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好,第壹,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以姑息治療為主,大部分病例都能達到預期效果。第二,不同的患者要選擇不同的藥物和劑量,確定最佳的治療方案。第三,壹種藥物必須在適當的劑量下試用足夠長的時間(2周到4周),然後才能評估其療效或考慮更換其他藥物。四、如活動期類風濕性關節炎,雖經足夠時間的基礎姑息治療,癥狀仍無明顯改善,特別是病情仍在發展時(骨質糜爛、皮下結節形成、全身病變),應加用疾病緩解藥物。目前多采用甲氨蝶呤,但也有人主張先試用羥氯喹,再用金制劑、青黴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
2.風濕性心臟病怎麽治療?
風濕性心臟病,簡稱風心病,是指風濕熱活動引起的涉及心臟瓣膜的心臟病。
其特征是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動脈瓣中的壹個或幾個瓣膜狹窄和/或功能不全。患病初期往往無明顯癥狀,但後期表現為心慌、氣短、乏力、咳嗽、肢體水腫、咳粉紅色泡沫痰,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其他人死於動脈栓塞和腦梗塞。"風濕性心臟病是藥物治療好還是手術治療好?"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對自己的病情有壹個全面的了解,然後根據自己當地的醫療條件、經濟承受能力、想要的治療效果等等,進行綜合判斷。
1.風濕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包括二尖瓣成形術、瓣膜成形術和瓣膜置換術。分別適用於不同類型的患者。
單次手術費用從3萬元到654.38+0.2萬元不等。心臟外科的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告訴妳是否適合手術,手術風險有多大,具體費用多少。
2.大量患者不適合手術治療。比如單純二尖瓣狹窄患者,球囊擴張效果較好,可以持續5到8年,但如果合並二尖瓣關閉不全,就不適合做這個手術。3.對於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手術治療的風險會增加。可采用中醫調理或中西醫結合治療,使患者在術前達到較好的狀態。
壹些醫療機構誇大宣傳,說用自己的藥物治療“能取得比手術治療更好的效果”,是極不負責任的。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的目的和效果是不同的。
它的適應癥也不同。4.手術治療主要是通過修復心臟的結構來達到治療目的,但手術也是壹種創傷性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以改善心功能、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提高人體整體功能為目的。我們認為,如果患者年輕,心功能良好,無明顯癥狀,且在手術治療範圍內,患者經濟條件可能尚可,可優先考慮手術治療。
如果因為心臟功能不好等原因暫時不適合手術,也可以先用中藥,讓患者在手術前達到壹個比較好的狀態。綜上所述,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並不矛盾,而是可以相互補充,相互借鑒。
手術治療離不開藥物的配合,藥物治療也不能完全替代手術。當然,如果患者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也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應該說,無論患者是否需要手術,中醫的治療都可以貫穿整個治療過程。- .急性肺水腫的治療與急性左心衰竭引起的肺水腫相似,但不同的是不應使用以擴張小動脈為主的血管擴張劑和強心藥物。當出現快速房顫時,應使用西地蘭降低室性心律。
急性發作伴有快速室性心律時,首選西地蘭降低室性心律。右心室衰竭應采用低鹽飲食、利尿劑和地高辛治療。
2.二尖瓣關閉不全1)內科治療:註意預防風濕熱和感染性心內膜炎。適當的體力活動和休息,限制鈉鹽的攝入,防治呼吸道感染。
當心力衰竭並發時,使用洋地黃制劑、利尿劑和血管擴張劑。2)外科治療:為了恢復瓣膜關閉的完整性,應在不可逆的左心室功能障礙發生前進行人工瓣膜置換術。
