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中班美術教案

中班美術教案

 作為壹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麽什麽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中班美術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學會看圖示折紙的能力,引導幼兒學會對角折,向外反折的方法。

 2、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和耐心認真工作的態度。

 3、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給作品塗上顏色。

  活動準備

 1、正方形的紙每人壹張。

 2、已做好的“鴨子潛艇”壹個。

 3、幼兒用書圖畫“鴨子潛艇”。

  活動過程

  壹、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妳們都見過鴨子吧,潛艇誰見過?昨天我折了壹只“鴨子潛艇”,妳們想知道他是什麽樣子的嗎?

  二、引導觀察“鴨子潛艇”的制作方法。

 出示已折好的“鴨子潛艇”,將它拆開給幼兒看,知道他只是壹張紙折起來(引導幼兒看圖示畫面)

 教師將拆開的“鴨子潛艇”壹步壹步的折好,邊折邊講解折法,要求幼兒仔細觀察。

  三、交代要求,幼兒看圖操作,教師指導。

 1、要求認真看圖,按圖示折紙,不會的可以問老師,重點在於向外反折。

 2、要求折紙時,每壹個角都要對齊了,每壹條轍都要抹平。

  四、根據自己的想法,請幼兒給“鴨子潛艇”圖上顏色。

  五、評價作品。

 將作品全部展示,請幼兒評選出這的平整,色彩鮮亮的作品,同時表揚認真作業努力克服困難的幼兒。

  六、活動結束。

中班美術教案 篇2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會變的圖形寶寶

 活動目標:

 1、在認識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通過聯想添畫成小魚,並變現其主要特征。

 2、能夠發揮想象,創造性的進行圖形添畫活動,發展創造力。

 3、願意參與圖形添畫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創造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

 2、畫有不同圖形的作業紙若幹張

 活動過程:

 壹:鞏固幾何圖形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壹幅畫,我們壹起來看看,提問:畫面中都有什麽?

 2、師:嗯,小朋友真聰明,都認識這些圖形。妳們知道嗎,這些圖形寶寶可神奇了,他們還會變魔術呢。

 二、欣賞範例,了解添畫,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師:妳們看,它們變成了什麽?(出示範畫圖形變出來的東西)(變成了小魚)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看壹看,這些圖形添上了什麽變成了小魚?(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

 老師小結:剛才小朋友都觀察的很仔細,知道這些都是添畫了壹些東西變出來的,老師也想來變魔術,妳們壹起來幫助我好嗎?老師示範。

 三:幼兒添畫創作。

 1、幼兒添畫老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圖形進行添畫,充分發揮想象,添畫和別人不壹樣的東西。

 2、教師出示添畫有花紋裝飾的魚,帶領幼兒觀察。

 3、幼兒添畫裝飾不同形狀的魚。

 四、作品評價

 1、師:妳把什麽形狀的小魚用什麽花紋裝飾的,誰願意來說壹說。

 2、表揚添畫有創意的幼兒。

 五、延伸活動

 小朋友想不想讓小魚變得更漂亮呢?那我們壹起拿著畫回去給小魚塗上美麗的顏色吧。

 圖形變變變

 目標:

 1、知道圖形可以通過組合變成其它物體。

 2、通過拼擺、添畫使圖形發生變化,激發幼兒想象力。

 3、樂意參與圖形拼擺、添畫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創造的快樂。

 準備:

 幾何圖形學具;畫紙若幹壹:鞏固幾何圖形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些圖形寶寶,我們壹起來看看,都有什麽?

 2、師:嗯,小朋友真聰明,都認識這些圖形。妳們知道嗎,這些圖形寶寶可神奇了,他們還會變魔術呢。

 二、播放圖形組合PPT,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師:妳們看,它們變成了什麽?(提問:請小朋友仔細看壹看,這些東西都是由哪些圖形組合變出來的?(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老師小結:剛才小朋友都觀察的很仔細,知道這些東西都是圖形組合變出來的,那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動手操作壹下呢?

 三:分組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第壹組:操作幾何學具的圖形

 第二組:找畫中的幾何圖形,根據提示塗色

 第三組:對幾何圖形進行添畫。

 四、作品評價

 1、師:妳用了什麽圖形把它變成這樣的?

 妳的畫中有什麽?它由什麽圖形組合而成?妳添畫了什麽把它變成了什麽?

