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妳怎樣看待宋代文學作品?

妳怎樣看待宋代文學作品?

宋代是中國文發展的又壹高峰。表現之壹是各種文體都十分繁榮;二是文學批評的自覺、發達;三是出現了大量優秀的作家;四是作品的數量驚人。

宋代文學基本上是沿著中唐以來的方向發展起來的。散文方面,韓愈等人發起的古文運動在唐末五代壹度衰頹之後,得到宋代作家的熱烈響應,他們更為緊密地把道統與文統結合起來,使得宋代的古文真正成為具有很強的政治功能而又切合實用的文體;詩歌方面,作家註重反映社會現實,題材、風格趨於通俗化,最終形成了與唐詩迥異其趣的宋詩;詞,在宋代達到了顛峰狀態;通俗文學在宋代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最終形成了以話本、諸宮調、雜劇、南戲等樣式為代表的通俗敘事文學,從而改變了我國古代文學長於抒情而短於敘事、重視正統詩文、輕視通俗文學的局面,並為元明清小說、戲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宋代文學作品的數量遠遠超過唐代。《中國叢書綜錄》所著錄的唐人別集有278種,而宋人別集則近600家;唐詩之存世者凡2200多人,詩48900余首,加上各種補遺,最多不過50000余首,而宋詩之存世者,據厲鶚的《宋詩紀事》計有3800多家,陸心源《宋詩紀事補遺》又增加3000余家,***計為6800多家,存詩總數估計在15萬到20萬首以上。為唐詩總數的三、四輩之多。《全唐文》收錄唐五代作家3千余人的18000多篇文章,而剛出版不久的《全宋文》收入全宋1萬余名作家的10萬余篇文章,是唐文的五倍之多。《全唐詩》附錄的《唐五代詞》僅68家,370多首詞,而《全宋詞》收錄宋代1330多家詞人的近2萬首詞,是唐五代詞的50倍。

宋代文學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具有眾多的社會、政治、文化原因。

首先,是宋代實行崇文抑武的國策。自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之後,歷代皇帝對軍事將領都深加忌防,並多用儒臣治軍,把軍權牢牢抓在自己的手裏。與此同時,宋代重用文臣,不但宰相須用讀書人,而且主兵的樞密使等職也多由文臣擔任。文人由科舉而進入仕途,他們成為宋代官僚階層的主要成分。宋成為壹個以成熟的文官制度為基礎、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空前強化的王朝,這是過去的歷史上所未曾有的。宋代士大夫的社會責任感和參政熱情非常高漲,他們以國家棟梁自居,意氣風發地發表政見,表現出特有的精神風貌。

其次,宋代文人所處的社會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門閥制度完全消失,大批出身寒門的文人通過科舉走入仕途,他們的生活環境也相當寬松,生活待遇頗為優渥舒適,長期以來“寒士”的社會理想可以說在宋代得到了實現。另壹方面,上述特點也強化了文人士大夫對國家政權的依賴性,他們實現自己價值的道路除了科舉之外越發狹窄。與此相聯系的是,文人士大夫的思想也受到很大的束縛,宋代君主對文人既倚重又控制,倚重他們是為了建立文官制度來防止武將擁兵割據,控制他們是為了使意識態形成統壹格局以穩定人心,達到強化君權的最終目的。雖然理學在宋代並沒有成為官方的意識形態,甚至並沒有得到朝廷的承認,但不少宋代士大夫熱衷於講道論學,具有比較自覺的衛道意識,在政治上和學術上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視詩文的政治教化功能。傳統的“文以載道” 思想直到宋代才真正得到高度的重視,不少宋代士大夫將文學的社會政治功能放在審美愉悅功能之上,宋代文學作品,尤其是被視為正統文學樣式的詩文,反映社會、幹預政治始終是最重要的主題,描寫民瘼、抨擊時弊成為整個文壇的創作傾向,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和剛健的骨力,詩文的說教意味明顯的比唐人強烈。文人們自覺地收斂了放蕩狂傲、任情任性的習性,變得老練深沈、正經規矩。因此,宋代文人比較重理智而輕感情;比較註重個人對國家、社會的政治責任和道德義務而抑制個性的自由發展、自由表露,因過於註重社會性而削弱了個體抒情的意味。上述歷史背景對宋代文學的壹個直接影響,是詩文中議論成分的加強,宋代文人喜歡議論可以堪稱前無古人。無論是散文,還是詩歌,議論化風氣無所不在。

第三,由於從北宋開國到南宋亡國,宋王朝始終處於強敵的威脅之下,論對外關系的軟弱,可以說無過於宋。宋代雖然經濟相當發達,但對內的冗官冗兵費用和對外的巨額歲幣,內憂外患,有識之士憂心重重。深沈的憂患意識,壹方面使宋代作家很少用文學來歌功頌德,另壹方面又造成宋代文學中愛國主題的高揚。從北宋開始,朝廷以大量財物取得與遼、西夏戰爭的妥協,這種屈辱的處境成為士大夫心頭的重負,也成為詩文經常出現的主題。南宋在長達壹個半世紀的抗金、抗元戰爭中,產生了大量的表現出強烈民族意識和悲涼情緒的作品,愛國主題成為整個文壇的主導傾向。陸遊、辛棄疾等人的作品,更是把愛國主題弘揚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從而為宋代文學註入了英雄主義和陽剛之氣。