3.主動脈瓣狹窄1)內科治療:預防風濕熱和感染性心內膜炎,定期復查。中度和重度狹窄,限制體力活動,預防心絞痛、暈厥和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限制鈉鹽,使用洋地黃制劑,慎用利尿劑。2)外科治療:伴有心絞痛、暈厥或心力衰竭的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是外科治療的主要適應癥,人工瓣膜置換術是治療成人主動脈瓣狹窄的主要方法。
4.主動脈瓣關閉不全1)內科治療:預防風濕熱和感染性心內膜炎。2)外科治療:人工瓣膜置換術是嚴重主動脈瓣反流的主要治療方法。
風濕性心臟病的中醫治療1。心血淤主要表現為心慌、胸悶不適、經常燒心,咳嗽時甚至咯血,兩頰發紫、唇紫、舌暗或有瘀斑。治療原則:活血化瘀,理氣通絡。2.氣血兩虛主要表現為心慌氣短,頭暈乏力,面色晦暗,睡眠不好,舌紅脈弱。
治療原則:養血養心,益氣安神。3.心腎陽虛主要表現為心慌頭暈、胸滿、咳嗽氣短,甚至不能平臥。
水腫,小便短赤,手腳不溫,舌淡紫,脈沈細。治療原則:溫陽利濕,以左扶正。
建議以上癥狀到醫院檢查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出現心衰、房顫、腦栓塞等並發癥時,應及時治療。
以下中成藥可以在中醫辨證的基礎上選擇:1。適用於滋陰養血,寧心安神。可以吃天王補心丹,朱砂安神丸。
2.宜養心脾,溫陽益氣。可以服用歸脾丸和白子養心丸。
3.屬於心血瘀阻型,宜補陽益氣,活血化瘀。可服用血府逐瘀丸、冠心蘇合丸、復方丹參片等。
註意事項1。不要做過度的體力勞動,但也不要被動休息。定期參加體育鍛煉,以免加重癥狀。
2.每頓飯都不要暴飲暴食,增加心臟負擔。妳應該少吃多餐。食物要軟、易消化、清淡;不要吃太多鹽,出現心力衰竭水腫時控制鈉鹽的攝入。
3.避免受涼感冒,積極治療扁桃體炎。- .
3.跪求所有關於類風濕的知識。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急性炎癥得到控制後。
也就是要開始關節功能鍛煉。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受累關節較多,每個關節的恢復速度不壹樣,所以在關節運動中堅持壹致性是不可能的。
關節運動可以增加肌肉力量,防止關節攣縮、僵硬和肌肉萎縮。鍛煉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方法可根據病情靈活確定,如床上運動、抗阻運動、坐位練習、拄拐站立、行走等。活動量要從小到大,活動時間要由短到長,活動次數要由少到多,活動方式要由被動變為主動,活動量和強度要逐漸增加到可以忍受的程度。
1,適當加強體育鍛煉以加快血液循環,減少局部血液和炎癥物質停滯。2、註意個人衛生和生活規律,不要出汗後馬上用冷水洗吹電風扇,久坐者要適當運動。
3.適當減少性生活次數。4.適當加強營養,多吃富含蛋白質、易消化、熱性的東西(魚、蛋、羊肉等。).
5.同時患有其他疾病時,可同時加入治療其他疾病的藥物,時間宜適當錯開30-60分鐘。6.不要亂就醫亂用藥。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堅持療程。不要隨意停藥。治療急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方是:(1)柳枝30~60g,水煎。
(2)老桑枝30-60克,黃柏10克,水煎。(3)蒼術、黃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
(4)將嫩桑枝30克、牛膝10克、防己10克、絲瓜絡30克水煎。(5)青風藤15g,防己10g,水煎。
(6)將虎耳草30克、桑枝30克、嫩柳枝15克、嫩槐枝15克加水煎煮三次。(7)虎杖30克,白酒1湯匙,將上述飲料壹起煎服,每日1劑。
(8)鮮金銀花90克。、根、葉,水煎3次。(9)將60克薜荔用水和甜酒各煮壹半,加入30克紅糖去渣,然後混合。
治療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和方藥為(1)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克,水煎。(2)虎杖、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
(3)分別取地錦草65,438±0.5g和蒲桃65,438±0.5g,水煎。(4)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65438±02g,水煎。
(5)青風藤、秦艽、夜交藤各65438±02g,水煎。(6)將豨薟草90克、白術60克、薏苡仁60克加水煎煮。