 2、表揚有創意的幼兒。

中班美術教案 篇3

 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理解畫面所表達的內容。

 2、結合生活經驗大膽講述自己對畫面內容的理解,感受母愛的溫暖。

 重點:能仔細觀察圖片,理解故事內容並結合自己經驗,大膽講述。

 活動難點:理解畫面所表達的意思,感受“媽媽愛我,我也愛媽媽”。

 活動過程

  壹、談話引入,激發閱讀興趣

 1、出示圖1:(“愛心和花朵”圖案),說說自己的感受。

 這是壹塊花布,妳看了感覺怎麽樣?這麽漂亮這麽美麗的花布會穿在誰的身上呢?

 2、出示圖2:(繪本《我媽媽》封面),引導幼兒觀察後猜測這是壹位怎麽樣的媽媽?這是壹位小朋友的媽媽,她看上去會是壹個怎麽樣的媽媽?

 過渡:這個小朋友覺得自己的媽媽很棒,所以他想要向大家介紹壹下他的媽媽,所以他把媽媽畫在這本書裏,這本書的題目就叫《我媽媽》,我們壹起來看看——

  二、結合課件,閱讀、理解繪本

 (壹)、觀察閱讀第壹部分,理解畫面內容並大膽講述。

 1、呈現四種媽媽的本領,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媽媽棒在哪兒?

 2、教師小結。

 3、說說這個媽媽怎麽樣?有這樣的媽媽妳們感到??

 過渡:這個媽媽啊有更棒的本領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二)、結合自身經驗嘗試說說自己對畫面的理解。

 1、園丁圖片:這是壹個怎麽樣的媽媽,她很會什麽?媽媽像誰?媽媽很厲害!

 2、天使圖片:媽媽在幹什麽?為什麽說媽媽像天使?妳的媽媽也為妳唱歌嗎?什麽時候?

 3、獅子圖片:咦!媽媽呢?妳從哪裏看出來?為什麽要把媽媽畫成獅子呢猜猜看?妳的媽媽也會有時候像獅子嗎?

 4、蝴蝶圖片:咦!這回媽媽又變成了什麽?妳從哪裏看出來這是媽媽?為什麽要把媽媽畫成蝴蝶呢?妳的媽媽也像蝴蝶壹樣美麗嗎?

 5、這位媽媽有這麽多的本領,所以他的寶寶覺得媽媽很棒!那小朋友妳們的媽媽有沒有特別棒的事情呢?

 6、其實這個媽媽還有壹些很棒的事情(看課件),這個媽媽真的真的很棒!

  三、感受溫暖的母愛

 1、出示圖11:不管媽媽變成什麽樣子,她都是我的媽媽,妳們看——這個媽媽在??這說手是誰的?她們像在?

 2、最後壹個畫面:媽媽和寶寶緊緊擁抱在了壹起,妳猜寶寶在對媽媽說什麽呢?媽媽又在對寶寶說什麽呢?那妳的媽媽愛妳嗎?妳也愛自己的媽媽嗎?

中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畫人物半身像。

 2、通過繪畫學習用簡單線條描述記憶形象,畫也自己媽媽的突出特征。

 3、培養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人物紙型壹個,各式發型若幹,繪畫用具。

  活動過程:

 1、向幼兒介紹“三八”婦女節的意義,使幼兒了解這個節日是誰的節日。

 2、請幼兒說出自己媽媽長的什麽樣子。(可請幾名幼兒在全班講述,然後分組都來說明自己媽媽的特征是什麽)。

 3、教師出示紙型人物,再將若幹種頭發型式分別配在頭上,讓幼兒清楚各種發型的特點及畫在頭部的主要位置。

 4、請幼兒想想自己的媽媽平時最喜歡穿什麽顏色的衣服。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的繪畫能力請幼兒自己畫也衣服並選擇顏色,也可以為幼兒示範兩至三種服裝形式讓幼兒選擇。

 5、教師在指導中註意鞏固幼兒對人物五官的掌握,根據幼兒水平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如:壹個黑點的眼睛;有眼眶的眼睛;雙眼都有睫毛的眼睛等;

 6、力求把媽媽半身像畫得端正,在繪畫中教師用親切鼓勵的語言調動啟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使幼兒身心投入。

中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掌握西瓜的外形特征及色彩元素。

 2.嘗試用西瓜的特征和色彩創造性地表現各種事物的形態。

 3.根據作品大膽創編故事。

  活動準備 1.素描紙,油畫棒,水溶性炫彩棒,西瓜。

 2.動畫片《西瓜太郎》的片斷。

  活動過程 1.品嘗西瓜,導入活動。

 (1)播放動畫片《西瓜太郎》的片斷視頻,激發幼兒對“西瓜”的創作產生興趣。

 (2)觀賞西瓜,感知它的外形特征及色彩。

 (3)吃西瓜,喝西瓜汁,品嘗西瓜的美味。

 2.想象在酷暑的夏日跳進西瓜汁裏乘涼。

 (1)教師:夏天,大家都跳進西瓜汁裏乘涼,會發生什麽有趣的事情呢?

