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清明節有哪些禁忌?

清明節有哪些禁忌?

1,忌穿大紅大紫

為了尊重死者,掃墓應該穿得莊重。壹般來說,掃墓的時候要穿深色的衣服,最好不要穿紅色和紫色的,而且要穿著整齊,顯得莊重。

2.傳統秩序是不可逆轉的

掃墓祭祀是有順序的,很多年紀大的人會相當註意這壹點。壹般在祭祀前會對墓地或墓地進行清掃。既然祭祀很講究風水和禮儀,那就盡量不要出現順序上的錯誤。順序如下:修改墓地-香火-肉食-敬酒-祭拜-告別。

3.掃墓時不要邊吃東西邊拜。

在古代流傳下來的掃墓禮儀中,人們掃墓前要齋戒,但對於現代生活節奏加快的人來說,空腹祭拜是不現實的,確實需要吃飯。飲食宜清淡,忌大魚大肉,不宜暴飲暴食。如果掃墓時體內的汙濁氣體排出,也是對逝者不尊重的表現;另外,不管妳有多餓,掃墓的時候都不要在嘴裏嚼食物,這樣只會凸顯妳對鬼混的無知。

4.不遮住額頭不要買鞋。

其實清明節是壹個萬聖節,當然要註意發型,尤其是頭發不能遮住額頭,這是人體的神燈,不能遮住。同時,不要在同壹天買鞋,因為鞋是同壹個邪,大部分有點常識的朋友都不會在這壹天買鞋,以免不吉利。

5.避免取笑和批評祖先。

個人在掃墓的時候,放松壹下,互相打個嘻哈,不僅是對逝者的不尊重,還會招來非議。穿過別人的墳墓,評論死者,是褻瀆神明,會惹事的。

6.三歲以下的嬰兒不應該被帶進墳墓。

壹方面,雖然掃墓現場沒有以前汙染嚴重,但不排除還有壹些香火拍攝。這些氣味和聲音容易使孩子抽搐,不利於身心健康;也有人說,這個階段孩子很容易看到大人看不到的黑社會。當然,不管是真是假,墓地周圍的環境和設施都不方便大人帶孩子。

7.外人不要參與別人掃墓。

清明節以外人身份參與掃墓是大忌,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畢竟不是壹家人,福報不同,可能會造成氣場紊亂,導致不和諧,運氣不好。如果實在無法避免,那麽建議妳佩戴吉祥物辟邪,比如紅木手珠,不然會犯忌諱。

8.妳應該買白菊花來悼念死者。

在中國古代,菊花被視為寄托之花,寓意思念和鄉愁。白菊花最合適,也可以搭配壹些綠草,如百合、綠葉、康乃馨等,會更美。但黃菊花被稱為長壽菊,更適合探望病人,而不是祭奠逝者。

9.清明節講究掃墓時間。

掃墓的時間最好選在太陽比較強烈的時候,也就是上午9點以後到下午之前,下午3點之前完成清明祭山活動,因為太陽在逐漸的褪去,陰氣在逐漸的加重。如果運勢低或身體虛弱的人在陰氣重的晚上祭祀,可能會影響運勢。清明節前後五天,清明節當天,但是寒食節不能掃墓,這是清明節的第壹天。

10,孕婦最好不要上墳。

墓地大多建在地勢較高的地方,清明掃墓的人很多。其次,很多人掃墓時燒紙放鞭炮,使得周圍空氣不太好,不利於孕婦健康。而且掃墓的天氣和周圍的環境也不利於孕婦的健康。此外,如果女性有例假,也應避免此類活動。為此,建議孕婦應避免參與掃墓。

11.不要在墓地拍照留念。

現在年輕人都是壹路拍照,但是掃墓的時候最好不要拍照,不管是掃墓人的合影還是掃墓人和墓地的合影,都有可能招來別人的反感和非議。給親人掃墓時,要全神貫註,不要東張西望,尤其不要在墓地拍照。

