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部分:談“尺度概念”在園林中的應用。
在景觀設計中,尺度是非常重要的控制手段,是設計的重要方面之壹。讓我們來了解壹下尺度概念在園林中的應用。
第壹,空間組織中的尺度概念
空間是設計的主要表現,也是遊客的主要感受場所。能否創造出合理舒適的空間尺度,決定了設計的成敗。
1,空間的平面布局
在功能目的和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的前提下,園林空間的平面規劃體現了壹定的視覺形式美學特征,如比例、對稱、平衡、節奏、對比等原則的應用,使道路、廣場、建築、設施等。與綠地交錯,充分發揮點、線、面等元素的造型作用,勾勒出清晰的平面形態輪廓,展現出極具視覺美感的布局形式。
平面尺寸控制是設計的基礎。設計時要充分了解各種場地、設施、小品的尺寸控制標準和舒適度。不僅要求平面形式美觀可觀,而且要求科學實用。如在3~4m的交通主幹道上,應在道路附近0.6~1.5m範圍內,按時修建兩側有觀葉的枝葉,形成較為適宜的交通空間。
2、空間的三維建模
園林空間中的三維造型是空間的主要內容,也是空間的視覺焦點。從視覺審美和藝術的角度來看,其造型的多樣化首先要與周圍環境的風格相壹致,其次要有自身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其在視覺過程中能與周圍景觀有壹個序列,在比例、形式等方面要有獨特的藝術性。不同尺度的空間傳遞著不同的空間體驗感受。小尺度的私密空間舒適宜人,大尺度的空間氣勢恢宏,富有感染力,讓人肅然起敬。
第二,工廠配置中的規模概念
1,園林中利用植物形成的基本空間類型
(1)開放空間——用小尺度的植物形成大尺度的空間。只有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被用作空間限制因素。
(2)半開放空間——少量大型植物形成適宜的空間。其空間的壹側或多側被高等植物封閉,限制了視線的穿透。其方向性指向密封性差的開放面。
(3)覆蓋空間——高密度植物形成的密閉空間。使用樹冠濃密的遮蔭樹。形成壹個有頂蓋、周圍開放的空間。利用覆蓋空間的高度,形成強烈的垂直尺度感。
(4)完全封閉的空間——高密度植物形成壹個封閉的空間。這種空間周圍都是植物,有很強的私密感和孤獨感。比如配電間和照明井被植物覆蓋,增加了隱蔽性和安全性。
2.植物配置的尺度要從配置的方式上體現園林中植物組合的方式,體現植物造景的視覺藝術。根據植物的觀賞特性,采用多樣化的組合,體現整體的節奏感和節奏感。獨植、叢植、群植、花壇等植物造景方式都體現了藝術構圖。獨木種植壹般位於空曠的草地,與周圍植物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適宜的視線距離為樹高的3~4倍;叢植為自由式結構,壹般由5~20株組成,通過株高和密度的層次關系體現自然的層次美;群植是指大量喬木或灌木混合種植,主要表現植物的群體之美。種植面積長寬比壹般不大於3:1,不宜多選樹。此外,還有控制樹高大小的問題,樹或縱橫,或高或低,前後錯落,形成美麗的天際線。
第三,路面設計中的尺度概念
鋪裝的尺度包括鋪裝圖案的大小和鋪裝材料的大小兩個方面,兩者都會對外部空間產生壹定的影響,產生不同的尺度感。
圖案尺寸是通過材料尺寸來體現的,鋪裝材料尺寸是重點。戶外空間常用的材料有鵝卵石、混凝土、石材、木材等。空間大的材料,如混凝土、石材等,容易營造出寬廣壯觀的場景,而空間小的材料,如鵝卵石、青磚等,容易形成拼縫圖案的肌理效果或形式趣味。
鵝卵石規模較小,適合鋪在小面積的地面上或寬度較小的步道上。施工方法多樣,可以形成的圖案很多,更具觀賞性。混凝土的壹個重要用途是水泥印花地板,這是壹種低成本但生動的地面處理形式。它適用於廣泛的廣場,可以塑造多樣的地形。石材主要指花崗巖。花崗巖的主要尺寸有300毫米×300毫米、600毫米×600毫米等。沒有500mm×500ram,900mm×900mm等。處理方式多種多樣,應用廣泛,各種主要出入口或重要景觀節點都采用花崗巖。木材的大小可以根據需要自行處理,多用於遊廊、座椅、平臺。風格隨性,易於加工成型,能與其他景觀很好的結合。