 (2)幼兒想象跳進西瓜汁裏的情景:

 我變成了壹個紅紅的“水人”了!

 我在涼涼的西瓜汁裏遊泳,好舒服啊!

 我爬到西瓜皮上,老滑的,我老是掉下來,摔得很疼的!

 我想跳進西瓜汁裏乘乘涼,我要把遊泳池變成紅色的!

 (3)教師根據幼兒的想象與幼兒合作創作作品。

 3.幼兒自主創作,想象跳進西瓜裏的世界。

 (1)幼兒創作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註意運用西瓜的元素色。

 (2)提醒幼兒從多科壹角度進行想象,不要雷同。

 4.講述自己的西瓜歷險記。

 提供平臺讓幼兒講述自己作品中的西瓜歷險故事。

  評析

 活動內容和孩子的生活聯系緊密,他們有充足的經驗準備,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孩子通過想象體驗到創作的樂趣,提高了運用色彩的能力。

中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大膽聯想,積極表達,體驗聯想畫奇思妙想的樂趣。

 2.畫面構圖不拘泥,大膽飽滿。

 3.通過欣賞與評價,培養幼兒的審美力。

 4.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5.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準備:

 1.八開的紙,水彩筆,作品展示板及各種不透明的(不同外包裝),不同外形的瓶子(輕重不壹)。

 2.幼兒熟悉神話《阿拉丁》的故事內容。

  活動過程:

 壹、幼兒自由擺弄不同的瓶子,猜想瓶裝物品

 師:猜壹猜妳拿到的瓶子裏可能裝的是什麽東西?

 幼兒1;我的瓶子裏裝的可能是水,好像有水聲。

 幼兒2;我的瓶子裏裝的可能是石頭。

 師:如果瓶子裝的是妳們最想要的,會什麽?

 幼兒討論,交流......

 二、阿拉丁神燈引發幼兒聯想

 1.妳們知道阿拉丁神燈裏裝的是什麽?神燈打開後發生了什麽?

 2.如果這些瓶子與神燈壹樣神奇,裏面裝了各種奇妙的東西,妳希望瓶子裏倒出來的是什麽?(鼓勵幼兒大膽聯想)

 三、繪畫聯想,幼兒創作

 1.今天我們用聯想的方法畫出神奇的瓶子裏倒出來的東西。

 2.重點觀察;幼兒畫面的安排(瓶子可畫在畫面的`任意位置,畫出東西從瓶口倒出來的感覺)與畫面構圖(不拘泥,標新立異,大膽想象)

 四、分享交流

 1.作品展示;大家猜壹猜,這幅畫瓶子裏裝的是什麽?

 2.幼兒自由地互相欣賞評價,交流分享,妳喜歡誰的畫?為什麽?

  活動反思:

 創造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發散性思維去實現的。本次活動重點在於通過實物與實物的聯想培養幼兒思維的新穎獨特性,通過聯想,幼兒內心的願望情感能盡情表達,思維不受限制,因此幼兒作品更具有獨樹壹幟的個性化表現。

中班美術教案 篇7

  壹、教學內容:

 中班美術《給哥哥姐姐制作禮物》

  二、教學目標:

 1、知道大班哥哥姐姐快要畢業離園做小學生,自己也快升入大班了,學用多種方式向大班哥哥姐姐告別,為哥哥姐姐制作禮物,讓他們高高興興地告別可愛的幼兒園。

 2、能表達自己對哥哥姐姐的喜愛與敬慕之情。

  三、教學準備:

 1、各種紙張、蠟筆、水彩筆、毛筆、顏料、籮筐、糨糊、剪刀及輔助材料。

 2、回憶以前美術活動曾經制作過的小花、燈籠、拎包、賀卡等,教師出示圖片,幼兒自由選擇。

 3、回顧過去與大班哥哥姐姐壹起參加過的各種活動。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用多種方式向大班哥哥姐姐告別,為哥哥姐姐制作禮物。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

 談話法、操作法、實物輔助教學法等。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幼兒活動設計意圖壹、說說心裏話

 1、大班哥哥姐姐馬上就要離開幼兒園,升入小學了,妳們想對他們說什麽呢?

