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
飛鳴聲念群。
誰憐壹片影,
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
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
鳴噪自紛紛。
杜甫詩鑒賞
這首詠物詩作於大歷初杜甫居夔州時。它是壹首孤雁念群之歌,同時又融註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堪稱佳絕。
開篇即喚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壹般,它不飲,不啄,而是壹個勁地飛著,叫著,聲音裏透出:它是多麽思念它的同伴!不僅想念,而且還拼命追尋,這真是壹只情感熱烈而執著的“孤雁”。清人浦起龍評論說:“‘飛鳴聲念群’,壹詩之骨”(《讀杜心解》)。
次聯境界驟然開闊。高遠浩渺的天空中,這小小的孤雁僅是“壹片影”,它與雁群相失在“萬重雲”間,此時此刻的心情可想而知,天高路遙,雲海迷漫,將往何處去找失去的伴侶?此聯以“誰憐”二字設問,引起詩人濃郁的思鄉之愁:“孤雁兒啊,我不正和妳壹樣淒惶麽?天壤茫茫,又有誰來憐惜我呢?”清人朱鶴齡註此詩說:“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詩人所思念者不僅是兄弟,還包括他的親密的朋友。經歷了安史之亂,在那動蕩不安的年月裏,詩人流落他鄉,親朋離散,天各壹方,而他無時不渴望骨肉團聚,無日不夢想知友重逢,這孤零零的雁兒,寄托了詩人自己的'思緒。
三聯緊承上聯,從心理方面刻畫孤雁的鮮明個性:
它被思念纏繞著,被痛苦煎熬著,它不停地飛鳴。它望盡天際,望啊,望啊,那失去的雁群仿佛總在它眼前晃;似乎那雁群的鳴聲老在它耳畔響;所以,它更·1987·《唐詩鑒賞大典》
要不停地追飛,不停地呼喚了。這兩句血淚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絕。浦起龍評析說:“惟念故飛,望斷矣而飛不止,似猶見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鳴,哀多矣而鳴不絕,如更聞其群而呼之者。寫生至此,天雨池矣!”(《讀杜心解》)
結尾以陪襯的筆法表達了詩人的愛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麽痛切,它那麽痛苦、勞累;而野鴉們是全然不理解的,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無意緒”是孤雁面對野鴉時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與知己親朋相見,卻面對著壹些俗客庸夫時厭惡無聊的心情。“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王風·黍離》),與這般“不知我者”有什麽可談呢?
這是壹篇念群之雁的贊歌,它表現的情感是濃摯的,悲中有壯的。詩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藝術技巧而論,全篇詠物傳神,自然渾成,全無斧鑿之痕。中間兩聯有情有景,壹氣呵成,而且景中有聲有色,更兼有光和影能給人以“立體感”,可謂神來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