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熏蒸療法?熏洗療法是將中藥煎服,然後用熱力熏蒸或浸泡患處,使藥物的藥性從毛孔直達患處。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
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介紹了幾種常用的公式。
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雞血藤、兩面針各30克,水煎,每日65438±0次,每次20分鐘,連續使用65438±0個月(中醫實用內科學處方)。②川烏20g、白芷50g、羌活和獨活50g、阿莎麗65438±00g、川芎和桂枝30g、威靈仙、伸筋草和透骨草60g,水煎2-3次,每次65438±05分鐘,5-65438±00天為壹療程(貴州醫學院
③將艾葉、紅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1~每天2次。
④土鱉蟲12g,蘇木30g,大戟6g,骨碎補20g,水煎。1~每天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用開水熏洗患處,每日2~3次。⑥透骨草30克,圓白菜30克,千年健30克。燒開水熏洗患處,每日兩次。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的外用膏藥有哪些?風濕性關節炎在肌肉,關節,經絡。外敷膏藥能使藥性從皮毛進入皮膚,疏通經絡,活絡筋骨,比吃藥更有益。常用膏藥及其使用方法介紹如下:(1)傷濕止痛膏(橡膠膏):具有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的作用。
使用時,用溫水洗凈皮膚並擦幹,然後敷在患處。用手掌將膏藥貼在皮膚上。對膠布過敏、皮膚糜爛滲出、外傷並發化膿者不宜粘貼。
其作用與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關節痛膏相似。哪壹種都可以臨床使用。
(2)狗皮膏(膏藥):具有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止痛的作用。使用時,將膏藥加熱軟化,然後敷在患處。
其作用類似於萬靈筋骨膏、追風膏、天竺葵膏等。,也可以選擇。(3)五苓散(散):具有祛風除濕、通陽活血、止痛消腫的作用。
使用時取適量藥物,將蛋清用溫水或人乳與藥物混合調成糊狀,鋪在蠟紙上,貼在穴位或患處。使用時註意避免感冒,不要內服。
10天不要用水清洗皮膚貼片。臍輪、足心等地方不能貼。
兒童、體弱及水腫者禁用。(4)五苓散(散):與五苓散作用相同。使用時,將其與白酒混合,塗於患處。
這種藥粉除了外用,還可以內服。每次6g,用溫黃酒或溫開水沖服。
類風濕性關節炎用什麽藥治療?外敷療法:此法為局部或穴位用藥。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散寒除濕、消腫止痛的功效。
(1)菖蒲60g,小茴香60g,鹽500g,炒熟,布裹,燙傷患處。適用於四肢關節冷痛者,寒痛加重,熱痛減輕者。
(2)石蒜、姜、蔥搗碎,外敷患處。適合關節疼痛,怕風寒的人。
(3)將3~5片新鮮骨碎補搗碎,敷於患處。適用於關節冷痛患者。
每次需要5~10分鐘才能生效。(4)桃仁6克、白芥子6克研成細粉,用適量雞蛋清調成糊狀,貼敷於關節痛處,可止痛3-4小時。
註意不要申請太久。(5)將如意金霜塗於患處,用紗布覆蓋,每日1次換藥。
適合關節腫脹的人。(6)將適量仙人掌搗碎成泥,塗於患處。
(7)取適量新鮮紫花地丁搗碎,敷於患處。(8)蒲公英120g,水煎成藥液,用毛巾浸濕,濕敷患處。
(9)將梔子粉和費羅面等份混合,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在痛處。申請現在是藍色的,沒問題,過幾天就可以退了。
(10)將綠豆粉和蛋清塗在患處。以上6~10療法,均適用於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劇烈,畏寒松弛,屈伸不利者。
具有良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11)坎麗莎(熨燙。
4.跪求所有關於類風濕的知識。
白塞氏病綜合征又稱白塞氏病,是壹種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屬於血管炎。
