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於2007年9月在廈門舉行。會址選在“僑旗”陳嘉庚先生的故鄉——集美濟州島。2007年6月29日,10,我院設計院壹行20人有幸在廈門園博園參觀學習。雖然時間很短,但他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
園博園總規劃面積6.76平方公裏,其中用地面積3.03平方公裏。主要包括園博園主展區、生態濕地公園、水景及水上運動、溫泉度假村等商業配套設施。園博園總體布局為半島和島嶼形式,由九個島嶼和兩個半島組成。其中5個為花園島,4個小島為生態景觀島。在此基礎上,分期規劃建設東部的自然原生島、西部的杏林花園、中部的教育園、北部的石文化園、山林休閑園,形成類似中央公園的大型綠地。
這次,我們主要參觀了袁波島(主島)、閩南文化島(副島)和貫穿兩島的袁波大道。其他島嶼仍在分階段建設中,不對公眾開放。主島占地76公頃,包括中國四大園林流派(江南公園、北方公園、嶺南公園、民族風情園)、現代公園、國際公園、風景園林師公園、宮x公園。走進園博園,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不同地方園林藝術的不同風格和魅力,領略古今中外園林藝術的不同審美感受。我來分別介紹壹下主要展區。
1、花園大道:園博園大門以廈門鳥白鷺為原型,塑造了“白鷺展翅”的優美造型,極具動感和地方特色。園博園路寬30-50米,全長約2100米,兼具景觀交通和休閑等多重功能,是園博園的主軸線,形成貫穿南北的空間主軸線。以“花好月圓”為主題,起點為“花門”,對應終點放置外徑36米、名為“月暈”的大型景觀建築。設計理念來源於月球的晴天和雨天。它面對著遙遠的寶島臺灣省,使人想起“明月幾時滿,天涯此時* *”的詩句,憧憬著中華民族的團結統壹。此外,整個園林大道仿佛是壹個花的海洋,壹個花的世界,花境的運用讓園博會“天人合壹”的主題得到了充分的詮釋。沿途將開辟小空間供人們休息和欣賞風景,並放置雕塑、長椅和花架,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2.江南公園:走訪了以南京、成都、濟南為代表的***10城市展園,采用江南園林理念的設計手法,布局簡潔,造型輕盈凝練,色彩淡雅,輪廓柔美,“白墻黛瓦”的風格展現了江南水鄉特色和古鎮神韻。沿河、沿街的建築,形成小橋流水的江南水鄉景觀。
3.北方園林:以北京、天津、河南為代表的六大城市園林,充分利用山體的景觀控制,緊扣“皇家園林”為代表的北方園林意境精髓。房山石、吊花門、漢白玉拱橋等園林元素的運用,凸顯了皇家園林嚴謹的視覺控制軸線和莊重的風格,莊重厚重的建築是此園的鮮明特色。
4.民族風情園:以壹個民族風情廣場為核心,突出民族大團結大融合主題,整合組織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展區。西藏、雲南、蒙古、新疆石河子、貴陽、呼和浩特等城市參展,少數民族地域特色鮮明,仿佛身臨其境。
5.現代公園:* *參觀了上海園、重慶園、煙臺“風景園”、合肥“和諧園”、威海園等9個城市展園。整個園區以“時代的樂章”為主題,設計簡潔大方,運用各種新材料、新技術,營造出豐富的園林空間,讓人耳目壹新。
6.國際公園:包括澳大利亞、日本、埃及、墨西哥、美國、新加坡等24個國家的公園。展示世界各地的園林特色和建築風格。比如新加坡的“獅身魚尾”雕塑,非洲草原的“豹子追羚羊”雕塑,荷蘭的“風車”,都體現了各國的地域特色。
7.風景園林師園:分別參觀了、王灝、朱建寧、於、等八位國際青年風景園林師的園林作品,給我最深的體會是他們運用詩的語言,靈活運用空間藝術,發人深省,創造出符合場地原有特色的詩情畫意,同時特別崇尚簡約、經濟,摒棄了在園內建造大型建築、為造景而造園的弊端。
8.閩臺園:是反映閩臺文化的地方,是東道主福建及周邊臺灣省園的* * *展示區。意在體現大陸與臺灣省同根同源,同屬壹個中國的理念。
通過緊張的巡演,我覺得以下幾點感觸頗深:
1,園中園的待遇。
分別布置在園博園主島上的北園、江南園、嶺南園、民族風情園、現代園、國際園、風景園林園,位於主島的不同方位,與整個園博園密不可分但自成體系,包括道路系統、地形地貌、水體、植物、建築等園林元素的設計應用,體現不同的地域特色,與園林大道緊密相連,形成完整有序的遊覽體系。
2.比例和尺度合理宜人。
袁波廣場作為集會和慶典的重要場所,不僅要滿足功能需求,還要滿足景觀尺度和尺度的要求。在設計手法上,設計師采用了“尺度變化”的手法,通過巨型花盆,用誇張的尺度來改變廣場的尺度感。頂部60厘米寬的花壇和近3米高的花盆與寬闊的袁波廣場相協調。在其他小公園裏,妳會發現很多與人類活動規模相協調的小空間,比如小花架、亭臺樓閣。
3.設計手法靈活多變,充分發揮了設計師的想象力。
如袁波廣場的設計主題為“鷺舞韻”,地面鋪裝以深淺帶的形式寓意琴鍵,“白鷺”造型燈猶如壹群飛向水面的白鷺,體現了廈門特色“鋼琴島”和“鷺城”的美譽;以“白鷺展翅”為靈感的門框為入口標誌;青島園設計的青島啤酒瓶形狀的長椅,是如此的自然貼切,讓人不得不佩服設計師的想象力。
4.空間布局具有內聚性和拓展性,空間不斷被分割和轉化,形成許多景觀豐富的小環境。
這裏讓我感受最強烈的是景觀墻的運用,用植物材料編織,雕刻金屬浮雕,畫油畫,畫江南白墻白瓦,形狀大小不壹,畫面美輪美奐,布滿花窗框。在這裏取景和借景的運用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形成了空間相互滲透、山水相互借景的藝術效果。在狹小的空間裏,讓人感受到“山近在咫尺”、“風景別樣”、“花團錦簇、村明柳暗花明”,激起遊客進壹步探香的欲望。
5.註重地方文化,發掘歷史內涵,營造意境,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無論是現代公園、江南公園、國際公園還是北方公園,都有壹個地方特色濃郁的共同場所,都有壹個導向明顯的公共主題公園。每個公園都向我們展示了不同國家和城市不同於其他城市和國家的特定景觀。特別是國內的展園,充分展示了用現代手段詮釋傳統精神的設計理念。其精髓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園林,以物抒情,營造意境。文學、書畫與造園藝術相結合,烘托氣氛。
6、采用新材料、新技術、雨水收集和能源開發。
園區內應用生態建造方式和環保材料,如大面積廣場道路采用透水鋪裝,建築屋頂綠化作為保溫層,垃圾桶采用環保材料,用於垃圾分類回收。雨水收集系統貫穿整個花園,大大節約了水資源。風車不僅是花園大道上壹道亮麗的風景,風力發電還為花園照明系統提供電能。
總之,園博園各個園區的設計都是中國傳統園林的傑作,是對傳統園林的繼承和發展。通過學習,我們對園林有了更深的了解,對各種設計手法的應用有了更好的認識,有助於我們探索現代園林的發展方向。以上是我參觀學習園博園後的壹些體會。希望能和大家交流,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