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兗州市,府河中遊的巴登橋附近,矗立著壹座小土山,山上有壹座精致的八角亭,這是該市南門的舊址。杜甫是河南省珙縣人。早年住在長安東南郊淩渡附近的少陵,故自稱“少陵爺老”,人稱“杜少陵”。杜甫天寶五年(公元746年)北遊齊趙,因其父杜憲當時是兗州司馬,來兗州看望父親。我在這裏偶然遇到了我的朋友李白,經常來南樓賞月喝酒寫詩。杜甫在這裏寫了壹篇著名的文章《登兗州樓》,詩中寫道:
東郡庭日,南樓月初。雲海相連,葉萍入清徐。
有秦孤碑,荒城不止魯甸。從來沒有這麽古老過,看著就別扭。
兗州人民後來把南樓改名為少陵臺,以紀念這位偉大詩人的到來。從杜甫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坦蕩的胸懷。他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對兗州的自然風光有著深深的眷戀,用藝術的手法從不同的角度生動地刻畫了兗州城市的豐富多彩。所以家喻戶曉,流傳至今,是極其寶貴的文學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