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幾千年歷史的中國,鼠疫是壹種常見的傳染病。幾乎每隔壹定時期,社會就會爆發大規模的瘟疫。有時候,這種瘟疫是區域性的;有時候,這種疫情會席卷全國,甚至整個地球。瘟疫就像大自然對地球的壹次“大掃除”,讓人防不勝防。
瘟疫的爆發帶來了病毒的肆虐和生命的消失。在醫學技術不發達的古代社會,人們把瘟疫視為上天的懲罰,不敢正面對抗。再加上醫療隊實力太差,哪裏爆發瘟疫,哪裏就屍橫遍野,人民水深火熱。
面對來勢兇猛的瘟疫,雖然人們無法在短時間內找到準確的解決方法,但他們非常善於觀察和總結規律,以便在下壹次瘟疫到來之前有所察覺和準備。
從公元前674年到1949年的兩千年間,中國各種史書記載的不同規模的瘟疫有772次。每壹次鼠疫爆發的導火索,大多是環境的惡化。自然失衡和流行病猖獗。這已成為人們的常識。社會環境的惡化不僅僅是人為破壞造成的,還有社會自然災害的爆發造成的。
洪水、泥石流、海嘯等極端天氣的發生,會導致垃圾、糞便等汙染物在社會上大規模流動,汙染地下水、果蔬、肉、禽、蛋、奶等壹系列生物鏈,進而危害人類健康。在整個汙染鏈中,最關鍵的位置是:水源。
當人們食用這些被汙染的水源和食物時,細菌就會進入人體,然後就會發生疾病。在科技水平落後的封建時期,壹旦水源被汙染,就意味著壹個地區的人們很難逃脫瘟疫的迫害。
時間和疫情演變有關系嗎?
“鼠疫始於大雪”是指鼠疫的爆發多在冬季。在古人看來,大雪節氣的到來,伴隨著冷空氣的全面到來。這是壹個冷暖交替的季節,人的抵抗力會下降,抵抗外界病毒的能力也會下降。這個時候,每當環境惡化,人類都無法抵禦疫情的肆虐。
到了冬季的至日,寒冷的氣候正式開始,自然界的壹切都進入了休眠期。人體內的陽氣越來越弱,陰氣越來越強,身體狀況越來越弱。從冬季至日到小寒,這段時間是流行病毒的休眠期和傳染期。開春時節,天氣轉暖,流行性病毒將進入猛烈感染期。
時間和社會環境只是影響疫病發展的壹個環節,它們* * *共同作用形成最終的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