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如下:
1、《同州端午》——唐代:殷堯藩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釋義:白發垂到了肩膀壹尺之長,已經在異鄉過了三十五個端陽了。
小孩子見了很高興又很驚訝,卻問哪個方向是故鄉?
2、《和端午》——宋代: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壹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釋義:龍舟競賽是為了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是忠烈之魂壹去不返。
國破身死後現在還有什麽呢?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3、乙卯重五詩作者陸遊朝代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壹笑向杯盤。
譯文:
端午節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人吃了兩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壹年能平安無病。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高興地喝起酒來。
4、《午日觀競渡》明邊貢
***駭群龍水上遊,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譯文:
端午節圍在岸上的人們,驚怕地觀看著群龍在水上嬉戲,不知道原來這是裝飾成龍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獵獵作響震紀空中翻飛,敲響的鑼鼓喧鬧,清清的水流。從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國的風俗至今仍存。閑暇的日子正適合在江亭喝酒聚會,誦讀離騷,哪覺得其中的憂愁。
5、《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
誰家兒***女,慶端陽。
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
千年忠義氣,日星光。
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譯文:
到處采擷艾蒿、蒲草繁忙,誰家的青年男女,準備過端午節?五色絲帶纏繞著手臂唱歌跳舞。我內心惆悵,還有誰在端午節追悼屈原?
過去的事不要評論衡量,屈原忠義氣節,可與日月相比。讀完了《離騷》總能感到悲傷。沒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樹蔭底下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