第四,宋代的思想狀況對文學的影響。宋代的思想狀況也有自己的特點,壹方面在於理學的逐漸興起,另壹方面在於儒、釋、道三教更趨合壹,尤其以禪宗思想更為活躍。三教合壹的思潮使宋代士大夫的文化性格迥異於前代文人,他們對傳統的處世方式進行了整合,將擔負社會政治責任與追求內心的自由寧靜和諧統壹起來,他們的人生態度趨向於理智、平和、穩健和淡泊,宋代詩文情感強度不如唐代,但思想深度則有所超越;不追求高華絢麗,而以平淡美為藝術極境。禪宗富於機辯、富於哲理的思維方法,善於以小見大、融理於景的論辯方法,都對宋代文學有很大的影響。宋人以禪論詩、以禪入詩的現象特別多。更重要的是,宋代的禪宗更以內心的頓悟和超越為宗旨,士大夫們更多采取和光同塵、與俗俯仰的生活態度,他們的審美態度也世俗化了。宋代文學從嚴於雅俗之辨轉向以俗為雅,這在宋詩中尤為明顯。

第五,宋代城市經濟繁榮,滋生了各類以娛樂為目的的文藝形式,如說話、雜劇、演劇、傀儡戲、諸宮調等藝術迅速發展,而詞成為宋代最引人註目的文學樣式。宋代因經濟的發展和統治者以財富籠絡官員的做法,使朝野上下縱情享樂風氣盛行壹時。享樂的方式通常是輕歌曼舞、淺斟低唱。因此,歌臺舞榭和歌兒舞女成為士大夫生活中的重要內容,滋生於這種土壤之中的詞自然會異常興盛。士大夫詞人們以詩文來表達他們有關政治、社會的嚴肅內容,而用詞來抒寫純屬個人私生活的幽約情愫。如歐陽修詩文、詞就如同出自兩人之手。正是宋人將詞看作是用來娛情、宣泄個人隱秘情懷的載體,因此,詞很少受到“文以載道”思想的約束,文人可以比較自由地抒寫旖旎風情,詞體也能保留自己的特性,取得獨立的地位。而民間娛樂場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詞,士大夫的詞作便以各種渠道流傳於民間,更有壹些詞人直接為歌女寫詞。社會對詞的需求,刺激了詞人作詞的熱情,也促進了詞的繁榮與發展。

宋代文學,詩詞散文仍占重要地位,它繼承前代傳統,又具有自己的特色。傑出的作家有歐陽修、蘇軾、李清照、陸遊、辛棄疾等,而且詩詞方面流派多,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戲曲小說雖然沒有眾多的作品保留下來,但卻標誌著壹個新的紀元的開始。

宋詞的成就最高,壹向被推作宋壹代文學的代表。宋初的詞,直接繼承五代南唐的余風,詞調仍以令曲為主,李煜在亡國後所寫的作品“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王國維《人間詞話》)。由於宋初士大夫的生活與南朝不同,詞風醞釀著新變化。宋仁宗時,詞的詞作進入盛期,市井間競逐新聲,詞的發展經歷了又壹次重要的樂曲變化。短調小令逐漸有了定型,長調慢曲占有主要地位;令、引、近、慢,兼有眾體,詞調大備。柳永采用教坊新腔和都邑新聲,“變舊聲作新聲”(李清照《詞論》),詞作大量慢詞,是詞的發展。晏殊、歐陽修,主要承南唐余緒,多作小令,然而也表露出壹些新的變化。蘇軾擴大了詞的題材,開拓了詞的境界,而且把變革與刷新詞調,也作為轉變詞風的壹個重要方面,成為豪放詞派的代表。周邦彥精通音律,創制慢曲,去俗多雅而又音節諧美,是格律派的代表。李清照主張詞要鋪敘、典重、故實,“別是壹家”。她的詞當行本色,工於寫情,被稱為婉約派之宗。辛棄疾把蘇軾開拓的詞的境界再擴大,以文為詞,進壹步奠定了詞在文壇中的地位。姜夔又用江西詩派瘦硬峭拔的風格寫詞,並打開“自度曲”的新路,又把慢詞表現技法推進壹步。宋詞不僅在內容方面有所開拓,藝術上也有發展,使詞達到高峰。

宋詩開始是承緒中、晚唐詩風。白居易體在宋初文壇影響很大,學晚唐體則多是僧侶隱逸之士。至楊億等“西昆體”詩人,主要是模仿李商隱,詩風壹變。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王安石、蘇軾,真正開創了宋詩的新局面。黃庭堅和追隨他的作家,形成江西詩派,對當時及後世影響很大。南宋詩壇最突出的人物是富於愛國主義精神的陸遊。宋後期“四靈派”、“江湖派”學習晚唐,多抒發流連山水、田園的情趣。宋詩以意勝,重氣骨,有自己的藝術風格,形成與唐詩不同的特色,因此後世詩歌出現“尊唐”、“崇宋”兩個派別。

宋代的散文,繼承韓愈、柳宗元古文運動的成果而有新的發展。古文運動經過歐陽修等人的推進,才真正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唐宋八大家有六家在北宋,而歐陽修、蘇軾的影響更是垂及元明清諸代。

宋金時期,在民間說唱、歌舞表演藝術基礎上產生的戲曲,它的出現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宋雜劇是我國古代戲曲的雛形,金院本表演的故事性增強,戲曲音樂和表演藝術又有新的發展。南宋的戲文,是在南方溫州等地民間歌舞的基礎上形成的戲曲形式。宋金諸宮調是我國說唱藝術高度發展的結果。在說話藝術基礎上產生的話本,是用口語和比較淺俗的文言寫成的,是我國白話小說的發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