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閩西人民的好兒子——記儒將沈·

閩西人民的好兒子——記儒將沈·

——還記得儒家大將沈嗎

□江彥遠

沈(1918-1993),原名沈,出生於永定縣湖山鄉賈村壹個貧苦農民家庭。1932年3月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5月加入中國* * *生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後在福建軍區、邵* *國際師、紅軍第二師任戰士、青年軍官。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漳州戰役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壹師騎兵營教導員,第二十六團教導員,武裝部隊第二師隊長兼政委。參加平型關、百團大戰等戰役。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西滿第四師教導旅政委、騎兵兵團政委、49軍147師441團政委,率部參加遼沈、平金、渡江戰役。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解放軍第49軍146師436團團長、副團長,第五炮兵師代師長,北京軍區第六炮兵師師長,聯合炮兵群團長,福州軍區副司令員,江西軍區副司令員,福州軍區炮兵司令員。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金門炮戰和抗美援越戰爭。

1955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三級八壹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被授予二級紅星功勛獎章。1993死在福州。

走上革命道路

沈的童年是悲慘的。他出生時,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帶著三個孩子靠租地主的薄田為生。他目睹了房東對母親的種種刁難和毒打。這些苦難深深地印在年輕的沈的心裏,加深了他對舊社會的仇恨。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聽說工農紅軍致力於保護窮人,為他們做決定。從此,他壹邊找紅軍,壹邊在壹家裁縫店當學徒。

1932年初,紅軍準備進攻漳州。年僅14歲的沈得知這壹消息後,只身離開家鄉,毅然投奔紅軍。部隊領導看他還孩子氣,叫他過兩年回來當紅軍。沈急了,把自己的悲慘遭遇告訴了紅軍。看到沈不屈不撓的赤條條的臉,的軍隊領導動了惻隱之心,批準了沈加入紅軍的請求。就這樣,個子不高的沈加入了紅軍隊伍,從此隊伍裏多了壹個濃眉大眼的紅孩兒。

軍事生活

1932年4月,沈所在的饒合浦遊擊隊奉命配合東路軍進攻漳州。漳州當時由國民黨中將司令張震駐守,下轄八個團,近萬人,武器裝備精良。紅軍的武器極其簡陋,大約三分之壹的人沒有槍,只能和殘破的土人作戰。這是沈參加革命隊伍後參加的第壹次大規模戰鬥。14歲時,沈對沒有絲毫的畏懼。他在戰場上勇敢頑強。在紅軍的進攻下,敵人被徹底擊潰,張震等人也從匆匆關趕到漳浦。紅軍取得了漳州戰役的勝利。沈雖然年輕,但在戰鬥中卻表現突出。

二萬五千裏長征途中,參加了湘江戰役、石城封鎖戰役、遵義戰役、赤水戰役、過烏江、飛奪瀘定橋、取臘子口等各種戰役和戰役。作為壹名衛生員,沈經常給他的戰友分發幹糧。穿越草原時,他常常在最後保護傷員,和戰友壹起穿越茫茫草原,度過長征途中最艱難的日子。在長征途中,沈仍然是“擴大紅軍”的典範。隊伍所到之處,他都會拿起鑼鼓,跳著唱著,宣傳我軍擴大紅軍的政策,為部隊擴充了不少兵,有時壹天就增加100多人。

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了組建全國抗日民族統壹戰線,開始了第二次民族合作。紅壹軍團第壹師改編為八路軍壹壹五師獨立團,沈任獨立團青年部主任。許多士兵對工農紅軍改為國民革命軍的主張相當抵觸,特別是要徹底換裝,戴上“藍天白日”帽徽。年僅19歲的沈很快領會了黨中央的戰略決策精神,對戰士們進行了細致的宣傳教育工作,使大家認識到當前最主要的危險是日軍侵華,以國家利益為重,努力抗日救國才是硬道理。換衣服也不會改變紅軍為人民服務的初衷。

1937年9月,抗擊日軍戰鬥打響。沈獨立團面對日軍兩翼,兵力數倍於我軍,武器精良。與日軍相比,我軍裝備相差甚遠,打贏這場硬仗幾乎不可能。沈激勵前線將士不忘民族仇恨,誓要殺敵。我軍將士眾誌成城,浴血奮戰,形勢十分慘烈。獨立團壹直抵抗敵人,最終成功完成了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獨立團首戰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士氣。