 2、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幼兒說說自己想對大班哥哥姐姐說的話。通過引導幼兒說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二、制作禮物

 1、讓我們親手為大班哥哥姐姐做份禮物作為紀念吧!

 2、討論:送什麽禮物?為什麽?

 3、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制作禮物,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對於能力弱的孩子,教師可為其提供以前美術活動中使用過的圖片,讓他們較容易取得成功。

 4、交流:妳制作的是什麽?送禮物時,妳會怎麽說?幼兒自主選擇材料並動手制作禮物。通過讓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制作禮物,培養幼兒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三、延伸

 1、組織、指導幼兒排練兩三個歌舞節目,為歡送大班的哥哥姐姐的聯歡會做準備。

 2、學習詩歌《歡送大班小朋友》排練歌舞,學習詩歌。感受聯歡的快樂。七、教學反思:

 在初步了解了大班生活、學習的前提下,孩子們願意給大班哥哥姐姐制作壹份畢業禮物。在討論送什麽給哥哥哥姐姐的環節中,孩子們討論積極踴躍,有的說送花、有的說送本自制書,有的說送賀卡……最後我們壹致決定制作壹份賀卡送給大壹班的哥哥姐姐。

 在制作手工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仔細、認真、積極地參加到活動中來。孩子們以前制作過賀卡,因此比較熟練,只是有的幼兒會漏掉在封面上畫畫,在我提醒之後補好了。最後我們到大壹班,每個小朋友找壹個哥哥或者姐姐把賀卡送出去了。在送禮物的環節中,我要求每位幼兒要對弟弟妹妹說壹句話,可有的幼兒只顧送禮物,沒有用語言表達。所以,平時還要多讓幼兒與其他孩子交流、溝通,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中班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已會折“蘋果”的基礎上,用多種材料組合圖形形成“蘋果樹”。

 2、學會小組間的初步分工協作,有較強的合作意識。

 3、發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大白紙六張、方形紅、綠、黃色紙若幹、綠色紙片和綠色葉子若幹、漿糊、抹布、報紙、牛皮紙、白卡紙、棕色卡紙等、油畫棒、勾線筆等。

  活動過程:

 壹、觀察蘋果樹圖片,了解蘋果樹的基本組成,知道蘋果樹分為樹幹、樹枝和果實、樹葉幾部分。

 (評析:對蘋果樹的形狀構成,孩子們倒是再熟悉不過。本環節主要的是通過觀察了解為下環節活動做好鋪墊)

 二、擴展幼兒經驗,發揮幼兒想象。

 提問:如果用折紙的方法來表現蘋果樹,妳可以怎麽來表現?也可鼓勵幼兒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想辦法。

 (評析:本環節通過老師的提問來充分擴展幼兒的已有經驗,也使孩子們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使下環節的制作顯得多姿多彩、精彩紛呈。)

 (幼兒在本環節中,想出了很多的好辦法。如蘋果可以折疊,這樣“就像長在上面壹樣”有立體感。“還要加上綠色樹葉,才更好看”。樹枝和樹幹可以用白紙畫並塗上顏色,也可以用棕色的卡紙剪成樹枝的形狀,還可以用報紙卷,用牛皮紙撕貼。哈,辦法又多又好)

 三、表揚幼兒的創意,並總結經驗,簡單講述制作要求

 1、樹幹可以用報紙折疊或卷曲,也可以用牛皮紙直接撕貼,也可卷曲、折疊,卡紙可以剪出樹幹後粘貼。

 2、蘋果可以用提供的彩色紙折疊

 3、樹葉可以用提供的剪好的葉子粘貼,也可用提供好的綠色紙片畫好樹葉形狀後剪下來粘貼

 4、難點把握:樹幹的大小。針對平時幼兒多用16K紙繪畫的情況,提醒幼兒剪貼、撕貼的樹幹看起來壹定要粗壯,這樣才可以承受滿樹的蘋果。

 (評析:本環節在材料的提供上充分顯示了層次性。用白卡紙和棕色卡紙制作樹枝,相對幼兒來說較為熟知。而報紙和牛皮紙是幼兒不常使用的材料,對幼兒來說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用於折蘋果的方形折紙有稍大的、中等的、也有較小的。有黃、綠、紅等顏色,便於幼兒根據自己的現解和喜好來選擇。而輔助材料則提供了有剪好的綠樹葉,也有長方形紙片供幼兒剪貼樹葉和撕貼樹葉)