鋪裝材料粗糙的質感產生前進感,使空間顯得比實際情況小,而鋪裝材料細膩的質感產生後退感,使空間顯得比實際情況大。人對空間透視的基本感覺是近的大,遠的小。因此,在設計中以粗糙的鋪裝材料為前景,以細膩的鋪裝材料為背景,相當於誇大透視效果,制造視覺錯覺,從而擴大空間尺度感。總的來說,綜合運用各種材料,選擇適當的尺度,就足以創造出個性化的、親切宜人的環境特色,使之成為城市的象征並使之人性化,提高人們日常生活的空間品質。
景觀設計的任務是表達人們擡頭時的視覺範圍和空間場景。這就需要時刻模擬人的視角去觀察和設計眼前的場景,用接近人的視覺高度的效果圖和局部立面或剖面圖來體現結果。規模概念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在園林設計中,要充分考慮空間、植物配置、鋪裝等因素,把握尺度,從而創造宜人的園林環境。
第二部分:談城市景觀的要素。
景觀,像散落在茫茫世界的璀璨星辰,點綴著人類的環境。它們有的是自然巧妙生成,有的是人工精心創造,煥發出不同的異彩,成為人類欣賞的藝術瑰寶。
1.介紹
所謂景觀,簡而言之就是具有觀賞審美價值的景物。它是人類世界觀、價值觀和倫理觀的反映,是人類愛恨情仇、欲望和夢想在地球上的投影。景觀設計是人們實現夢想的壹種方式,是城市設計不可分割的壹部分,也是形成壹個城市面貌的決定性因素之壹。景觀設計的內容相當廣泛,包括城市空間的處理、原有場地特征的利用、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廣場和步行街的布局、街道小品以及市政設施的設置等,既涉及功能,也涉及視覺和心理問題。傳統的景觀設計理念是以綠化為主。隨著城市的現代化和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對景觀的功能要求日益突出,同時在審美上也要求更加豐富和多樣化。因此,城市硬質景觀被廣泛用於有效解決這壹問題。
2.城市景觀元素
2.1地面鋪裝
與自然環境中的地面不同,城市中的地面往往需要硬地鋪裝。這不僅需要滿足高頻率、高強度的使用功能,還因為鋪裝是塑造城市景觀的基本要素之壹。通過不同鋪裝材料的使用,可以劃分地面的不同用途,定義不同的空間特征,指明前進的方向,暗示遊覽的速度和節奏,同時通過鋪裝圖案的變化,營造視覺趣味,形成空間個性。
在進行地板鋪裝設計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第壹,要遵循整體統壹的原則。無論是鋪裝材料的選擇,還是鋪裝圖案的設計,都要與其他景觀元素壹起考慮,以保證鋪裝後的地面在視覺和功能上整體統壹。隨意改變鋪裝材料和圖案,只會增加空間的無序感,所以相鄰的鋪裝材料和形式色彩,沒有特殊目的,是不能隨意改變的。第二是安全。應保證路面功能所必須的強度要求,使路面無論幹濕都同樣防滑,避免行人發生危險。第三是外觀,包括顏色、尺度、質地。顏色既不能沈悶無趣,也不能亮到俗不可耐。顏色或質地的變化,只要能反映功能的不同,都可以。尺度的考慮會影響色彩和質感的選擇以及拼縫的設計。非常重要的壹點是,路面塊的大小、顏色和紋理應該與場地的規模有正確的關系。
地面鋪裝材料很多,主要有瀝青、混凝土、瓷磚、天然石材、鵝卵石等。,可根據不同要求選擇。瀝青地面成本低,施工簡單,常用於車道、人行道和停車場的鋪裝。彩色瀝青路面的使用也可以改變景觀的單調。混凝土路面因其造價低、適用性強而被廣泛使用。現澆混凝土攤鋪要註意伸縮縫的設置,而混凝土砌塊攤鋪更靈活。磚鋪面色彩豐富,風格造型自由度大,容易營造出歡快華麗的氛圍。常用於公共設施入口、廣場、人行道、大型購物中心等場所的鋪裝。天然石材鋪裝,尤其是花崗巖鋪裝,往往能營造出壹種莊重、沈穩的氛圍,多用於城市的重要區域。為了避免大面積的硬質鋪裝帶來的環境問題,如果可能的話,也可以結合綠化形成嵌草鋪裝。
2.2臺階、坡道和路緣石