1938年,115師成立晉察冀軍區,沈在晉察冀壹師任獨立騎兵營教導員。由於條件有限,騎兵連缺少強壯的馬匹。沈帶領十幾個士兵潛入敵臺偷馬。被敵人發現後,敵人瘋狂地向小隊開火,壹排子彈打中了沈的右腿。由於當時缺醫少藥,截肢手術是挽救他生命的必要手段。沈斷然拒絕:"我不能砍斷我的腿。沒有它我怎麽打仗?”後來區領導請了白求恩大夫。在沒有打麻藥的情況下,白求恩大夫用熟練的技術把沈彎曲的右腿伸直了。沈終於可以重新站起來了。

解放戰爭時期,沈先後參加了遼沈、平金、渡江等著名戰役和戰鬥,圓滿完成了戰鬥任務。在東北,他表現出了出色的指揮能力。他頭腦冷靜,指揮靈活,從不蠻幹。嫩江平原上最後壹次追匪戰役,將士追擊殘敵,沈卻突然下令停止。他說:“土匪們集中有序地逃跑,肯定有貓膩。”話音剛落,數倍於我軍的土匪從壹座小山後沖了出來。由於路途遙遠,我軍得以安全撤離。

新中國成立後,沈參加了剿匪桂系、抗美援朝、炮擊金門、援越抗美、越南自衛反擊戰等戰役和戰鬥,圓滿完成了各項作戰任務。在廣西,要想盡快消滅土匪,為民除害,依靠和發動群眾是重中之重。他爬山,走村串巷,了解民情,獲取了很多信息。由於過度勞累,他那條在抗日戰爭中受了重傷的腿又病倒了,腳上長滿了瘡,經常汗流浹背,但他仍堅持訪貧問苦。壹個老苗人知道沈是紅軍,就說:“我們隊回來了!”可見紅軍是壹支真正為人民站出來的隊伍,也讓沈深刻認識到群眾基礎對消滅歹徒的重要性。經過壹段時間的努力,為全面剿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當了很長時間的炮兵領導。為了提高炮兵的軍政素質,他經常深入部隊,以身作則。

退休不敢忘國。

沈聞仲晚年經常說三句話:“我想念我的戰友和朋友,有了他們,我的病就會好起來。”我壹生都在奮鬥。我希望世界和平,希望祖國早日統壹。我想念我的家鄉父老鄉親,以後我會回到我的根上。申退役後,仍然關心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為軍隊建設建言獻策。為了教育後人,他提供了大量革命戰爭史料。他的文章有:《攻克漳州》、《緬懷國際青年教師》、《我們的彭老師》、《從閩西到陜北》、《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作戰實錄》、《打土匪筆記》、《柳江縣打開局面的幾個環節》、《苗族人民熱愛紅軍》、《食人族如何精準作戰》等。退休後,他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提供信息和寫文章上。在那些文章中,他幾乎沒有描述自己的功績,而是展示了領導和同誌們的功績。

竭盡全力去死。

人們常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沈在家鄉的事業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熱愛故土,為民解憂。1972,家鄉沒有壹條像樣的路,物資信息交換跟不上。湖山公社領導要求上級修建“洋湖(下洋至湖山)公路”。沈全力支持公路建設,並通過各種渠道向省有關部門領導匯報了情況。在他的奔走下,虎山鄉第壹條公路順利建成。1987期間,虎山鄉領導向沈匯報了重建賽花至三來洲公路資金不足的情況。當時已經70歲的沈在老伴的陪同下,壹瘸壹拐地向省有關部門爭取資金,最終從省老區辦爭取到6萬元修路資金。1988年,為了幫助我的家鄉更快地脫貧致富,在沈的努力下,省科委投資近100萬元對珍貴藥材巴戟天進行大規模種植。

上世紀70年代初,沈夫婦再次回到家鄉,看到的是壹群只能在非常簡陋的條件下讀書的孩子。壹旦下雨,他們不得不從學校回家。這壹幕深深地刺痛了沈的心,他多次找到當時主管教育的副省長陳,向他反映虎山的教育困境。陳同誌深受感動,專門撥款654.38+0.4萬元,修建了虎山中學和小學的教學樓,結束了家鄉“太陽學校”的歷史。1993年初,沈病重。他反復叮囑妻子,要為他多去老家看看,盡力幫助鄉親們解決壹些實際困難。最後,他拿出了自己所有的3000元積蓄,捐給了李佳小學。

1993年六月,沈死於福州。戰爭在他身上留下了十幾處槍傷,壹顆子彈留在他的頸椎裏至死。在他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沈始終忠於* * *事業。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卓越指揮能力,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學習。

沈,不愧為閩西人民的好兒子!(作者來自龍巖市永定區委黨史研究室。)

(摘自《紅色文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