間。此時的史密斯已經和Blue Oyster Cult樂隊的鍵盤手艾倫·萊尼爾(Allen Lanier)同居了壹段時間,卻又和MC5/Sonic's Rendezvous樂隊的吉他手弗雷德(Fred)搞在壹起。事實上,Wave制作的兩張專輯《Dancing Barefoot》和《Frederick》均有此人的貢獻。他和史密斯在80年結婚,之後史密斯退出了歌壇,並生下了兩個孩子。88年時,帕蒂復出歌壇,並出了壹張專輯《Dream of Life》。在該專輯中弗雷德參與了所有的作詞,並演奏了吉他部分。同時史密斯樂隊的成員索爾和道赫蒂也參與了制作。但是,史密斯的復出僅是曇花壹現。專輯發行的時候,她再壹次的消失了。不過她始終沒有放棄寫作,她完成了壹部詩作《Woolgathering》,並在詩會上做了現場朗誦。
令人感到難過的是,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裏,史密斯失去了她的壹些摯友,比如密友同時也是她的專輯封面設計師羅伯特·馬普爾桑普於89年離世,壹年後,鋼琴手理查德·索爾也去世了。94年末,史密斯的丈夫和她的哥哥托德又於1個月內相繼死於心臟衰竭。為了安撫內心的傷痛,史密斯又開始登臺演出。她重組了帕蒂·史密斯樂隊,找來了凱伊、道赫蒂以及新的貝斯手托尼·夏納罕(Tony Shanahan)。他們開始組織壹些小規模的演出,目的是為了喚起觀眾們以前的回憶,使自己再次熟悉舞臺。96年,樂隊走進了錄音棚,錄制了專輯《Gone Again》。第二吉他手奧立弗·雷(Oliver Ray)、友情客串湯姆·維萊恩、約翰·凱爾和傑夫·巴克利(Jeff Buckley)均為該專輯增色不少。《Gone Again》的調子比預想的更加強烈和明朗,很多評論家對此大加贊賞。緊跟《Gone Again》的是97年發行的《Peace and Noise》,該專輯中的單曲《1959》贏得了格萊美音樂獎的提名。史密斯於2000年攜專輯《Gung Ho》再度殺出,這是她復出後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壹張專輯。其中的壹曲《Glitter in Their Eyes》再次為她贏得壹個格萊美提名。隨著雙碟精選集《Land(1975-2002)》的發行,史密斯和Arista在2002年分道揚鑣,她後來簽下了新東家Columbia。她在新公司的第壹張專輯《Trampin》於04年春天發行。Smith以前的作品《Horses》在Arista出版《30周年傳奇版》時,以豪華雙CD的方式重新發行。
姓名:戚跡
性別:男
原名:
英文名:
生日:12月30日
星座:摩羯座
國籍:
地域:中國大陸
身高:185cm
生平介紹:主要作品:
影視劇:
《籃球情人夢》《愛人醫事》《軍校奏鳴曲》。
廣告作品:
《麥斯威爾》咖啡、聯想筆記本電腦廣告。
2000年新絲路模特大賽獲最佳形像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