12.那些身體不好,運氣不好的人避免掃墓。

壹個人處於生病或虛弱的狀態,或者最近運氣不好,壹切都不順利,最好不要去掃墓活動,因為這樣的人整體運勢很低,很容易帶來厄運。說難聽點就是邪氣在身上,因為陰郁的東西是最受歡迎的人,這樣的人缺乏人氣,容易被侵犯。

13,墳草必須修剪。

長在墳頭上的植物必須拔除,絕不能長成氣候。這是最重要的,但是妳要知道,掃墓就是清理不利於墓地的東西。墳墓上的草木會對家人造成傷害,包括運氣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14,在家註意拜拜

不能參加掃墓的,可以在家裏的陽臺或客廳擺放祭拜用品,向祖先埋葬的方向(或家鄉)燒香。

15,禁忌走親訪友

清明節最好不要當天走親訪友,而是第二天。

16,出行註意位置。

最好不要去找別人多掃山,不要說不吉利的話,晚上說話做事要小心。

17,親戚朋友有掃墓知識。

傳言丈夫去世前三年,妻子不能上墳。最好避免女朋友陪男朋友掃墓,下屬陪老板掃墓,甚至陪客戶掃墓這樣的情況。

18,掃墓後凈身洗衣

掃墓回來,壹定要把鞋擦幹凈,把鞋尖往裏放,別忘了把衣服洗幹凈晾幹。按照古代習俗,進屋前要跨過火盆。古人認為這樣可以趕走殷琦。

清明節有哪些禁忌?2.不適合掃墓的人。

1,孕婦不適合。且不說舟車勞頓,山路崎嶇,祭祀場所各種煙塵的影響,很多地方燃放鞭炮的習慣,這些都會影響孕婦的健康,或者孩子的健康。從民俗學的角度來說,未出生的孩子是不適合和這些死去的人見面的,因為這樣容易導致孩子死亡。孕婦如果非要去,就得用紅布把肚子包起來。但是強烈建議不要去。

2.剛做過手術的人不適合。弱勢是主要因素。根據民間傳說,如果壹個剛做過手術的人去墓地,很容易被帶走。手術疼,生命力弱的時候,邪氣特別容易入侵。剛做過手術的人,為了自己的健康,為了家人,為了美麗,還是不要上墳了。。

3.三歲以下兒童不適合。有壹種說法是7歲以下的孩子不適合,但其實從命理的角度來說,3歲以下的孩子更不適合,因為無論從中國的宗教還是外國的前世理論,都提到3歲以下的孩子最容易看到另壹個世界。從科學的角度來說,3歲以下的孩子因為掃墓地點的各種條件,很容易攜帶,出門到汙染相對較重的地方也容易讓孩子生病,就是不建議帶,哺乳期的媽媽也不要帶自己的嬰兒。

4.它不適合唐寅較暗或眼睛呈藍黑色的人。有黑色唐寅和黑色眼窩的人正處於非常不吉利的時期。掃墓就是祭祖。大部分的墳規不會是壹個很獨立的地方,而是會經過很多其他家庭的墳。穿越陰氣堆積的地方就更不合適了。

5、重病患者不適合。這次掃墓不是演習。大多數墳墓離他們住的地方很遠,大多數墳墓都要走壹段距離。重病患者需要調理,不能過度勞累,免疫力低下,身體陰虛,心神飄忽,易受各種邪氣侵襲,所以不建議。

