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試述“三曹”詩歌風各有何差異?

、試述“三曹”詩歌風各有何差異?

曹操詩是學習漢樂府結出的碩果。他采用樂府古題寫時事,比如漢樂府的《薤露》和《蒿裏》本是挽歌,曹操卻用來描寫當時的社會現實。又如《陌上桑》本寫羅敷的故事,曹操改為寫求仙;《秋胡行》本寫秋胡戲妻,曹操用來抒發欲乘時努力,早成就霸業而前路坎坷、時勢艱難的感慨。他的詩繼承漢樂府的傳統,既反映現實,又有很深的感慨,語言古樸率真,所以胡應麟說曹操《短歌行》等詩是“漢人樂府本色尚存”(《詩藪》內編卷壹)。他的詩於悲涼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氣,鍾嶸說“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陳祚明評其詩 “跌宕悲涼,獨致超絕”(《采菽堂古詩選》卷五);馮班評其為“慷慨悲涼” (《鈍吟雜錄》)。如其《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清人沈德潛說:“子桓詩有文士氣,壹變乃父悲壯之習矣。要其便娟婉約,能移人情。”(《古詩源》卷五)曹丕的新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曹操是亂世英雄,所抒之情大都與歷史命運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負有關,曹丕卻更努力於個人情感的表達。他敏感而多情,在眾賓歡坐的宴會上,他會突然體會到“樂極哀情來,寥亮摧肝心”(《善哉行》);而琴瑟滿堂,女娥長歌時,他又會因“為樂常苦遲”(《大墻上蒿行》)而心悲;同樣,日暖花開,谷水潺湲的自然景物,給他帶來的卻是“月盈則沖,華不再繁”(《凡霞蔽日行》)的憂慮。他著名的作品《雜詩》,采用了《古詩十九首》的題材,然而他那“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的體驗,甚至超過了漢末遊子自身的切膚之痛。他對人生中淒涼情感的體驗,是超出於同時代其他詩人的。二是文人化藝術表現手法的使用與藝術風格的形成,這主要表現在語言的工麗綺練和藝術形式的創造上。曹丕善於選用清詞麗句,配以諧和的音韻,表達他纖麗的情思。在藝術形式上,曹丕也勇於創新,他雖然僅存四十餘首詩,卻是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具備。其中長篇雜言歌行《大墻上蒿行》,長達75句,三百六十餘字,三字至九字句都有,極盡縱橫開闔之能事。王夫之說:“長句長篇,斯為開山第壹祖。鮑照、李白,領此宗風,遂為樂府獅象。”(《船山古詩評選》卷壹)。

曹植的詩確如鐘嶸《詩品》所說:“骨氣奇高,辭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他既不同於曹操的古直悲涼,又不同於曹丕的便娟婉約,而能兼有父兄之長,達到風骨與文采的完美結合,成為當時詩壇最傑出的代表。

曹植是第壹位大力寫作五言詩的文人。他現存詩歌九十餘首,其中有六十多首是五言詩。他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莊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窈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映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這壹切都通過他凝聚在五言詩的創作上,形成了他自己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這是壹個時代的事業,卻通過了曹植才獲得完成”。

曹植對詩歌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後人給予他極高的評價。鐘嶸《詩品》說:“陳思之於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音樂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謝靈運說:“天下才有壹石,曹子建獨占八鬥,我得壹鬥,天下***分壹鬥。”(宋無名氏《釋常談》卷中引)張戒《歲寒堂詩話》說:“韓退之之文,曹子建、杜子美之詩,後世所以莫能及也。”曹植五言詩對後世詩壇影響很大,誠如胡應鱗指出的那樣:子建“《蝦?旦篇》、太沖《詠史》所自出也;《遠遊篇》,景純《遊仙》所自出也;‘南國有佳人’等篇,嗣宗諸作之祖; ‘公子敬愛客’等篇,士衡群制之宗。諸子皆六朝巨擘,無能出其範圍。”(《詩藪》內編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