在城市空間環境中,由於各種自然原因或功能需要,往往需要改變露臺的高度,而露臺高度的改變往往會產生豐富而優美的城市景觀。其中,改變露臺高度的景觀設計包括臺階、坡道和土工石。
臺階和坡道的主要功能是將行人從壹個露臺高度轉移到另壹個露臺高度,但它們也有很大的潛力來突出場地的環境特征。當臺階被設計成窄而親密,寬而有時雄偉時,它們可以是封閉而神秘的,也可以是開放而連續的。它們將是逐漸吸引註意力的絕佳手段,並通過戲劇化的手段誘導行人達到感知的高潮。
土工石是壹種保證行人安全、引導交通、保持水土、保護種植、區分路面的結構,設置在車行道與人行道的分界處、路面與綠地的分界處、不同路面的分界處。路緣石有很多種,如預制混凝土、磚、天然石材等。,而且它們的造型也很豐富。
2.3雕塑素描
雕塑是城市景觀的重要元素,它以其豐富的造型語言向人們傳達獨特的思想和情感。雕塑滲透著城市環境的地理景觀、園林景觀和建築景觀,往往構成壹個城市或社區的特色標誌。城市雕塑有很多種類型,其中壹種屬於素描雕塑,其題材多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動植物,重在反映民俗和場所特色。為了達到與環境的和諧,雕塑在規劃、構思、制作上都要認真考慮。首先是布局:雕塑的位置是否與周圍的建築和自然環境相協調,在景觀構成中的位置,雕塑的位置與道路交通的關系。二是造型:雕塑造型如何占據合適的空間,用什麽造型“語言”吸引路人的視覺,影響其觀賞心理。三是大小尺度:特殊的素描雕塑要與觀眾保持親切的關系。
雕塑形式通常分為具象和抽象。具象雕塑(如圖)往往比抽象雕塑更能被人們直接接受,但很多優秀的抽象雕塑比具象雕塑更生動、更概括、更簡潔、更典型,因此更耐人尋味、發人深省。傳統雕塑主要由石頭和銅制成。然而,現代科技的發展為雕塑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造型手段。具有動態藝術、視錯覺藝術、電子藝術、光影藝術、聲音藝術的新穎雕塑,更能滿足人們不同層次的藝術享受。
3.結論
目前,中國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使城市環境建設面臨嚴峻挑戰。景觀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生態系統功能的完善和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過程中,要從科學的角度充分分析城市環境的現狀。生態設計是直接關系到景觀設計成敗和環境質量的壹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創造更好的環境、更高的質量和更安全的景觀的有效途徑。要科學全面地認識城市景觀設計要素的自然屬性等特征和城市生態平衡的機理,運用現代藝術理論和創作手法,創造出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城市景觀,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第三部分:也談城市景觀中的植物造景
現代社會是壹個建築密集,人口密集的時代。隨著生活水平和生活條件的提高,人們向往城市森林,渴望加入大自然的懷抱。當前,隨著各地園林城市建設的深入開展,人們對植物造景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對美的欣賞和享受上,更意識到植物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意識到綠色植物是整個自然界生態平衡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任何建築都無法替代的。植物造景的魅力在於用富有情趣、隨季節變化的植物來軟化僵硬、密集的建築線條,以調節人的精神萎靡和疲勞。實踐證明,大量的藝術植物為人們創造了具有壹定內涵和品位的城市景觀,也會對城市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具有優秀文化品位的城市景觀風格各異,各具特色,而有品位、有內涵的植物造景點綴和美化了人們的視野和生活,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也是形成城市獨特魅力的重要因素。
