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最美的青春》|半個世紀的堅守

《最美的青春》|半個世紀的堅守

最近在看壹部叫《最美的青春》電視劇,昨天剛剛看完就想著壹定要寫壹寫這種塞罕壩精神,

這部劇講述的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河北省最北部的圍場縣,這裏當時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為減少沙塵暴危害,維護京津生態安全,由林業部牽頭,在高原荒漠塞罕壩上建立機械林場,防風阻沙蓄水源。

馮程和覃雪梅等第壹代種樹人,來到了壩上,在荒漠上營造起萬頃林海,這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大創舉。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光裏,塞罕壩人壹刻也未曾忘記自己的使命,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創造了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奇跡,打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

馮程和他的夥伴們同進退,***患難,在工作生活中,彼此體貼、愛護、幫扶,由最初的戰友情,同誌情,慢慢蛻變成了友情和愛情 。

要知道60年代的塞罕壩,面臨著高寒冷、高海拔、大風、沙化、少雨等多種極端環境於壹體,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尤其是建場之前的塞罕壩,沒有糧食,缺少房屋,交通閉塞,冬季大雪封山,沒有學校,沒有醫院,沒有娛樂設施,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像馮程、覃雪梅那樣的建設者壹批又壹批的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了到處是黃沙壹眼望不到邊的塞罕壩。

雖說電視劇有虛構的成分,但塞罕壩從林木稀疏、人跡罕至的茫茫荒原變成成片成片的林海是真實存在的,

最早上壩的壹支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年輕隊伍,是他們拉開了塞罕壩林場建設的大幕,

經過55年歷程,三代塞罕壩人克服環境的惡劣偏遠與內心的孤獨寂寞,接力傳承,不忘初心,植綠荒原,鑄就了“忠於使命、艱苦創業、科學求實、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創造了“變沙地為林海,讓荒原成綠洲” 的人間奇跡,這些都是有歷史記載的。

看完了電視劇,我深深的被這種精神所打動,這部電視劇讓更多的人了解了塞罕壩的建設歷程,了解塞罕壩精神。

在電視劇中魏富貴成為了林場望火樓的望火員,望火樓是為了森林安全而設置的防火哨所,

後來馮程給未出生的孩子,起名叫“望海”,他期待著,塞罕壩不但能種出森林,還能變成壹片林海,所以望火樓又改名叫望海樓,

塞罕壩林場有9座望海樓,記者曾經采訪過壹對堅守了11年望海樓的老兩口劉軍與齊淑艷,他們的工作就是登高、瞭望、記錄、匯報

每隔15分鐘就要瞭望壹次,壹天瞭望96次,壹年28000多次,就這樣年復壹年的重復著簡單卻神聖的工作,毫無怨言。

55年來,就是因為他們這些望海員無私的奉獻與守望,上百萬畝的塞罕壩林場沒有發生過壹起森林火災。

塞罕壩建設者們的執著和堅守,使如今的塞罕壩自然風光遼闊壯美,歷史內涵深邃厚重,滿蒙民俗濃郁獨特,有著豐富、獨特、秀美的生態旅遊資源,

被譽為“河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已經成為華北特別是環京津地區最著名的生態旅遊景區之壹。

正如馮程常朗誦的那句艾青的詩: 為什麽我的眼中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沈 。

是的,只有深愛那片土地的人們,才會有堅定的信念,堅強的品格,為了實現幾代人的夢想而努力堅守著,這是他們這壹代人最美的青春。

《最美的青春》這部電視劇充滿了正能量,它更好的詮釋了塞罕壩精神的真諦,歌頌了塞罕壩建設者們無私奉獻的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