二、掃墓時不能做的事

1,不能黃昏掃墓,最好在早晨和早晨。

2.妳不能給墳墓拍照。對家庭運勢不好,也容易做鬼夢。

3.妳不能在墳墓周圍的大樹下拍照。民間有個說法,很容易把鬼帶回家。

4、不能在墳頭上撒尿,不管墳頭破沒破。這種行為往往會導致疾病甚至更糟。

5.妳不能把墳墓裏的花、植物、樹枝和樹苗帶走。

6.剩下的香燭不能帶回家。

7.祭祀的食物,除了肉,壹般都放在最後的墳前,或者給孩子。總之就是不拿回家。

8.掃墓要莊重,不要吊兒郎當,不要有侮辱性的言語。

9.不要對別人的墳墓說三道四。

10,不要顛倒掃墓順序。順序應該是修剪——在墳前壓紙——點上香——供奉供品——敬酒或敬茶——燒紙錢——祭拜——放鞭炮——撤供品。

11,不要在墓地親熱太多。

12,不要拍自己或他人掃墓過程的照片和視頻,這是不尊重。

13.掃墓後不能穿著泥鞋回家。進屋前把鞋底洗幹凈。

第三,清明節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

1,妳不能選擇清明節談婚論嫁,更不用說清明節結婚。

2.如果生日是清明節,註意避開黃花。當地習俗如果延期,會提前做,應該遵守。

3.清明節當天不要去拜訪別人。

4.如果清明節沒有時間祭祖,就不要胡亂承諾,否則運勢不會如妳所願。

5.清明節前、中、後三天有些地方有寒食的說法和習俗,有這個習俗的地方觀察比較好。

6.壹般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回娘家掃墓的。但是有些地區對此並不忌諱,按照當地的習俗也不會錯。

清明節有哪些禁忌?3 1.為什麽清明祭祀要說“清明祭山”?

這裏清明祭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和南方很多墓地都在山上,所以叫拜山。

在北方,俗稱掃墓或上墳。意思是壹樣的,就是壹個祭祀死者的活動。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問當地人哪裏買酒省心?牧童指著杏花村。”寫清明節的特殊氣氛。在中國,祖先崇拜與孝順聯系在壹起。不參加祭祖,就是不孝之人,是忘祖之人。

2.清明節掃墓有民族劃分嗎?

清明節掃墓,稱為對祖先的“尊重時間”,是中國最大的祭祖掃墓日。因此,中國的大多數漢族人和壹些少數民族都在清明節掃墓。壹些民族會在其他日子舉行類似的活動。

3.清明節掃墓通常是什麽程序?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先掃墓,也就是打掃墓地。

其次,祭祀,這個程序很重要,壹是寄托哀思,二是與先人同感,因為山有靈無主,先人有主無靈,與先人同感才能更好地獲得山川的靈氣。這就是風水。

掃墓時,人們帶著供品、錢等物品來到墓地,給祖先的墳墓獻上食物,然後將錢焚燒,為墳墓培育新土,修整墳墓並在上面放壹些紙錢,讓別人看到,知道墳墓裏有後代,然後磕頭膜拜。

即:修改墓地-上香-祭奠-敬酒-祭奠-放炮-祭奠。

4.清明掃墓是不是越早越好?

不壹定是這樣的。掃墓山的活動壹般在早上7點到下午4點完成,因為此時陽氣漸淡,陰氣漸盛。如果人運氣不好,就很容易被惡靈出沒或騷擾。

5.孕婦可以在清明節掃墓嗎?

壹般來說,孕婦應該避免清明掃墓活動,不僅如此。嚴格來說,女性來例假最好不要參加這類活動,尤其是下午3點以後參加清明掃墓活動。

6.清明節可以在家祭祖嗎

清明節本來應該是親自在陵園舉行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很多人不能回老家參加清明祭山,所以也可以在家祭祖。方法是在家中陽臺或客廳擺放祭品,面向故鄉,點三香,鞠躬三次,默念相關詞句。然後,燒錢。

7.清明節悼念逝者該買什麽花。

通常是菊花,因為菊花在中國古代被視為寄托之花,有思念和留戀之意。白菊花最合適,也可以搭配壹些綠草,如百合、綠葉、康乃馨等,會更美。黃菊花叫長壽菊,比較適合探望病人。

8.為什麽清明節早上看額頭?

掃墓當天早上,洗漱前,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額頭,看有沒有黑眼圈。如果有,說明妳運氣低。建議盡量避免掃墓。如果壹定要去,可以隨身佩戴玉石(古玉更好)作為解決方案。

9.掃墓前需要齋戒嗎?