 四、每組幼兒分工合作完成壹棵蘋果樹,老師對分工有異議或操作有困難的幼兒給予幫助

 (評析:在做好各種鋪墊活動後,幼兒的制作終於開始。在壹開始的商量和討論中,有的組的幼兒對分工持有異議,如大部分人都搶著先去折蘋果,而樹幹卻無人問津。而有的組好多人先去撕扯牛皮紙,準備做樹幹,蘋果卻遲遲沒有“上樹”。針對這樣的情況,老師及時介入進行了引導,使孩子們的操作能有序進行。

 在制作活動中,幼兒對常用的卡紙不屑壹顧,對不常出現的牛皮紙和報紙表現了極大的興趣,所以基本上是選擇了這兩種紙張來做蘋果樹的樹幹。

 活動中,個別幼兒對撕牛皮紙不太熟悉,不能較好掌握牛皮紙的韌性。撕不出樹幹、樹枝的形狀。老師引導幼兒用手指捏緊紙張,控制手部肌肉,壹點點壹點點地往下撕,這樣才能撕出想要的形狀。

 在蘋果排列和色彩的搭配上,幼兒顯現出平日裏較強的對色彩的感悟能力。構圖錯落有致,主次鮮明,色彩紅黃綠相間,讓人愛不釋手。)

 五、 展示並評價六個組制作的蘋果樹。

 請幼兒評選最喜歡的那棵樹,說壹說喜歡的原因,並根據構圖飽滿、色彩搭配、制作技巧等因素進行評價

 (評析:本環節充分給予幼兒展示和自我評價的機會。老師壹句“妳最喜歡哪顆蘋果樹”的提問拉開了作品評價的序幕。因為紙張較大,所以評價時幼兒都圍成壹個大圈,中間放著那六張鮮艷無比、奪人眼球的折紙蘋果樹。孩子們各抒己見,表達了對某顆蘋果樹的喜愛。當然也附帶著說出各種理由。“看起來就很好看”、“蘋果多”、“樹像真的”……老師也在孩子們發表的感想基礎上,根據構圖平衡、色彩搭配、制作技巧等方面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使幼兒在了解本組作品優勢的基礎上,了解其他組的作品優點,從而對下壹次活動提供幫助)

  活動延伸:

 1、在手工區提供較大的紙張和相應材料,繼續制作蘋果樹。

 2、學會折更多的水果,制作梨子樹、桔子樹等。

 (評析:滿足幼兒繼續制作的願望,並在此基礎上有更多的變化和發展,使幼兒對這種組圖折紙活動壹直保持良好的興趣和動力。)

中班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沙口上的漁船,觀察不同船的特點,培養幼兒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

 2、運用了折、黏貼、畫的方法進行了船的創作,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3、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熱愛美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準備:

 折紙、固體膠、畫筆、白色的顏料、藍色卡紙

 教學案例

 環節壹:談話引入,觀看圖片

 (壹)核心理念:

 1、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的體驗。

 2、運用幼兒能夠了解的方式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本土文化情感。

 (二)教育策略:

 1、以談話話引入,吸引幼兒對“船”的向往。

 2、通過欣賞“沙口的漁船”豐富幼兒對美的感知和理解。

 (三)教育建議:

 1、幼兒有了解或欣賞“水上漁船”前期經驗。

 2、家園***育,和幼兒壹起感受,“水上漁船”的美,指導幼兒觀察各種船的特征,鼓勵幼兒表達感受。

 環節二:視頻演示制作過程。

 (壹)核心理念:用折紙的制作方式表現出自己的所見所想。

 (二)教育策略:

 1、觀看視頻演示制作過程,引導幼兒嘗試創作,重視創作亮點。

 2、親子合作,制作各種不同的船,開拓幼兒思維。

 (三)教育建議:

 1提供豐富、便於幼兒取放的材料、工具物品,支持幼兒自主手工活動。

 2、在幼兒自主創作時,不做過多幹預,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幫助。

 環節三:活動延伸

 (壹)核心理念

 創造機會和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的創作。

 (二)教育策略

 欣賞用不同方法制作出船的作品,鼓勵幼兒用其他的方法把船展示出來。

 (三)教育建議

 1、激發幼兒想象,鼓勵幼兒的創新活動,***同分享活動中的樂趣。

 2、家長與幼兒***同討論,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多種不同的方法、材料去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