它可以侵犯人體的許多器官,包括口腔、皮膚、關節肌肉、眼睛、血管、心臟、肺和神經系統等。,其主要表現為反復口腔及潰瘍、皮疹、下肢結節性紅斑、眼虹膜炎、食管潰瘍、小腸或結腸潰瘍及關節腫痛。白塞綜合征需要正規的藥物治療,包括各種調節免疫的藥物。不治療,預後不好,嚴重者危及生命。
病因目前該病的發病原因還不完全清楚,可能與遺傳(如HLA-B51基因)、感染(部分患者可能與結核感染有關)、生活環境有關。目前認為該病的發病機制是患者在多種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出現免疫系統功能障礙,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紊亂、中性粒細胞功能亢進、內皮細胞損傷和血栓形成,免疫系統對自身器官組織產生反應,導致器官組織的炎癥和破壞[1]。
臨床表現1。該病可見於中國各種人群,從青少年到老年人,多見於年輕人,男女均可發生。2.口腔潰瘍患者主要表現為反復的口腔潰瘍和疼痛,潰瘍面較深,底部多為白色或黃色,可同時在多個部位出現多發性潰瘍(俗稱“口瘡”),包括舌、唇、腭、咽。
大部分潰瘍可自行改善,但經常復發,嚴重者疼痛劇烈,極大影響進食。3.生殖器潰瘍除口腔潰瘍外,患者還可出現外部潰瘍,如男女生殖器潰瘍,可大可單。
4.部分眼疾患者也可表現為眼疾,表現為眼睛發紅、疼痛、畏光或視力下降、視物模糊,可累及壹只或兩只眼睛。5.皮膚表現部分患者還出現皮膚病變,表現為面部、胸背部或其他部位出現“痤瘡”樣皮疹,或類似“癤子”,可自行改善,但易復發。
此外,部分患者會出現下肢發紺、腫脹、疼痛,並可感覺到“青春痘”。還有的會下肢反復出現紅斑,大小從黃豆到銅幣不等,壹按就疼。這種現象被稱為“結節性紅斑”。還有的患者會在輸液或抽血針的眼部出現紅、腫、水皰或膿皰,多在註射後24~72小時內出現。這種現象被稱為“針刺反應”陽性。
6.關節病變很多患者會出現關節疼痛或腫脹,可以是單個或多個關節,下肢關節較為常見,可伴有臂腿疼痛。嚴重者可出現關節積液和滑膜炎。7.消化道疾病的另壹個常見表現是消化道癥狀,包括吞咽困難或吞咽時胸痛、反酸、燒心、腹痛、腹瀉、便血或膿血,或腹部有腫塊、體重減輕、消瘦和食欲不振。這些癥狀可以全部出現,也可以只出現其中壹種。做過胃鏡或腸鏡的患者會被告知自己有“潰瘍”。
8.少數血管疾病患者可出現血栓性靜脈炎和深靜脈血栓,嚴重者還可並發肺栓塞。患者在運動後會出現氣短、氣喘、胸痛甚至暈厥。其他患者可能患有動脈瘤,導致局部栓塞和缺血。動脈瘤破裂後,可能會造成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9.神經病變部分患者可出現手腳不靈活、頭痛、頭暈、惡心嘔吐、手腳麻木、疼痛或無力、壹側手足麻痹、嚴重抽搐、翻白眼等類似“揮鞭樣”的表現,可能是白塞氏綜合征損害了神經系統。腦幹是神經系統最常受累的部位,也可見於脊髓、大腦半球、小腦和腦膜,可出現腦萎縮。
10.全身癥狀很多患者會出現乏力、厭食、低熱、消瘦等全身癥狀。白塞綜合征的治療主要是藥物治療,服藥時間長短不壹。
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主要是免疫調節劑或免疫抑制藥物,包括外用藥物、口服糖皮質激素、甲氨蝶呤、秋水仙堿、沙利度胺、硫唑嘌呤、環磷酰胺、環孢素、黴酚酸酯和抗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除藥物治療外,還可選擇手術治療或介入治療,但兩者都應以藥物治療為基礎[3]。
5.風濕性關節炎是什麽樣的?想了解相關知識。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
(1)關節疼痛和壓痛
絕大多數患者都是從關節腫脹開始的。腫脹是由於關節腔內滲出物增多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炎癥性改變,表現為關節周圍均勻腫脹。近端指關節梭形腫脹是類風濕患者的典型癥狀之壹。關節疼痛的嚴重程度通常與腫脹程度平行。關節腫脹越明顯,疼痛越重,甚至劇烈疼痛。
(2)關節腫脹
所有受累關節均可腫脹,關節腫脹提示炎癥嚴重。典型表現為關節周圍均勻腫脹,如近端指間關節梭形腫脹。關節腫脹最容易在四肢的小關節處被發現,而在肩、髖等大關節處不易發現腫脹。
(3)晨僵
99.6%以上的患者有關節晨僵。晨僵是指患病關節在夜間靜止,早晨起床後,患側關節長期僵硬,活動受限。晨僵往往是關節受累的首發癥狀,多發生在關節疼痛之前。病情嚴重時,所有關節都會感到僵硬。起床後,晨僵癥狀在運動或保暖後可減輕或消失。晨僵常伴有四肢或腳趾發冷和麻木。
(4)關節摩擦音
在類風濕性關節炎階段,鍛煉關節時,檢查者的手經常能感覺到微小的扭轉聲或有抓雪的感覺,尤其是肘部和膝蓋,這表明關節有炎癥。部分關節炎癥消退後,活動關節可聽到或摸到哢噠聲,以手指、膝蓋、臀部最為明顯,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伴骨質增生所致。