掃墓前最好齋戒:開始掃墓時,最好不吃食物或素食,衣著整潔,以示對祖先的禮貌和尊重。

10.掃墓為什麽需要給山神之地上香?

掃墓時,除了擺放香、花、果、錢、酒等祖先生前愛吃的東西(祭祀禮品數量隨機)外,還要點燃香,向掌管墓地的山神之地獻上香火,因為山神之地是墓地的守護神。之後就是恭恭敬敬地給祖宗磕頭獻花,然後燒了金絲,喝了壹杯奠酒(就是把酒灑在地上,意思是給祖宗敬酒),然後撤回供品離開。

11.為什麽掃墓的時候不笑不罵?

因為墓地是陰魂的家,所以不要越過墳頭和供品,不要大聲喧嘩,不要嬉笑怒罵,不要汙言穢語,不要亂跑亂摸,不要隨地大小便。這不僅是對祖先的不敬,也是對附近神靈的滋擾。妳不能踐踏其他墳墓或批評墳墓的設計,這將被視為褻瀆。如果遇到不好的風氣,就會闖禍回家。

12.為什麽在祖先的墳墓裏拍照要小心翼翼?

在中國,祭祖不僅僅是為了紀念祖先,很明顯是對死者的崇拜和祈禱。在祖墳裏拍照要小心,不管是掃墓人本人還是掃墓人和墓地。拍照的時候更是忌諱把別人的墳墓拍進鏡頭裏。否則妳的運勢很可能會下降,各方面不平衡。

13,清明節禁忌走親訪友?

清明節走親訪友最好不要在當天,而是第二天,因為清明節是壹個特殊的祭奠時間,所以這個時候走親訪友是不合理或者不吉利的。當然,妳也可以邀請朋友和親戚出去吃飯。

14,選擇清明期間結婚,好嗎?

同理,結婚是人生大事,最好避免選擇清明節結婚。當然,結婚日期的事情還是很多的。

15.清明節可以旅遊嗎?

清明節的重要活動是去遠足,春暖花開的時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無可厚非。但是,尤其重要的是,不要去別人的祭祀上掃更多的山!不要說不吉利的話,更不要說對死人不敬的話,晚上活動要小心。所以不能說清明節放假去旅遊是對不起祖先。

16.清明節有講究穿衣配飾嗎?

不要穿紅色和紫色的衣服,應該穿素色的衣服。

17,清明節,妳關註世代嗎?

當然需要註意,祭拜要有序。按順序:父親、母親、長子、長女、次子、次女,以此類推。祭拜結束後,祭品受到祖先的祝福,大家可以吃東西,拿祭品。最後,當然要註意消防安全,點完香後離開。

18,清明節祭拜儀式會把殷琦帶回家嗎?

這種事情可能不會發生,但是在妳運勢低迷的時候可能會發生。當然可以佩戴壹些佛像和護身符。其實只要心地善良,同時對自己的祖先和身邊的逝者表示尊重,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拜神回家後,可以在必要的時候進行壹次凈化儀式,可以去除運勢低迷時拜神挑起的氣場。

19.丈夫死後妻子可以去上墳嗎?

街上流傳著這樣壹句話,丈夫去世前三年,妻子不能上墳。這是習俗問題,只要我們尊重當地的習俗。如果當地有這樣的習俗,最好避免,否則以後會帶來很多心理上的困擾。如果沒有當地的習俗,與這個禁忌無關。

20.可以陪朋友掃墓嗎?

由於各種原因,很多人可能會遇到是否陪朋友上墳的問題,比如女朋友是否陪男朋友上墳,下屬是否陪老板上墳,甚至是生意上是否陪客戶上墳。外人最好不要陪他們上墳,因為他們的氣場不壹樣。如果無法避免,那麽就需要佩戴吉祥物辟邪,比如紅木手珠,不然會犯忌諱。

21.為什麽清明節會夢見死去的祖先?

有些人幾乎每年清明節前都會夢見死去的親人或朋友,甚至在夢裏和他說話。其實這已經很明確的告訴妳,是時候給他們掃墓了。

22.為什麽以前清明節不買鞋?

