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高雅文學的壟斷是什麽?

高雅文學的壟斷是什麽?

在古代很長壹段時間裏,高雅文學處於壟斷地位,普通人無法接觸文學,也無法學習文學。

文學雖然起源於民間,屬於勞動的吶喊,情感的記錄,但是民間的人並不知道隨便喊的民謠就是文學,也不會去理會。統治階級文人收集民間詩歌後,編成冊,供統治階級人物欣賞。除了欣賞,還會誕生更多的職業文人。於是,職業文人出現後,文學被統治階級壟斷。

以前的民謠曲調粗俗,通俗易懂。經學者收藏後,成為正統詩文。雖然是專業文人模仿曲調本義創作的,但失去了本來的色彩,成了偽原創的東西。然而,這種創造已經成為必然。有的學者根據民俗寫壹些詩,但從來沒有真正的民俗生。

現場體驗,但也能讓詩詞流傳下來,獲得很多好評。也有文人模仿棄婦的抒情,即以棄婦的視角來寫,寫得委婉含蓄,頗為感人。就連貴為天子的曹丕,也模擬妻子被拋棄的情況,寫下了《葛炎行》。如果讓被拋棄的妻子自己寫,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時候,女人不讀書,也不會讀書。他們怎麽能寫出溫柔的詩呢?所以職業文人會從棄婦、農民、普通婦女、子女、官員的角度寫詩,可以在不同人物、不同視角之間切換,但不是民間自動生成的,也沒有代代相傳。

由民間自動生成並代代相傳的文學稱為通俗文學,包括神話、傳說、傳說、故事、小說等。,而且大部分都是通俗的,特別是壹些文人寫的故事,可以通過說書人來普及和講述,適合大眾接受。但群眾是無法創作劇本的,還是由專業文人創作。以至於到了明清時期,很多文人開始寫小說養家糊口。有的把歷代流傳下來的故事改編成書。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都是壹代壹代累積下來的作品,而《紅樓夢》、《金瓶梅》、《儒林外史》等。都是個人原創作品。

換句話說,很多民間故事是零散的、不系統的,只有經過專業文人的整理、加工、潤色、刪節,才能做成佳作,才算得上大師,更利於流傳。個人原創作品是職業文人自己的思想集合,努力之後未必能出版,有的甚至要“藏於深山,留給後人”。那時候大部分人都是文盲,只能聽別人講故事。我聽說說書人講故事,但他們不識字。除了政府的先生們可以讀書,就是最後來的學者也可以讀書。讀完後,他們會解釋書的內容。普通人不會讀書識字,只能欣賞壹些別人講的故事或者說書人講的故事。

高雅文學壹直被統治階級所壟斷,而通俗文學則逐漸演變成口語,使得文學缺乏嚴肅性。人們會通過口口相傳,代代相傳,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會加入集體創作的內容。如果壹個故事的結局不被人們所接受,人們會在傳播過程中做壹些個人化的加工和整理。畢竟只有自己說出來,別人才會相信。怎麽說都是靠自己,不容易處理壹個故事的結局?妳可以把悲劇變成喜劇,喜劇變成悲劇,甚至可以換主角,還可以加上個性化的合理的想象。甚至在文人官場的圈子裏,也有這樣的改編,甚至說實際上是任意抄襲改編。民間的人沒有文人的氣節。無論抄襲還是改編,他們在口述的時候都會根據自己的心情和情感邏輯,想怎麽改就怎麽改。只要人們喜歡聽,就可以做出壹些改變。於是,民間故事往往來自壹個集合,其中主角經歷壹些痛苦,最終壹個善舉得到回報,而惡人會得到惡果,故事會有壹個圓滿的結局。牛郎織女即使被王太後分開,最終也會在王太後的同意下,於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相會。即使梁山伯和祝英臺分開了,他們最終也會變成美麗的蝴蝶,寄托著人們的感情。

民間故事的淺薄可見壹斑。真正的高雅文學壹般都被統治階級壟斷了,尤其是詩歌,只有文人和官場才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即使有些窮書生能做到,也未必出名。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麽古代很多詩人詩人都是當官的。只有少數詩人和詩人是學者,但他們絕對不是文盲。

因此,高雅文學壹直被統治階級的文人所壟斷,即使是現在。大量的資本進入文學,讓通俗文學有了很大的發展,而高雅文學壹直是脫節的,超出了壹般人的理解範圍。看看網絡文學的繁榮,再看看嚴肅文學的衰落,妳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