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橋明月夜”下壹句是“玉人何處教吹簫”。
原詩: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雕。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譯文:
青山隱隱約約綠水千裏迢迢,秋時已盡江南草木還未枯雕。二十四橋明月映照幽幽清夜,妳這美人現在何處教人吹簫?
出處: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詩歌賞析
前二寫江南秋光,包含著憶揚州和故人的情懷。“隱隱”、“迢迢”這壹對疊字,不但畫出山青水長、綽約多姿的江南風貌,而且暗示著雙方相隔的空間距離,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可為之註腳。“草未雕”寫江南秋色,清新曠遠不同江北,句下寓有眷念舊地的深情。
後二敘別來懷念之情。以調侃的口吻,詢問對方的行蹤。此處的“玉人”乃指韓綽,而“教吹簫”又把關於美女的傳說闌入,使人感到韓綽的風流倜儻與情場得意,再加上“何處”二字悠謬其辭,令人讀之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