目前效果最好的是金+湯+玉_治_骨_通_貼,對風濕、類風濕、腰椎病、肩周炎、關節炎、骨質增生等風濕骨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無任何毒副作用。
6.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健康知識
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基本的治療是消炎止痛。因為類風濕關節多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
消炎止痛藥可以起到很好的消炎止痛作用,對關節腫痛起到很好的作用。此外,風濕性關節炎也應該使用壹些藥物來控制病情。這些藥物主要起到控制病情、防止骨骼破壞、延緩器官損害的作用。這些藥物包括甲氨蝶呤和來氟米特,這些都是口服藥物。還有的是靜脈註射,那些控制病情的生物藥物也能起到類似的作用。
對於病情嚴重、關節腫痛嚴重、疼痛持續不緩解的患者,可以使用壹些小劑量的激素。激素具有良好的抗炎鎮痛作用,並能延緩疾病的進展。此外,壹些生物制劑也可用於控制疾病。還有壹些生物藥,如白芍總苷、雷公藤等,對類風濕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7.【急】誰了解關節炎?
關節炎是壹種常見的慢性病。據資料顯示,全球約有3.55億關節炎患者,幾乎覆蓋所有年齡段,就連幼兒也難以幸免。在中國,關節炎患者超過6543.8億。本該靈活的關節,卻總是在不經意間腫脹僵硬,讓很多人憂心忡忡,尤其是在寒冷的季節。此時正值寒氣逼人的冬春之交,需要保護關節,防止關節炎的發作。
關節炎的主要癥狀
關節炎按病因可分為風濕性、類風濕性、創傷性、骨關節炎和化膿性關節炎。不同類型的癥狀有不同的反應。
類風濕性關節炎多見於成年人,多發生於膝、肩、肘、腕等大關節。起病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後,以遊走性關節疼痛、腫脹、發熱等風濕熱表現。
類風濕性關節炎多見於青壯年,常發生於手腳小關節和骶髂部,逐漸累及全身關節。患病關節剛開始還表現為紅、腫、痛、活動不便,時間長了關節變形或僵硬。
創傷性關節炎常因外傷或持續性慢性勞損,導致關節軟骨退變或骨刺。表現為患側關節腫脹、疼痛、運動障礙,好發於負重關節,如肩、膝、踝,多見於運動員和青壯年。
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之壹,多見於肥胖和超重的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部位是膝蓋、手指、脖子、腰椎等。癥狀主要是關節疼痛和僵硬(輕微活動後疼痛會減輕),嚴重者可出現關節腫脹和肌肉萎縮。
化膿性關節炎常因細菌侵入關節腔所致,多見於兒童,好發於髖關節。主要癥狀為局部紅、腫、痛、熱、功能障礙,以及高熱等全身中毒癥狀。
如何預防關節炎
保持關節溫暖。冬春之交,氣溫還是比較低的,降溫頻繁。盡量不要讓關節受涼,穿外套、棉褲等部位保護膝蓋。愛美的女性不宜穿薄襪子、短裙、短褲等。為了追求時尚,以免膝蓋著涼。另外,盡量不要接觸冷水,溫水沖洗最好。如果有關節炎,可以戴護膝,防止復發。
保證均衡飲食。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熱量,控制脂肪攝入。適合吃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雞蛋、瘦肉、豆制品等。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註意飲食清淡,不要吃生冷食物。另外,多喝溫水,預防感冒。
經常鍛煉。久坐的人也是容易患關節炎的高危人群。平時要及時補鈣,加強鍛煉,有助於預防關節炎。工作壹段時間後,要活動手腕、肩膀、脖子和膝蓋。上班族不妨利用辦公空間,因地制宜,在座位上做幾分鐘的拉伸運動,轉動手腕和手肘,坐在椅子上踮起腳尖。在業余時間,參加戶外運動,如散步、遊泳和慢跑。需要註意的是,爬山、下蹲等活動要少做,會不同程度地磨損關節。
適當進補。谷類豆類,如粳稻、秈稻、玉米、小麥、大豆和豌豆;韭菜、香菜、大蒜、蘿蔔、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鰻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類;橘子、椰子、菠蘿、荔枝、龍眼等水果。
關節痛怎麽辦?
