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壹首詩也能挽救壹個國家?中國歷史上第壹位女詩人的壯舉

壹首詩也能挽救壹個國家?中國歷史上第壹位女詩人的壯舉

在這三個部分裏,“風”收錄的是唐朝各地的坊間歌謠,是最接地氣的,也是最富於生命力的。耳熟能詳的如《蒹葭》《關雎》都選自“國風”,千百年來為他們所吟誦和傳遞。而我們現在要提到的那位女詩人,是有記載迄今歷史上的第壹位女作家,而且由於她寫了壹首詩,挽救了壹個國家,從此名垂青史。

在《詩經·國風·鄘風》裏,收錄著這樣壹首詩:《載馳》

這首詩有何神奇之處,又是怎樣拯救了壹個國家?其作者也就是史上第壹位女詩人又是誰呢?

她——就是許穆夫人。當然了,千萬別理所當然認為她姓許,名穆。許穆乃是她相公的小名。她的相公是許穆公,故他們稱呼她為許穆夫人。在現代,普通女孩是沒有什麽正兒八經的名字的,就連女王也不例外。

那許穆夫人原來是哪國人呢?她竟然是衛國人,是衛宣公的嗣子衛昭伯與宣姜(衛宣公死後守寡繼子)的小孩子,大哥衛戴公,二哥衛文公,大姐齊子,二姐宋桓夫人(後來宋襄公的父親)。而歷史上由於喜歡養鶴而繼位的衛懿公和她還是同事關系呢,衛懿公乃是宣姜與衛宣公所生二子衛惠公的女兒。總之 衛宣公、惠公、懿公簡介 ,衛國是許穆夫人的弟媳,也是她的宗國。

在許穆夫人還沒變成許穆夫人之前,年方15的她,長得花容月貌,剛到弱冠的年紀,齊國和許國就派人來結婚。那時候,許穆夫人就要求要嫁到齊國,而非許國。那時候,政治聯姻非常常見,國與國的能力不同,小國常常更能夠和大國聯姻。許穆夫人主張嫁到秦國,壹是楚國強大,且是近鄰,而許國弱小,且離得遠。但許穆夫人的爸媽卻沒有她的遠見,看到許國帶回來的禮金比齊國要多,金銀財寶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就強行把她嫁到許國去。就這樣,她成了許穆夫人。

要是沒有戰爭,或許沒有多少人明白許穆夫人。但恰恰就是因為沖突,把許穆夫人推到了政治的表演之上。

《左傳·閔公·閔公二年》記載:冬十二月,狄人伐衛。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及狄人戰於熒澤,衛師敗績,遂滅衛。公元前660年,北方狄族看到衛國在衛懿公的領導下,國力空虛,民心渙散,於是發動了入侵戰爭。衛懿公平時由於討厭養鶴,還給會養鶴的人封官加爵,甚至把鶴封為“將軍”,出行讓鶴乘坐奢華的車,儼然皇帝的待遇。甚至為了養鶴,還向他們征收“鶴捐”。如此可笑行為,誰還能夠給衛懿公賣命呢?結局可想而知,狄人攻城掠地,勢如破竹,衛國很快瓦解了,衛懿公也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衛國他們死的死,逃的逃,其中壹些人逃亡到漕邑,就接著擁立衛戴公為王(許穆夫人的哥哥),可惜衛戴公短命,很快就死了。就是在這種的政治背景下,許穆夫人出場了。

1. 載馳載驅,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於漕。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當這種的噩耗好不容易傳到許國時,估計過去好幾個月了。許穆夫人知道後,心憂如焚,自己嫂子是國破家亡,家人有的死了,有的音信杳無,怎麽能不急於呢?想必她回到許穆公面前哭訴自己的相公發兵援救衛國。奈何許穆公膽小如鼠,死活不同意。萬般無奈之下,許穆夫人偷偷帶著貼身侍女,快馬加鞭趕回衛國吊唁去了。這就是《載馳》開篇所言:載馳載驅,歸唁衛侯。

壹路風塵仆仆,歸心似箭的許穆夫人好不容易趕到了兒子衛文公居住地漕邑,不料許國派來的官員就長途跋涉追了上來。想想,這是動蕩年代,壹路上星夜兼程,許穆夫人估計也顧不上妝容了,肯定是壹派憔悴面容。不料這種官員雖然不是趕來支援衛國,而是要阻止許穆夫人,讓許穆夫人打道回府,回許國去。這什麽不讓許穆夫人傷心流淚呢?這就是《載馳》接著寫的:驅馬悠悠,言至於漕。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這第壹章僅僅用了24個字,就把事件簡明扼要概括了起來。也為下文許穆夫人和許國大臣的隔閡矛盾埋下伏筆。