有些人剛好在清明節過生日,所以有時候在清明節買雙鞋是不可避免的。難道妳不知道鞋子和邪惡諧音,所以這個時候壹般不買鞋子。如果真的需要,就錯開時間去買。妳只需要留意壹下鞋店為什麽清明節生意不好。

23.老壽星清明節忌生日?

如果正巧老壽星在清明節過生日,禁忌就更多了。比如當天不收花,當天不能吃生日蛋糕。人們普遍認為,這樣的壽星會過上平安吉祥的壹年,長壽。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蕩秋千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的習俗。蕩,就是拉皮繩,動。它的歷史非常悠久。它最初被稱為錢球,後來為了避免禁忌,它被改成了秋千。在古代,秋千是用樹枝做的,並用絲帶系住。後來逐漸發展成兩根繩子,腳踏的秋千。秋千不僅能增進健康,還能培養勇氣,深受人們特別是孩子的喜愛。

踢球

弓是壹種橡皮球,球皮是皮革做的,球裏塞的是羊毛。蹴鞠就是用腳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流行的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的目的是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節的玩法之壹。馬球就是騎著馬,拿著棍子打,古代叫鞠躬。《三國演義》曹植名都中有壹句“連篇打句容”。唐朝的長安,

這裏有寬敞的體育場,唐玄宗和景宗等皇帝都喜歡馬球。張淮王子墓中的《馬球圖》描繪了唐代馬球運動的興盛:畫中20多匹馬在高速飛奔,馬尾辮被紮起。玩家們披著披肩,穿著靴子,手持棍棒,壹個個互相擊打。《金枝析》記載遼國把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習俗,在端午節和重陽節打馬球。晉《李實誌》也記載晉人在端午節時擊球。宋代有“球戲樂”舞隊。到了明朝,馬球依然流行。

《續文獻通考》記載,明成祖在東園多次擊球射柳。明代《玄宗樂圖》長卷中,有玄宗賞馬球的場景。當時當官的知望寫了壹首午後看球賽的詩:“玉如金馬,雕有七寶。”當妳飛翔的時候,妳會震驚,妳會感受到星星。煽動頁成了三勝,歡喜是第壹。青雲循著足跡,蜿蜒在寺廟的東端。“在北京白雲寺門前,也有群眾騎馬擊球的守則。清朝天壇也有馬球,馬球直到清朝中期才消失。從1965開始,仿古馬球出現在Xi安,讓這項古老的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新出現在中國大地上。

春遊

也叫春遊。古稱探春、荀春。四月清明,春回大地,大自然處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的好時節。中國民間壹直保持著清明節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節前後,春光明媚,春雨紛飛,栽植苗木成活率高,生長快。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些人甚至稱清明節為植樹節。植樹的習俗壹直流傳至今。

清明節種樹的習俗起源於清明節穿柳插柳的習俗。清明節穿柳插柳有三個傳說。最古老的傳說是為了紀念農耕始祖神農,後來發展出祈求長壽的意思。後來的傳說都和介子推有關。據說晉文公帶領大臣爬山祭奠介休時,發現介休曾經賴以生存的老柳樹死而復生,就給它起了“清明柳”的稱號。後來的傳說是,唐太宗把壹個柳條圈送給大臣,作為驅趕疫情的祝福。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節最受歡迎的活動。在清明節期間,人們不僅在白天穿上它,晚上也穿上它。晚上在風箏下或穩風拉線上掛壹串彩色小燈籠,像閃爍的星星,稱為“神燈”。以前有人把風箏放在藍天上,然後剪斷線,讓微風把它們送到天涯海角。據說這樣可以消除疾病和災難,給自己帶來好運。