慢慢走。慢走應該持續2~3個月,之後可以逐漸加快步伐。運動時間還是每天30分鐘左右。運動強度是走路時呼吸不短,肌肉有輕微酸痛感,休息後恢復快為宜。
騎自行車。每天騎車30~40分鐘,可以讓膝蓋疼痛的人收到意想不到的療效。
慢跑。在跑步中,步伐要輕快,速度不要感覺氣短,能邊跑邊和別人說話。
馬高。雙膝微曲,以膝關節無痛感為宜。坐著別動,水平舉起雙手,向前看。壹般每次需要10分鐘左右,早晚各需要1次。
仰臥,擡起雙腿。擡腿大概15度,剛開始可以維持1~3分鐘。經過壹段時間的練習,擡腿在空中的時間要達到10~15分鐘。
坐直妳的膝蓋。早上起床後或者晚上睡覺前,用膝蓋練習跪在床上。下跪時,保持腰部直立,雙臂盡量向後坐,盡量觸摸腳背。
壹種治療關節炎食療配方
1.苦瓜、苦菜、馬牙、絲瓜等食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緩解局部發熱疼痛。
2.薏米、豆腐、芹菜、山藥、扁豆等食物有健脾利濕的作用,可用於緩解腫脹癥狀。
3.香菇、木耳等食物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緩解局部紅、腫、熱、痛等癥狀。
4.瘦豬肉200g,花椒根150g,煲湯,調味,每日兩次服用。它可以緩解嚴重的疼痛癥狀。
8.類風濕性關節炎
(1)抗風寒濕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護理方法
臨床上多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可見四肢關節腫脹疼痛,天冷時疼痛劇烈,天熱時疼痛減輕。皮膚不紅,摸上去不燙。這類患者常見舌紅、苔薄白、脈細。
辨證施護要註意防寒保暖,把病人安排在病房南面能曬到太陽的地方。這類患者主要是伸關節,促進氣血運行。局部用中藥熏洗,通絡寶(風痛散),以祛風散寒。
西醫護理中,早期減少活動、臥床休息、肌肉松弛有輕度鎮痛作用,加強對患者的知識教育,強調早期積極配合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和護理,促進早日康復;飲食上宜吃辛辣、松散的食物,蔥、姜、辣椒可作為佐料。飯後被子微汗,使風寒濕邪解表汗。
(2)痰瘀互結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護理方法
臨床上多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中期。可見關節腫脹,疼痛固定,屈伸受限。有些病人有白天輕,夜晚重的規律。這類患者多見於舌紫、苔白膩、脈細。
辨證施護:病房要幹燥,筆記室要防潮保暖。針刺、艾灸、TDP燈局部照射,尤其是針刺後照射,可明顯改善關節功能。護士應幫助臥床患者在每天1~2次的最大耐受範圍內進行關節伸屈活動,以維持關節活動功能。中藥湯劑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化痰散結,溫經。
類風濕性關節炎應主要配合功能鍛煉,在心理、飲食、用藥、護理等方面融為壹體,控制關節及其他組織的炎癥,緩解癥狀,維持和恢復關節的活動功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方法對提高療效、促進疾病康復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