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汕頭為什麽壹分為三,分為汕頭、潮州、揭陽?

汕頭為什麽壹分為三,分為汕頭、潮州、揭陽?

眾所周知,潮汕壹般指潮汕三市,即汕頭、潮州、揭陽。由於歷史原因,很多人壹直在爭論“誰管誰?”誰比誰大?誰比誰強?”而爭論的面是紅的。

其實潮汕的歷史壹直都是“經營管理”和“剪不斷理還亂”。直到1991,潮汕被壹分為三,結束了2200多年的“管來管去”的歷史。

1991年前,潮汕是誰在管?

潮汕的“揭陽管”

揭陽是粵東古鎮,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廣東省最古老的縣城之壹,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揭陽歷史悠久,榕江流域是潮汕文化的發源地。

潮汕在古代是閩越之地。為了削弱閩越,秦漢分裂閩越,潮汕地區劃歸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遣姚、趙佗,攻取呂梁土地,置桂林、項、南海三縣。南海縣轄揭陽警備區等六縣。揭陽因五嶽之壹的揭陽山而得名。可見潮汕最早的名字是揭陽。

漢高祖丁原六年(111),設揭陽郡,轄閩南潮汕、興梅和隴西、漳浦。可見當時揭陽縣的管轄範圍相當大,比現在的潮汕地區大很多,甚至包括閩南地區。

潮汕“潮州管”

隋開帝十年(590),隋朝在霸州設縣,次年(591),易安縣改為潮州,以復潮之名稱潮州。此時潮州轄義安(今潮州)、潮陽(今汕頭市濠江區、潮陽區、潮南區,揭陽市普寧市)、海寧(今惠來縣)、遂安(今福建漳州)、趙毅(今大埔縣)、程響(今梅縣)六縣。

此後,潮汕在歷史上有近2000年稱為“潮州”,如“潮州”(隋唐宋)、“潮州路”(元代)、“潮州府”(明清)。

在潮州歷史上,最廣為人知的是“潮州府”。明洪武二年(1369),由潮州路改為元代潮州府。

明朝六年(1633)是潮州府管轄範圍最廣的壹年,涵蓋海陽(今潮安)、潮陽、揭陽、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平遠、程響、大埔、鎮平***11縣。

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基本定型。此時潮州共轄九縣:潮安(舊稱海陽)縣、潮陽縣、揭陽縣、惠來縣、普寧縣、澄海縣、饒平縣、豐順縣、大埔縣(註:南澳縣隸屬饒平縣,揭西縣隸屬揭陽縣,汕頭市隸屬成平縣)。

今天的湘橋區通常被人們稱為“府城”和“潮州城”。

潮汕“潮陽管”

朝陽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東晉隆安元年(397),朝陽設郡,因靠近南海,位於山治南,海之北,故名朝陽。當時屬於金代依安縣。此後歷代都隸屬潮州府。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霸州為郡,潮州改為潮陽郡,轄潮陽、海陽(今潮安)、程響三縣。

唐肅宗甘源元年(758),恢復縣名,潮陽縣改名潮州。此後,潮州作為壹個政府城市,管轄潮汕所有的縣和周邊的壹些縣。縣州較易,朝陽為其縣。

由於潮陽縣建立較早,至今未變,且歷史上潮陽縣曾壹度取代潮州,故古代詩人常以“潮陽”代替“潮州”。

關於朝陽之名,唐代傑出文學家韓愈有詩為證:

唐元和十四年(819)正月,憲宗使臣赴鳳翔迎佛骨。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走到佛骨的桌子上,極力規勸,認為供奉佛骨是荒謬的,全世界都不應該被佛骨誤導。憲宗覽奏後非常生氣,要以極刑處死韓愈。當時人們震驚和哀嘆,連皇族都認為韓愈太有罪了。憲宗為了替他說情,將他貶為潮州刺史。

韓愈被貶後,寫了壹首詩“壹封信打在天,八千在朝陽路夕。他想為聖人消災,願衰惜老”,表達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家國情懷。

潮州刺史韓愈到潮州後,決定遷到潮陽縣,管轄新鄉綿陽(今潮陽市綿城鎮)。

潮汕的“汕頭管”

1949 10年6月新中國成立後,原汕頭市市政廳改組,成立潮汕地區。這是潮汕歷史上第壹次“潮汕”成為行政區劃名稱。

1956年2月,汕頭特區成立。幾經變遷,更名為汕頭市。汕頭市是地方或區域黨政機關所在地。

汕頭地區曾經管轄範圍非常廣,不僅包括現在的潮汕三市,還包括豐順、梅縣、大埔、五華、興寧、平原、蕉嶺、海豐、陸豐等縣。後來,隨著梅州、汕尾從汕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地級市,汕頭的管轄範圍逐漸縮小。

新中國成立後,汕頭成為舉足輕重的港口城市,又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壹直是潮汕的中心城市和市政府所在地。

1991年65438+2月7日,原汕頭市分為汕頭、潮州、揭陽三個地級市。自此,潮汕三市“三足鼎立”格局正式形成。從此,潮汕正式結束了“管事管人”的歷史,誰也不管誰,而是壹個平等的潮汕三市。

俗話說“在壹起久了,就會分了。”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潮汕從來都是壹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我們都是在“粘合自己”。如果以後三個城市能再合並,潮汕就真的有福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