在死者墓前向其致敬

清明掃墓,對先人來說,叫做“尊重對時間的思考”。它的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明代《帝都風光略》中寫道:“三月清明,男女上墳,載其敬,轎背掛元寶,路上盡是尷尬。祭拜者,哀悼者,哭泣,除草,給墳墓加土,燒幾次元寶,用紙錢買墳。如果看不到紙幣,那將是壹座孤獨的墳墓。哭完了,不要回去,去香樹,擇園,坐下來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但不壹定是清明時期,而是秦以後。直到唐朝才開始流行。並流傳至今。

清明節祭掃儀式本來是要親自舉行的,但是因為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等條件不同,祭掃的方式也不壹樣。“燒壹捆”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也稱“包裹”,是指孝從師洋寄往陰間的郵政包裹。以前南植店賣的是所謂的“裹皮”,就是壹大包用白紙糊起來的。

穿柳枝

清明節和中國有插柳的民俗。據專家介紹,清明節插柳習俗的起源有三種說法。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說,據說插柳的習俗是為了紀念農耕始祖神農教導人們耕種莊稼。在壹些地方,人們把柳枝放在屋檐下預報天氣。有句古話叫“柳枝青青,細雨霏霏;柳暗花明又壹村的說法。柳樹的生命力很強,俗話說:“有心栽花,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在哪裏就活在哪裏,每年插在哪裏,到處都是樹蔭。

還有壹種說法:中國人把清明節、七月三十日、十月初壹作為三大鬼節。清明節是鬼魂出沒頻繁,需求量很大的季節。受佛教影響,觀世音菩薩將柳枝捧在手裏蘸水,所以很多人認為柳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稱柳枝為“鬼樹”。北魏的賈思勰在《齊·姚敏書》中寫道:“帶楊柳枝到府,百鬼不入府。”由於清明節是鬼節,人們在柳條發芽的季節插柳、穿柳辟邪。

另壹種說法是,這個習俗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為了守節,在柳樹下自焚,這使晉文公及其大臣和人民感到悲傷。第二年,當晉文公親自帶領大臣們爬山祭拜介休時,他發現那些年被燒毀的老柳樹竟然死而復生了。晉文公將眼前的老柳命名為“清明柳”,並當場折下幾枝柳戴在頭上以示懷念。此後官民紛紛效仿,紛紛效仿。清明插柳穿柳已成為紀念介子推的標誌。

清明節的意義

清明節作為壹個節日,不同於純節氣。節氣是中國物候變化和季節順序的象征,而節日則包含壹定的習俗和活動,具有壹定的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掃墓的節日。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大多數漢族人和壹些少數民族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帶著食物、酒、水果、紙錢等物品到墓地,給親人的墳墓獻上食物,然後將紙錢焚燒,為墳墓培植新土,折幾根綠樹枝插在墳前,然後磕頭拜拜,最後吃喝完畢,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問當地人哪裏買酒省心?牧童指著杏花村。”寫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根據陽歷,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蔥蘢的季節,也是人們春遊(古稱踏青)的好時節,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開展壹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據傳說,春秋時期,晉朝的兒子重耳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放途中,他在壹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站不起來了。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吃的。大家都急得不得了的時候,我把大臣推到壹個僻靜的地方,從大腿上割下壹塊肉,煮了壹碗肉湯給公子喝。重耳逐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被介子推著腿割掉時,他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成為君主,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他即位後,文公壹開始獎勵了陪伴他流放的功臣,卻忘了介子推。很多人抱怨介子推,勸他佩服。然而介子最看不上那些爭功的人。他收拾行囊,悄悄去綿山隱居。

晉文公聽了,羞愧難當,親自帶人去問介休,但介休已經離家去綿山了。綿山山高且險,樹木茂密。很難找到兩個人。有人提供了壹個方案,從三面燒綿山,逼壹個介子推出去。大火燒遍綿山,卻不見介子推的蹤影。大火被撲滅後,人們發現介子推背著他的老母親已經坐在壹棵老柳樹下死去了。晉文公哭著說。下葬時,我在壹個樹洞裏發現了壹本血書,上面寫著:“願我的主人永遠清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壹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帶領大臣爬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生。他把老柳樹命名為“清明柳”,並告訴世人,寒食節的後壹天被定為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