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初唐詩歌革新的孤勇者——陳子昂

初唐詩歌革新的孤勇者——陳子昂

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兩晉、南北朝壹部分文人的作品,具有偏重形式、內容空虛、脫離現實的不良傾向,違背《詩三百》和樂府詩的優良傳統,離開建安到正始諸家的健康的創作軌道。

齊、梁時期的理論家劉勰與鐘嶸反對這種詩風,雖然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他們的進步理論,在當時沒有引起詩人們的足夠重視。因此,這壹鬥爭還有待於後人作進壹步的努力。

初唐四傑,在詩歌創作和理論方面,初步有所革新,但自覺地提出比較明確的文學主張的,應該說是從陳子昂開始的。

1.情有獨鐘——漢魏風骨

《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是陳子昂詩歌理論的壹個綱領。

東方虬是陳子昂的朋友,在武則天時期擔任左史。他曾寫過壹篇《詠孤桐篇》。

這篇序文就是對東方虬的《詠孤桐篇》的評論。

在這篇短文裏,他肯定了風雅、漢魏詩歌的進步傳統,指出了晉、宋以來 “文章道弊”、“彩麗競繁 ”的弊病。

做文章的道理敗壞了:魏晉風骨消失殆盡,詩文以華麗的辭藻為標準,沒有了感興寄托,徒有文采而沒有內容。

陳子昂著重提出“風骨”和“興寄”兩個問題,企圖從精神上去變革五百年來的詩風。(五百年指從西晉到武則天時期)

所謂“風骨”就是指健康的內容與生動有力的語言形式相統壹。所謂“興寄” 是“托物起興”、“因物喻誌 ”的表現方法。二者是《詩三百》到正始詩歌的優良傳統所在,作家企圖以此去影響當時的詩壇。

在本篇中,顯然可以看出,作者傾向於繼承“晉宋莫傳”的漢、魏風骨,在於使“ 正始之音復睹於茲”,“建安作者相視而笑”。

正始時期 :年僅十歲的曹芳即位,由曹爽和司馬懿***同輔政,從此開始了曹氏和司馬氏的權力之爭,大量文士被殺,在這種惶恐不安的局面下,人們難免具有畏禍心理,於是開始談玄說理,追求莊子式的超脫逍遙。

2.苦悶的時代——如履薄冰

有的文士為了避禍整日飲酒,如阮籍,他的詩文也是 “詞旨淵永,寄托遙深” ,喜怒不形於色,不敢直言國家政治,通過含蓄、委婉的方式表達,但內心非常矛盾、痛苦。如其《詠懷》三十三

[魏]阮籍

壹夕復壹夕,壹夕復壹朝。

顏色改平常,精神自損消。

胸中懷湯火,變化故相招。

萬事無窮極,知謀苦不饒。

但恐須臾間,魂氣隨風飄。

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

表現出其濃重的憂懼和苦悶之情。

3.廣陵散絕

也有些人直言敢諫,寧折不彎,保有高潔的情操,如嵇康,他的名篇《與山巨源絕交書》及對《廣陵散》的喜愛便是他憤世嫉俗、桀傲不馴的性格的表現,而蔑視司馬昭,進而遭致殺身之禍更是這種剛正不阿的顯例。

正始之音就是指這種有寄托有清俊之風的作品風貌。

回到陳子昂

他的創作,不論是《修竹篇》或《感遇》詩,都實踐了這壹主張,影響了同時的張九齡等人,到李白、杜甫,則更高地舉起了詩歌革新的旗幟。

後來,白居易、元稹等人進壹步開展新樂府運動,從理論上、實踐中總結發揚進步詩歌理論的傳統,把唐代詩歌推向更大的繁榮。

4.評價

陳子昂是唐代詩歌革新運動的自覺的倡導者。他的理論和創作對齊、梁以來的不良詩風,起了“ 橫制頹波” (制止、扭轉頹廢、萎靡的風氣)的作用,產生出“ 天下翕然,質文壹變 ”(所有人都追求文質相半、文質彬彬的詩歌風貌)的影響。

——語出盧藏用《陳子昂集序》

韓愈《薦士》: “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國朝指唐朝,這句話是說唐朝詩文興盛是由於陳子昂率先舉起了詩文革新的大旗。

最近很火的壹首歌《孤勇者》正說明了率先進行變革的人的孤獨和勇敢,他們最初只是黑暗中的星星之火,經過無數的掙紮和磨難才取得了成功。

…… 愛妳孤身走暗巷

愛妳不跪的模樣

愛妳對峙過絕望

不肯哭壹場……

我想,不管是文學內部的變革、個人的破壁成長還是社會制度的更新,都需要耐得住寂寞,忍受孤獨,勇敢的走下去。

與君***勉!

參考文獻: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