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至2010年10月30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籌備辦公室主任李向陽策劃了“天水無住,五大洲同源——紀念上海世博會暨石堤藝術展三周年”展覽,開啟了為期半年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個展。本次展覽以西迪的繪畫為媒介,倡導表現性藝術,促進大眾健康,重建美好的精神家園。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是中國第壹個由政府建立的當代藝術博物館。2012,10六月開館後,在法國蓬皮杜收藏展撤展後,在同壹個空間展出的沒有天水的住所——五洲同源。迪什是第壹位受邀在上海當代美術館舉辦個展的中國藝術家..
展覽分為三個部分:
1.去山居圖富春
江南有山有水。山隨水走,水繞山走。
江南有雨有霧,雨在霧中飄,霧在雨中散。
江南有壹條富春江,碧水青山如黛,兩岸煙火。在岸邊,有壹個被綠竹遮掩的山谷。幾百年前,它把壹個叫黃的隱士滋養成了絕世的藝術大師,壹幅“富春”的畫,風景無雙,百裏河山。數百年來,它高懸在東方藝術的殿堂,迷倒了無數的心,流連忘返。
幾百年後,從黃那裏來到了的視野。她執著於飄零的雨裏的霧,她在迷離的霧裏聽著雨的旋律。她是植被的朋友,鵝卵石的伴侶,與青山碧水交談,與綠樹煙花交談。萬物皆有靈,萬物之靈,如雨如霧,大象無形,潛入富春江的波濤和習字湖的風情,構成了她內心世界的原始風景。
默默地站在富春前的說:我看見黃坐在雲端,把我心中的世界灑在雲裏。
古人雲:壹心壹世界。富春是黃內心世界的原景寫照,的藝術無疑是內心世界的原景呈現。
看來她也從黃的藝術中得到了這種啟發:
讓靈魂漂浮在雲層之上。
因此,她用她的藝術向富春山居圖致敬!
記住五大洲
紅寶石、藍寶石、鉆石...他們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陸和海洋,他們是穿越時空的夢想。在那個美麗的夢裏,有宇宙母親的低語,有凝結了億萬年的記憶,有地球成長的信息。
迪什在寶石中漫遊,它們把她帶到了地殼的深處,她似乎看到它們曾經生長在無限的深處。沈寂許久之後,地球板塊劇烈動蕩,火山爆發,噴出的巖漿滾出五顏六色的精靈。
與此同時,江南的雨霧陪伴著她在塞納河、萊茵河、阿爾卑斯山畔...江南水鄉融入了太平洋、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波濤之中...
在對具有上億年生命的寶石的關註中,像笛聲和鐘聲壹樣的大自然的聲音從遠處傳來,於是內心世界的原始風景被重建,藝術獲得了更為宏大的地位。
長長的卷軸緩緩展開,
水溢出,深情地滲透在長卷上。
寶石微晶悄然墜落,就像浩瀚時空裏的星辰。
來自五大洲的人們明亮的眼睛再次聚集在上海世博會,這片曾經流淌著歡樂的土地。
靈魂呢?靈魂在星光的非線性混沌中飛翔。
沈思宇宙
目光,透過寶石的七彩水晶,穿過了遊蕩在大地上的雲霓,西迪開始了神奇的冥想之旅。
億萬光年從她的臉頰旁經過,她“看見”了,真的看見了——宇宙在壹個永恒無限的矩陣中柔和地展開,塵埃在混沌中,在壹個精致的旋律中重新凝聚成壹個又壹個星光...
時間,空間,彎曲成壹個無邊的拱頂,星群漫過河流,彗星穿過迷茫,這是壹個多麽壯麗輝煌的大廳...
黑洞不是吞噬壹切的魔法洞穴,而是所有行星在旅程結束時回到母親身邊獲得新生的地方,這是生命的重生...
錐形黑洞的盡頭之外是壹個白洞,那是明亮無邊的光所在的地方,所有新的生命元素在那裏行走、舞蹈和團聚...
於是,壹派奇異的景象在她的內心世界交織出壹個奇妙的境界。“展示壹切,”她似乎聽到了:宇宙母親在對她耳語。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藝術家、教授徐江評論節選,《天水天真自然趣——石堤藝術展·天水無居》序言;
西迪繪畫的第壹個特點是奔放。如果只是壹泓清水,那就是天真,從不奔放,從不羈絆,被稱為“天水無家”。她的色彩純凈而強烈,這是我們的天性。潑水,分層,相映,放飛。那種顏色裏似乎有壹種顏色,是寶石最初出現的線索。她讓水彩流得清清楚楚,然後打撈出某壹瞬間的水色光彩。準確的說,不是她在畫水彩,而是水彩在畫她。
第二個特點是魅力。中國人說話押韻似漣漪,四方回應,“猶風在衣中纏綿。”那份滋潤是在南國的雲雨中培育出來的,這也是黃子九能把富春山居的形象千古延續的原因。“畫眉的深度已經過時了”,迪什用筆把骷髏擺好。他的心只在墨團和色團中轉動,壹遍遍愛撫畫面,讓水壹遍遍升溫,以此釋放內心的濕潤,在留戀中徘徊。
第三個特點是浪漫。這份浪漫總讓我想起楊萬裏的詩“天上荷葉無限艷,陽光下荷花別樣色”。浪漫的意象在於張力,在於“異色的紅”與“無限的藍”的簡單與自由的對比。通過這樣的對比,壹方面讓我們看到大自然充滿了優美的筆觸,另壹方面也讓我們被某種秘密的遊蕩和宇宙的冥想所感動。
上海油畫雕塑院院長、上海當代藝術館館長李向陽致辭:
或許,她是她的作品,她的作品也是她的,行雲流水,飛珠濺玉,正如她所描述的,“如壹泓清泉,...講述著飛機深處的低語“像火壹樣,...充滿激情的流動”。但是,有壹件事是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的,被她難以捉摸的詩意身份所激發,那就是壹個對世博有著極大熱愛、眷戀和情懷的人,或者說,作為壹個世博人,對美好生活的激情和夢想。
上海世博會催生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它是未來生活的溫度計。因為世博,因為藝術,才有了“天水無人居,五大洲同源”的展覽,而這個展覽呈現的不僅僅是某種邏輯上的必然,更是我們對弘揚世博精神,建設精神家園的期待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