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葫、蘆、藤、哇、盯、鄰”。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嘆句的語氣。
3、學寫“掛、哇、每、慢”這四個字。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習難字“掛、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學過程:
壹、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圖畫--葫蘆,這是什麽?葫蘆可以入藥,能治病。
2、今天我們學習壹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請同學們讀壹讀,糾正讀音:蘆:讀“葫蘆”壹詞時,是輕聲,跟著老師再讀。想壹想怎麽記?
3、範讀課文。認真聽想壹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壹件什麽事?
二、自學課文
要求:1、借助拼音把樹葉裏的生字讀正確,並想壹想該怎麽記。
2、給課文標上小節號。
3、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指讀課文,評議。
我在每個組請壹個同學讀每人讀壹節其他同學當壹當小評委評壹評他們讀的怎麽樣
四、學習課文,知其意
1、讓我們壹起走進那個人的葫蘆園去看看吧!自由讀課文第壹節,思考:葫蘆壹開始長得好嗎?妳從那裏看出來?(細長的葫蘆藤“藤”藤字怎麽記:這長長的順著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蘆藤。點雪白的葫蘆花綠色的葫蘆葉可愛小葫蘆)妳知道可愛的小葫蘆是怎麽長出來的嗎?妳能用先……再……最後……來說壹說嗎?綠色的葫蘆葉和可愛的葫蘆有關系嗎?看課件葫蘆的葉、果的關系。葫蘆根葫蘆莖和葫蘆葉向小葫蘆輸送養分小葫蘆漸漸長大了。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這麽可愛,他從心底裏發出感嘆。多麽可愛的小葫蘆哇!記“哇”字這是什麽句?應該怎麽讀。誰來試壹試。我要的是葫蘆教案|我要的是葫蘆優秀教案
2、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葫蘆葉雪白的葫蘆花可愛小葫蘆妳喜歡這棵葫蘆嗎?我也好喜歡這棵葫蘆我要用的朗讀來告訴它。範讀。妳想試試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練習:細長的()雪白的()可愛的()
3、討論:那個人喜歡葫蘆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課文中劃壹劃找壹找(四人小組)
(1)“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每天都”“幾次”說明什麽?妳能用每天說壹句話嗎?
(2)“他盯著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的賽過大南瓜才好呢!”指導看圖,認識“盯”,理解“盯”(像這樣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語”的意思;妳看這裏壹下子用了兩個感嘆號。說明這個人的心情是怎麽樣的?找壹樣東西代替葫蘆演壹演這個種葫蘆的人從這裏妳看出了什麽?
4、多麽可愛的小葫蘆哇!種葫蘆的人正美滋滋的看著它呢。那麽他的願望實現了嗎?看課件咦長得好好的葫蘆怎麽都落了呢?看著這麽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心情怎麽樣?那該怎麽讀呢?自由讀指名讀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為什麽那麽可愛的小葫蘆,又有種葫蘆的人天天看,細心呵護,為什麽會壹個壹個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學生匯報回答:
生:因為當初沒有聽鄰居的話。
生:因為種葫蘆的人不懂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所以葉子長了蟲子,他認為沒有必要去治。
生:其實很多事物是有聯系的,葉子如果沒長好,當然就結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說學了這篇課文後妳有什麽體會?
(預設學生的回答:A、葉子和果實有關系是很密切的。
B、種果實壹定不僅要澆水、施肥,還得捉蟲才行。
C、要虛心聽取別人好的建議等)
2、師:葉子和果實有聯系,我們就要註意葉子上的蟲;寫作業和考試成績有聯系,我們就按時完成好作業……(看課件)妳還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聯系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好它?
3、總結談話。原來葫蘆的葉子和果實是有關系的,以後我們做事可不能像這個人那樣,不註意事物之間的聯系,結果壹無所獲。
七、學寫生字
1.註意“每”的筆順。師範寫,生豎空
2.“掛”和“哇”的右邊是兩個土組成
3.仔細觀察範字妳有什麽要提醒大家註意的?(它們都是左窄右寬的字哇的口字旁寫的比較小)
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講的是壹個中葫蘆的人,只盯著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註意結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註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麽會落呢?教學設計以此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壹自然段和最後壹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教學時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朗讀體會,並進行分角色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將教學設計付諸課堂實踐後,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詞教學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簡短精悍,生字較少,***6個。教學中,我重點是學習“葫、蘆”,讀好輕聲,並通過讀“葫蘆葉、葫蘆藤、葫蘆花、小葫蘆”四個詞,鞏固“葫蘆”的讀音。但忽略了“盯”這個重要的生字,正確理解它的含義有助於體會那個種葫蘆的人的思想。教學中應予以重視,深入學習。
2、學習課文
語文課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融合,感情是壹個很好的平臺。在品讀感悟2、3自然段時,我對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的思想,還有帶領學生更加深入體會的余地。我僅抓住人物的語言,沒有關註人物的神態動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眼裏只有葫蘆的集中表現,應加以品析。所以在這個環節,可以這樣調整教學過程: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這麽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麽會壹個壹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後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後果時,教師追問:“那個人為什麽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學生回答後,引出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麽?”“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後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