2.“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第二章看似分為兩層,其實第二層是第壹層的重復,句式壹模壹樣,只是換了兩字罷了。這樣,就超過了頻繁提出的含義。這兩句直譯的話就是“妳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返回許國,比起妳這麽沒良心來,我對宗國總是念念不忘的;妳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渡過黃河到衛國,比起妳這麽沒良心來,我的情感是不會輕易擺脫的。”這是許穆夫人內心的沖突和反抗。可以想象的到,許穆夫人憂心忡忡,悲淒不已,她心內孤獨,卻麻木反駁許國大臣。無論皇帝怎麽反駁她壹個貴夫人,卻在大路上拋頭露面,還是諷刺她壹個弱女孩卻想阻止壹個國家,許穆夫人壹心只撲在故土上,只想起怎麽挽救衛國,如何保全家族。這種不忘故國的動情讀來是非常令人唏噓而傷心呀。第二章就是這樣,把許穆夫人和許國大臣的沖突矛盾出來,從而塑造出壹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女中巾幗。

3.“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許人尤之,眾稚且狂。”

到了第三章,把鏡頭集中在許穆夫人身上,拋開了許國大臣,矛盾激化出來,詩歌的節奏自然也放慢了。“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可以看到悲傷的許穆夫人進退兩難,於是步上高土丘,疏解心中苦悶,並采摘藥草貝母以緩解疾病而成的心病。以采蝱(音méng)暗喻設法救國。如此表達,委婉且充滿詩情。“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許穆夫人想要表達的是自己雖為女兒身,多愁又善感,但她關愛故國,既有魅力更有做人的方式。可笑那許國大臣雖然不解釋,還橫加阻撓,是這樣自私、愚昧卻又可笑。當然,背後是她妹夫許穆公的指使,隱含著對夫君的不滿。

4.“我行其野,芃芃其麥。控於大邦,誰因誰極?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到了最終壹章,寫許穆夫人滯留路上所思。許穆夫人壹心只想著該怎麽挽回衛國,受到阻礙後前行不得,後退又不甘。許穆夫人在草地上漸漸而行,看到壟上麥子“芃芃然”,青青的麥子 衛宣公、惠公、懿公簡介 ,正是長得茂盛的晚春季節。隨風擺動,陣陣麥浪起伏,那不恰恰就像她的心潮壹般無二嗎?壹個弱女子,能有哪些法子呢?“控於大邦”是惟壹的方式了,許國小而夫君弱,唯有向秦國這樣的大國求救,“大夫君子,無我有尤”,這是反語,表面看是說許國大 夫們不要對我有同情,實則是表露她對大夫指責的哀怨,但眼神極為委婉,恰恰合乎《詩經》“溫柔敦厚”的壹貫風格。“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最後兩句,表現了許穆夫人救國之誌、愛國之情,背後縱有千萬條妙計,還不是紙上談兵?啥用沒有,還不如我親自跑壹趟。壹位是弱男子,壹群是七尺大漢,孰勇敢孰懦弱,形成了獨特的對比。至此,壹位巾幗英雄便躍然紙上。時任齊國國君的齊桓公得知這件事後,為許穆夫人的唯其至信所迷惑,便率領大將率大軍支援,並贈送馬匹等糧食,幫助衛國重建新都楚丘。這件事同樣也在《左傳閔公閔公二年》裏記載:許穆夫人賦《載馳》。齊侯使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歸公乘馬,祭服五稱,牛羊豕雞狗皆三百,與門材。歸夫人魚軒,重錦三十兩。

憑借這首《載馳》,許穆夫人成功拯救了自己的故國。在秦國的扶持下許穆夫人的舅父衛文公繼位衛國國君,他勵精圖治,生活儉樸,與老百姓同甘***苦,且註重民俗,發展手工業,衛國經濟迅速就受到恢復和發展。

壹個人,壹座城,那是霸主的亞洲。而壹個弱女子,憑借壹首詩,挽救了壹個國家,何嘗不是壹番壯舉?或許她自己也想不到,千百年後,人們還記得她。其實,挽救她國家的,成就她名氣的,正是她的滿懷深情,正是她矢誌不渝的家國情懷!

關於政治上第壹位女作家的所作所為,妳有哪些想法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