壹,城市植物景觀的品味
為了營造良好的城市植物景觀,人們通過屋頂綠化、墻面綠化、室內綠化、地面綠化形成了完整的綠色鏈條,但這些只是園林綠地景觀生態系統的內容之壹。城市植物景觀應根據本地區居民的承受能力和文化水平,合理區分生態景觀和視覺景觀;遵循人與自然的和諧統壹,以人為本,生態第壹,堅持空間形態規劃;應綜合考慮建築風格、環境品質、文化特色、場地環境中植物配置的多樣性,合理應用,達到植物與建築、植物與環境的和諧與功能完善,使植物景觀與建築環境、人文景觀、室外空間系統融合,創造出品位卓越的城市植物景觀。
植物景觀不是簡單的壹排樹,只是壹個花壇和草叢中的幾塊石頭。比如江西廬山風景區玉屏峰和天王峰之間,有三棵古樹,壹棵銀杏,兩棵柳杉,據說是山西僧人種下的。銀杏是古老的活化石,是自然遺跡。這些古樹名木是歷史符號,有文化積澱,所以被設計成周圍的壹個景點——“三寶樹”。這個景點讓人感受到文化氣息和品位,意境深遠。
城市植物景觀應註意保護生態環境。生態保護是壹個地方高度文明的標誌,讓人聯想到古代的自然景象。草坪上刻意點綴的幾塊石頭,讓人感受到壹種淳樸的田園氣息和令人難忘的野性。結合資源、環境、生態等要素,合理量化建築規模、景觀小品、樹木高度,從空間、時間、自然、人文等要素規劃綠色生態系統。適度的戶外空間對每個人都是必要的。人們需要戶外空間與自然對話,與他人交流,這意味著公共性、開放性和參與性。沒有人感知的綠色空間是蒼白的,缺乏品味的。最重要的是改變目前植物景觀壹千佛的局面。
二、城市植物景觀的原則
植物景觀設計也遵循繪畫藝術和造園藝術的基本原則,即統壹、和諧、平衡和節奏。
(壹)統壹性原則:又稱變化統壹性原則或多樣性統壹性原則。植物景觀設計時,在樹形、色彩、線條、肌理、比例等方面應有壹定的差異和變化,表現出多樣性,但同時又要保持壹定的相似性,喚起統壹感,生動和諧。如果變化太多,整體會顯得混亂,甚至有些部分會覺得支離破碎,失去美感。過於復雜的顏色會讓人心煩意亂,迷失方向,但卻直截了當,不變,單調。所以要掌握在統壹中求變,在變化中求統壹的原則。
重復法最能體現植物景觀的統壹性。例如,街道綠地中的行道樹應該以相同的物種等距種植。同齡的樹,或者樹下種植的同種同齡的灌木,在這種精確的重復中最有統壹感。壹個城市在規劃樹種時,分為基調樹種、骨幹樹種和壹般樹種。基調樹種類少,但大量形成城市基調和特色,發揮統壹作用;而壹般的樹種,卻有很多種,每壹種的數量都很少,色彩也很豐富,起著變化的作用。如竹園的景觀設計中,許多竹種統壹在竹葉和竹竿相似的形狀和線條上,但叢生竹和散生竹聚散;高大的毛竹、慈竹或麻竹與低矮的竹子混生,高度分散;龜甲竹、人臉竹、方竹、竹肚節間形狀不同;粉竹、白竹、紫竹、金碧玉竹、碧玉金竹、金竹、黃竹、菲律賓白竹等。有不同的顏色。這些竹種種植巧妙,可以說明統壹中求變的道理。
(2)和諧原則:即協調對比原則。在植物造景的設計中,要註意相互聯系與配合,體現和諧的原則,使人產生柔和、平靜、舒適、愉悅的美感。找出相似和壹致的地方,把它們種在壹起,產生協調感。相反,差異和變化能產生對比效果,產生強烈的刺激感,形成興奮、熱情、奔放的感覺。因此,在植物景觀設計中,經常使用對比來突出主題或吸引註意力。
植物與建築物壹起種植時,要註意體積與重量的協調。有些粗糙的建築墻面可以用粗壯的紫藤等植物美化,但對於精致的瓷磚、馬賽克、精細的耐火磚墻面,則應選擇纖細的攀緣植物進行美化。與建築柱廊相鄰的南面壹些小院落,要種上竹子,竹竿與柱廊相映成趣。巖石花園和空間中的壹些小比例植物應選擇矮生植物或低矮的園藝品種。相反,巨大立交橋附近的植物景觀,要用大的彩色灌木或花卉形成大的色塊,才能在精神上與之協調。
