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午節、重午節、午節、夏節。
起源
人們普遍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他於五月初五在汨羅江自殺。然而,在此之前已經流傳了許多流行的端午節習俗。而且很多習俗都有驅疫避疫的成分,所以有人推測端午節源於惡日的禁忌(農歷五月因盛夏瘟疫而得名)。此外,學者聞壹多認為,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賽跑和吃粽子——都與龍有關(見端午考)。還有壹種說法,就是迎道圖騰。相傳古代中國南方(大概在今天的浙江、上海壹帶)有壹個少數民族,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豐收。他們把食物包在葉子裏或者放在竹子裏,然後扔進河裏。後來,他們也在這壹天乘獨木舟拜訪親戚和朋友。高興的時候就即興舉行獨木舟比賽,逐漸演變成今天慶祝端午節的習俗。
習俗
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在家門口掛鐘馗雕像,掛艾蒿和艾草(菖蒲),遊百病,戴香囊,準備祭品。家庭成員在孩子的手腕上纏上五顏六色的絲線。傳說他們可以延續生命,祈求子女長命百歲。
掛鐘像:江淮壹帶,家家掛鐘像,鐘捉鬼驅邪。
艾葉菖蒲:家家用菖蒲、艾葉、石榴花、大蒜、龍船花做成人形,稱為艾人驅邪。
賽龍舟:用龍舟驅散河裏的魚,以免吃掉屈原的屍體。比賽的習慣盛行於吳越和楚國。紀念屈原。
賽龍舟始於清乾隆二十九年的臺灣省。當時臺灣省的行政長官江在臺南市的鶴溪半月池舉辦了壹場友誼賽。現在,臺灣省每年都舉行龍舟比賽。
吃粽子:在荊楚地區,將糯米或蒸好的粽子餅煮熟後拋入河中祭祀屈原。未來,用稻葉包裹的大米將逐漸取代竹筒。現在全國各地粽子的形狀和內容都有各種變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鹽豆粽子,廣東中山的蘆豆粽子。
喝雄黃酒:流行於長江流域。
流浪百病:流行於貴州。
佩戴香囊:孩子們佩戴香囊來抵禦邪惡的靈魂和瘟疫,並裝飾他們的胸部。香囊內含朱砂、雄黃、香藥,用絲綢包裹,用五色絲線系住。
寫符咒:日落前,折些桃枝插在門窗上,或在室內掛符咒辟邪。這種傳統的民俗現在基本上已經消失了。
立壹個雞蛋:如果雞蛋在中午直立,就意味著來年有好運。
意義
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為了紀念伍子胥去世壹周年(因為伍子胥的屍體被吳王夫差用皮革包起來,在五月初五扔到河裏)。
為了紀念東漢孝順的女兒曹娥,救父親於江中溺水而死(五月初五曹娥溺死於江中,五天後取出父親的屍體)。
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於六月五日殉難,後人景仰其詩人,五月五日與屈原並為紀念)。
範圍
許多亞洲國家也有端午節,它壹般來自中國,但不同國家的傳統習俗是不同的:
日本:男人遊泳,女人洗頭;因為不再采用農歷,所以日本的端午節固定在每年的陽歷5月5日。同時,這壹天也是日本的男孩節和兒童節,是法定的公共假日。這壹天,日本有男孩的家庭要掛鯉魚旗,這不是中國端午節的習慣。
韓國:男人摔跤,女人洗頭。韓國的端午節祭祀活動從農歷四月初五開始,到農歷五月初七結束。它是薩滿教祭祀活動的壹種形式,與中國的端午節和粽子有很大不同。
假日;假期
將端午節列為公共假日的國家和地區有:日本、臺灣省、香港和澳門。
新聞
2005年6月11日端午節,中韓兩國民俗專家學者將在北京舉行研討會。韓國民俗學者希望借助中國2000年的端午節歷史,將端午節申報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的代表。目前,韓國已經單方面成功申報江陵道界節。
在端午節的故鄉汨羅,停辦六年的汨羅國際龍舟賽將於2005年6月11日恢復。* * *有11個國家參賽,包括韓國留學生組成的韓國隊。
屈原(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278年,生卒年尚有爭議,約生於公元前353年至公元前335年,卒於公元前283年至公元前269年),姓屈,名平,戰國末期中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是熊通之子屈先的後代。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壹。他的作品以華麗的文字、奇特的想象、新穎的比喻和深刻的內涵,成為中國文學的源頭之壹。1953年,世維會通過決議,又因為那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屈原被確定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壹。
壹生
屈原原是楚國的重臣,早年深受楚懷王的信任,是他的左弟子。他經常和楚懷王討論國家大事,參與制定法律。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要聯合齊國,* * *要抗衡秦國。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國的國力增強了。然而,由於屈原自身誠實坦率的性格以及他人的誹謗和排斥,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王懷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居北漢。流放期間,屈原感到苦悶,開始文學創作。他的作品充滿了對楚和楚風的懷念,以及為人民和國家服務的熱情。後來,他被叫了回來。王懷三十年後,楚懷王不聽屈原的勸阻,執意入秦,被扣留,後死於秦國。在屈原的傑作中,國王常被比作美人,而他自己則是香草。事實上,屈原在當時與楚懷王有不可告人的關系是值得懷疑的,他在今天是否被稱為同性戀還有待考證。楚襄王即位後,楚清愚昧無知,聽信殷的讒言,再次驅逐屈原。屈原生活在湖南水原響水壹帶。
