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誰能告訴我們馬祖坡的起源?

誰能告訴我們馬祖坡的起源?

媽祖神和媽祖婆是有區別的。媽祖神是漢族同胞崇拜的女神,而媽祖婆是高山族同胞神話故事中的女神。

媽祖是為了紀念莫林娘而創造的。林默娘是福建莆田縣湄洲島羅紅鄉“林任山”袁林的女兒。她出生於公元960年(宋太祖劍龍元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排名第七。她有壹個兄弟和五個姐妹。她出生滿月卻從不啼哭,所以取名莫娘。墨娘從小在海邊長大,很快學會了遊泳。我十幾歲的時候經常和爸爸哥哥壹起出海。有壹次在海上遇到大臺風,船翻了,墨娘冒著生命危險去救父親,找到哥哥的屍體。壹個弱女子的遭遇自然引起了大家的關註。後來,莫娘經常幫助海上遇難的漁民,特別是在家門鄉,為漁民做了許多好事。但是當莫林娘28歲的時候,她得了重病,死了。為了紀念這位善良的姑娘,人們特地在湄洲島修建了壹座寺廟,名為“通仙靈女寺”,後被命名為順濟神。隨著沿海人民對澎湖的開發,漁民們也在澎湖建廟祭拜林默娘,稱她為“天妃”或“聖妃”或“媽祖”。

鄭成功收復臺灣省後,媽祖被派往臺灣省本島,臺灣省各地建廟祭祀,人們尊他為“聖母”。1683年,清廷派遣的靜海將軍施瑯率軍東進,奪取鄭氏集團在臺灣省的政權。軍隊初抵澎湖,大部分駐紮在澎湖天後宮。此時正值夏季,多日不下雨。飲用水很少,軍隊很難移動。施瑯對此非常擔心。壹天早上,人們發現天後宮的井裏突然冒出了水,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人們說這是媽祖出現的結果。施瑯以澎湖為跳板收復臺灣省。為了感激媽祖神的幫助,施瑯請皇帝加媽祖為“天後”,取名為“天後護國護民,顯靈受弘仁普濟尊”,列入《春秋祭祀典》。清廷還將莆田湄洲島、臺南、廈門的“神照海表”、“西府安瀾”牌位贈予媽祖廟,並追認其父為“慶忌公”,其母為“慶忌夫人”。從此,人們對媽祖的祭祀更加隆重。媽祖是壹個常見的名字。梅州人親切地稱為“大媽”或“媽祖奶奶”,臺灣省則稱為“天上聖母”。

媽祖婆或稱媽祖婆,是高山族同胞中的傳奇女神,來源於民間傳說。

據說在玉皇宮的入口處有壹個黃金樹。這棵樹花了三千年才開花。三千年後,這三朵鮮艷的花變成了三個美麗的姐妹。也就是玉帝的三個女兒,姐姐是後來的太後,二姐是後來的媽祖婆,三姐是後來的觀音。有壹天,他們撥開雲霧向下看,看到地球上迷人的景色,就想家了。他們想為世界做些好事。於是,三人偷偷離開了天宮。姐姐選擇了昆侖山上的瑤池,二姐看中了臺灣省島的玉山,三姐選擇了海南島的五指山。

二姐來到臺灣省,看到山高路險。沒有馬,運輸非常困難。她聽說大姐在瑤池用黃泥和花蜜做馬,就去瑤池找她要了壹袋小泥馬。在回臺灣的路上,我在福建沿海的壹個不知名的小島上留下了壹匹小泥馬,後來它變成了壹匹大馬。為了感激二姐的善良,人們把這個島叫做媽祖島。二姐把她帶回來的小泥馬扔到臺灣省島的山裏,它就變成了壹匹大馬。島上的人們在各地修建寺廟供奉二姐,並命名為馬(馬)祖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