在色彩構成上,紅、黃、藍任意壹種原色與另外兩種原色混合,形成互補色,從而產生明、暗、冷、熱的對比色。兩者並列時,相互排斥,對比強烈,呈現出跳清新的效果。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題,烘托氣氛。例如,紅色和綠色是互補色,黃色和紫色是互補色,藍色和橙色是互補色。壹個例子是,在中國的園藝藝術中,常綠樹中的壹點紅色經常被使用。許多自然風景林中常以常綠闊葉樹為骨架,其中許多屬於光亮樹種,葉片堅硬有光澤,與楓香、烏桕等都是紅色、紫色、黃三色形成強烈對比,秋色極為突出。公園內的人口和主要景點往往以色彩對比來強調,色彩感染的恰當運用能為景色增色不少。黃色最亮,象征太陽的光源。幽深茂密的風景林讓人感到神秘和膽怯,不敢深入。如果種植壹種或壹簇秋天或春天顏色為黃色的樹木或灌木,如樺樹、無患子、銀杏、刺玫果或金絲桃等。,而且它們種在森林的空地上或者林緣上,可以讓森林豁然開朗,可以起到空間感的作用。紅色是熱烈、喜慶、奔放的,是火與血的顏色。刺激性強,受好動的年輕人青睞。火中石榴、赤天杜鵑、紅雲梧桐等園林植物都可以。藍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顏色,有壹種深邃、涼爽、寧靜的感覺。紫色有壹種莊重高貴的感覺,如紫藤、丁香、藍丁香、紫泡桐、勿忘我。白色悠閑優雅,是純潔的象征,有壹種柔和感,使鮮艷的顏色變得柔和。園林中常以白墻為紙,在墻前種上好看的植物作畫,效果奇妙。如綠地中有壹座白色的老師雕像,配以紫桃、紅梅,色彩相映,桃李滿天下的主題也極為突兀,最受中老年人和內向的年輕人歡迎。花園中的植物種類繁多,色彩斑斕,常用的灰葉植物可以達到統壹不同色彩的效果。
(3)平衡原則:這是植物造景的壹種布局方法。如果按照平衡的原則種植不同體積和質地的植物種類,景觀就會穩定悅目。比如色彩強烈、體積巨大、數量眾多、質地厚實、枝葉茂密的植物種類,給人以厚重的感覺;相反,顏色淺、體積小、數量簡單、質地柔軟、枝葉稀疏的植物種類,給人以輕盈的感覺;根據周圍環境,種植有規律均衡(對稱)和自然均衡(不對稱)。規則均衡常用於規則的建築和莊嚴的墓地或宏偉的皇家園林。比如門的兩邊種上兩株對稱的桂花;在樓前等距離種植,左右對稱的楠木、槐樹等。;陵前及主幹道兩側種植對稱的松樹或柏樹。自然平衡常用於園林、公園、植物園、景區等更為自然的環境中。在蜿蜒曲折的園路兩側,如果壹側種植高大的雪松,相鄰壹側要種植大量個體體積較小的花灌木,以達到平衡。
(4)節奏感和節奏感原則:植物種植有規律,就會有節奏感。最好的體現就是園路或小徑兩側植物的布置。比如兩種樹交替種植,像杭州白堤上的桃柳;或者在同壹棵樹的幾棵樹之間再種壹棵樹。這樣,當妳沿著道路(小路)行進時,妳會覺得並不單調,而是有壹種節奏的變化。
三、城市景觀的植物造景手法
良好的植物造景是提升城市景觀品位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造景要突出生態,盡量保持原有的植物群落和生態群落,做到喬、灌、草、花的合理搭配,充分發揮綠化的生態功能,充分運用建築小品、城市雕塑等造園手段,展現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城市景觀。植物景觀設計師要深入自然山野采風,用心體驗大自然中的各種事物,仔細研究自然植物群落的組合,把有價值的東西帶回城市,引入市區。眾所周知,盆景是我國優秀的傳統園林藝術瑰寶,是壹首無聲的詩,壹幅立體的畫。盆景園藝師運用“縮龍為壹寸”、“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達到“盆中聚景”的藝術效果,給人“壹峰太美不可尋,壹勺是江湖萬裏”的藝術美感。還可以借鑒盆景技法進行植物造景,讓植物景觀從盆景造型藝術中獲得更豐富的內容,體現植物造景的作用,展現宜人的生活空間。
1,緊湊造景:自然生長的樹木大多枝葉散亂,花果稀疏,觀賞價值差。因此,在植物造景中可以采用株型收縮的方法。除了選擇枝葉繁茂、樹冠緊湊的樹種外,還必須精心修剪,尤其是綠籬和綠球的形狀和修剪要更加精準,使其枝條擁擠,看不到葉子。