清襄王二十壹年(前278年),秦國將軍揮師南下,無功而返,破都郢。屈原在絕望和憤慨之下,把壹塊大石頭扔進了汨羅江,死了。傳說當地人扔粽子餵魚是為了防止屈原的屍體被魚吃掉,後來逐漸形成了壹種儀式。從現在開始,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人們會吃粽子,劃龍舟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根據聞壹多的考證,端午節在屈原投江前的吳越就已存在,但從2200多年前屈原去世到今天,壹直被中國社會主流認可為對屈原的祭祀。
還有很多其他的理論。例如,有人認為屈原死於應被俘後九年(公元前269年),根據《哀》中的“應被俘已九年”。有學者認為,他從未見過應早在283年前被俘而死。有學者認為他是老死,而不是死於汨羅江。至於屈原的代表作,在《射江》、《哀》、《懷沙》、《懷古》的順序上也有相當大的差異。
作為詩人,屈原是楚辭的代表作家。他留下了《離騷》、《田文》等二十多首著名詩歌。
主要工作
離騷
九章
九首歌
田文
悲痛
懷沙
龍,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是壹種神奇的動物,形象為蛇身、蜥蜴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上須、額下珠。據《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和句芒都“騎過雨龍”。其他秘書分別是“顓頊、乘龍、四海”和“帝嚳、春夏、乘龍”。前人把龍分為四種:有鱗的叫龍,有翅的叫應龍,有角的叫龍,無角的叫龍。還有壹種說法是龍有兩只角,餃子有壹只角,黃貂魚沒有角,黃貂魚沒有腳。有人認為這是古代炎黃統壹中原各部落後,各個氏族的圖騰所形成的形象。傳說中,妳可以隱藏和展示,在春風爬上天空,在秋風中潛入深海。也能帶來雲和雨,後來成為皇權的象征。歷代皇帝都以龍為裝,器物上也用龍裝飾。龍被華夏先民作為始祖神崇拜,普遍尊稱為“龍”,華夏人也自稱“龍的傳人”。
1970年代,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出土了“C”型玉龍。經過考古調查,確認玉龍屬於約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遺跡。
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45號墓發現壹只蚌形龍虎。該墓的考古和碳14年代測定約為6500年前。根據學者李學勤和石豐的研究,45號墓中發現的蚌形龍虎與中國傳統天文學中的四象關系密切。
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的皇帝也都自稱“真正的龍帝”,龍也有權力的象征。
鐘馗,壹個傳奇式的人物,最早出現在唐逸史中。據說唐明帝生病的時候,夢見小鬼偷了玉帝和楊貴妃的繡包。當他憤怒的時候,他看到了壹張充滿校園大鬼的臉,挖出了小惡魔的眼睛並把它們吞下去。這個鬼魂自稱是南山的鐘馗,他在漢高祖時期參加了吳舉人的考試。但他羞憤交加,壹頭撞在殿前的石階上,死了。漢高祖給他壹件袍子陪葬。變成鬼後,鐘馗發誓要為唐朝斬殺驅魔。唐明帝醒來後,無藥可醫,便把夢中所見的事回憶給吳道子,命他為鐘馗畫像,頒布天下。民間也掛他們的畫像來避邪。
(公元前526年-公元前484年)(許,人),字許,名臣,以諫有功而聞名,其後裔在楚地也有名聲。
春秋時期,有壹個楚國人,後來被吳國叫做許慎。
在楚國,伍子胥的父親伍社華被臣子戊己所害,被囚禁在楚國。楚王和無極挾持了武則天作為人質,威脅伍子胥和他的弟弟吳尚要解救他,否則就要殺死武則天。其實楚王和無極都想殺了伍子胥兄弟,以消除後患。伍子胥早料到楚王與無忌的勾心鬥角,勸哥哥吳尚不要去那裏,但他想以壹個有用父親的身份報仇。不幸的是,吳不忍看到他的父親被殺害,最終他被救出。伍子胥逃出楚國後,得知父兄被殺,混跡昭關(傳說他為此擔心了壹夜),壹路乞討(後人視他為丐幫始祖),歷盡千辛萬苦逃到楚國的仇人吳那裏。
在吳國,顓頊殺了吳王僚後,他的兒子為了嫁給吳王,自立為王。後來伍子胥受到吳王闔閭的重用,打敗了楚國,挖開了楚王的墳墓,鞭打了他的身體。
後來吳王夫差打敗越國,越王勾踐投降。伍子胥認為應該壹舉消滅越國,但吳王不聽,後來被賜死罪。
伍子胥甚至狂言,死後要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城門上,看越軍如何滅吳。吳王夫差大怒,棄屍河中。
後來,吳國被越王勾踐所滅。
司馬遷高度評價伍子胥:“怨毒害人甚深!國王還不能為臣下做,情況也壹樣!要讓伍子胥死於奢侈,真是螻蟻。棄小義,雪是奇恥大辱,名垂後世,悲夫!方子緒在江上困窘,乞食,立誌忘惡?所以,忍會出人頭地,沒有壹個兇老公誰能做到這壹點?他雖然對伍子胥破楚時的所作所為不滿,但認為伍子胥是壹個不拘小節、兇悍的丈夫,不會白死,能忍辱負重,最終為父報仇,成就了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