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白居易名句及其賞析

白居易名句及其賞析

& lt木江頌

壹輪夕陽漸漸沈入河中,半江綠半綠。

最可愛的是九月初九,明亮的珍珠朗朗的新月形狀像壹個弓。

詩歌欣賞

《木江吟》是白居易的《雜詩》之壹。這些詩的特點是,通過壹首壹首地吟誦壹件事,壹首壹首地唱出內心真實自然的感受。

全詩的妙就妙在拍了兩張大自然的美圖,並把它們組合在壹起。壹個是落日晚霞倒映江面的絢爛景象,壹個是月牙升起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人各有各的美景,壹起讀書更是美妙。由於這首詩滲透了詩人被迫遠離朝廷後的輕松愉快的解放心境和個性,使整首詩成為詩人在特定情境下審美心理作用的藝術載體。

前兩句寫夕陽下的河。“壹輪夕陽在水中蔓延”,夕陽照在河面上,但說的是“蔓延”,而不是“拍照”。這是因為《夕陽》貼近地平線,幾乎觸地,真的像是“鋪”在河上,非常生動;這個“店”字也顯得溫柔,寫著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親切悠閑的感覺。“半江蕭蕭,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河水緩緩流動,河面上皺著細小的漣漪。接收更多光的部分顯示“紅色”;哪裏光線少,哪裏就有深藍色。詩人把握住了河面上的兩種顏色,卻表現出黃昏的河水波光粼粼,在夕陽下光色瞬息萬變的景象。詩人陶醉了,把自己的快樂放在了風景的描寫中。

最後兩句寫的是新月升起的夜景。詩人徘徊著,直到初月升起,清涼的露珠落下,更好的境界出現在眼前。詩人俯身看了看:呵呵,河邊的草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綠草上的露珠看起來像鑲嵌在裏面的珍珠!用“真珍珠”的比喻,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也寫出了露珠在新月的光輝下閃耀的光澤。再擡頭:壹彎新月升起,真像在藍天上掛了壹張精致的弓!詩人把天上地下的兩個場景濃縮成壹首詩——“露如真珠,月如弓”。從那彎如弓的月牙兒,作者想起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脫口而出對它可愛的贊美,直抒胸臆,將自己的感情推向高潮,在詩歌中引起波瀾。

詩人通過對“露”和“月”這兩個視覺意象的描寫,創造出了多麽和諧寧靜的意境啊!用如此新穎巧妙的比喻,對自然進行細致的描繪和上色,令人嘆為觀止。描寫夕陽河與贊美月露之間似乎缺乏時間聯系,但九月初三的夜晚無形中連接了時間,上面與黃昏相連,下面與露珠月亮相連,意味著詩人從黃昏壹直欣賞到月亮露出來,其中蘊含著詩人對自然的喜悅和熱愛。

宗白華先生說:“意境不是單壹平面的自然再現,而是深層次的創造。”(中國意境的誕生)如果說南朝謝朓《上三山晚望京鎮》中,關於春江落日景色的名句:“夏宇散成壯麗,澄江靜如練”,純粹是那個時代的文藝思想(鐘嶸《詩》)在謝朓審美意識中的積澱和外化;它只描述了日落時分的壹個濃縮的瞬間,像是河邊的壹個淡淡的素描;那麽,白居易的“壹縷斜陽灑在水中,半江簌簌,半江紅”,就是盛唐以來的文學思潮,即“求象,放心於境,知神於物,得自心”(載王昌齡,見《唐寅騙術》卷二)。在白居易的作品中,意境是由審美凝聚而成的。它藝術地展現了壹個在時空中運動的過程,這不僅僅是壹幅壯麗的水彩畫,就像彩色電影中的壹組鏡頭。於是,隨著壹個長鏡頭的流逝,我們的審美意識迅速轉移到長短鏡頭結合所動搖的“露如真珠,月如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