2.模擬造景:除行道樹、獨立樹、林帶、灌木、竹叢外,綠化栽培的花草樹木均可矮化。如綠籬、花籬、香籬、果籬、盆花、盆景等。,應采取控土、控肥、斷根修剪等措施,常年保持規定的高度和大小。其中盆景的矮化比較重要,如迎賓松、勁松、梅莊等樹樁盆景都是模仿古樹的自然姿態,常年整形修剪,使其老有所養。
3.襯托造景:“秋水* * *與天同色”,這是古代詩人用藍天襯托秋水的詩句。我們也可以在植物造景中使用這種技術。如在白色柵欄旁種植壹排先花後葉的紫色花朵,並培植莖低的細長枝條,編織成大孔花柵欄,開花時的紅白對比,顯示出花柵欄之美。再如,在白柵欄前分兩排、分段種植高低不壹的常綠松柏樹,並根據山勢起伏進行造型和修剪,使山丘的高度千差萬別,有的和柵欄壹樣高,有的只有墻的壹半高,有的比墻還高。以白墻藍天為背景,可以讓形象更加真實。
4.隱喻式造景:以花壇或綠籬的綠化為基礎,模擬動物形態或自然場景,使花壇和綠籬更加美觀,仿佛錦上添花。比如在壹個大花壇裏,用竹子和鐵絲紮成各種模具,用藤蔓爬在上面,形成“獅吼”、“活蹦亂跳”、“奔馬奔騰”等場景。或在風平浪靜的樹籬上修剪成“浮金”、“後浪推前浪”、“驚濤駭浪”、“地上長龍”、“龍出洞”等壯麗景象。
5.視覺美化:林蔭車道的隧道建模就是視覺美化的壹個例子。先在行人外緣種植壹排松樹、柏樹、水杉等直立樹種,再在行人與車道之間種植壹排樹枝延伸的法國梧桐、香樟樹,並逐年修剪,使兩邊的樹枝延伸到車道內,形成拱橋式的綠色隧道,使車流和行人進入隧道時都感到有趣。
6.聯想造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是植物造景中發人深省的藝術手法。如迎風飄揚的垂柳,往往是畫家的描寫對象,也是詩人筆下的柳簾。如果把垂柳種在湖塘岸邊,向水面傾斜,造型適當,使細長的柳枝三五成群,以簾子掛在水面之上,隨風飄動,就會在微波中反射出來。如果在水面上的樹枝上系上兩三個用塑料細絲做成的水美花盤,如果它們隨風飄蕩,會更有詩意。再比如《羞舞》,也是典型的在沈默中求動的模式。我準備種壹盆含羞草和菊花* * *,菊花的枝條會變弱,不會有拉長的柱子。這樣,當菊花在風中起舞時,含羞草也會羞愧。
7.隱晦的造景:春蘭的小香花半隱於葉中,比唐菖蒲的全形裸露更優雅。因此,在增加或減少花籬和果籬時,采用若隱若現的設計,使其更加迷人美麗。如果用梔子花這種常綠灌木作為綠籬的邊樹種,在兩排中間種上壹排矮化的桃花和石花,在綠油油的灌木叢中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花。在女貞的雙排綠籬中間種上壹排矮月桂或月桂樹,不僅能從綠色的灌木叢中露出壹朵小黃花,還能噴出壹股清香。在常綠銀邊七裏香或金心七裏香的雙排綠籬中種植壹排枸骨,深秋果實成熟時,猩紅的果帶花紋可隱於黃綠色的七裏香葉絲錦中,為秋冬增添壹道新的風景。
8.觀賞性造景:天空中的柏樹,臥姿的柏樹,枝椏扭曲的柳樹和槐樹,皺葉如絲的銀杏,白幹如霜雪的樺樹,林中的榕樹,還有珍奇的竹子,羅漢竹,紫竹,淚竹,都是造景的獨特材料,各有千秋。如果安全的話,如果能模仿深山老林的自然風光,對樹木進行人工美化,加減壹些在普通園林中看不到的景物,如“和諧樹”、“連枝”、“藤纏樹”、“天橋”、“自架橋”,更能獨特地引起人們的雅趣。把平凡的自然風光點綴上詩畫,讓人享受到自然美的藝術享受。
城市植物景觀的設計和建設代表了壹個地區或地域的文化底蘊,也代表了壹種時尚和發展趨勢,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現代植物景觀設計和建設應更加註重以“人”為設計主題,不斷發掘更具生活氣息、更具家庭友好性的多方位創意主題的城市景觀內容。以植物造景為手段,以突出城市生態環境效益為目的,以提升城市景觀品位和內涵為目標,充分展示現代城市生態景觀的藝術美,努力營造出植被茂盛、林木蔥郁、繁花似錦、非自然而勝於自然的城市環境。只見森林絢爛蔥郁,鳥鳴蟲鳴,蜜蜂飛舞蝴蝶,讓自然山川秀美,融入城市社區,打造壹個高科技含量的“合成自然”——生態優美健全、人與自然和諧的現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