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老年人對吃飯極其認真。
尤其是在婚宴上,他們穿著年輕人認為過時的幹凈樸素的衣服。老太太們都是直領,用發夾把短發順順地固定在耳後。老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修補邊緣。大部分都要在婚宴前平頭,刮胡子,喜歡抽煙草就克制壹下。晚輩來敬煙,會害羞的抽壹支,對不習慣的地方發火。老人們會盡力讓自己的形象舉止得體。怕因言行得罪主家,開桌時更是小心翼翼。他們早早坐在餐桌前,卻耐心等待跑桌的年輕人把豐盛的菜肴擺上桌,然後不慌不忙地分發筷子。他們喝的很少,大概是怕因為醉酒失態鬧出笑話,也可能是現在的白酒勾兌早就不合他們的胃口了。至於啤酒,痛風老人怕,農村婚宴大多不喝紅酒。他們認為這是城市人的習慣。吃飯前,每個老人都要吃壹碗米飯。大家微笑互動,慢慢把食物放進自己的碗裏。吃飯的動作極其優雅。雖然大多數老人沒有受過教育,但妳很難看出鄉下人的粗鄙。雖然有時候下巴上還有米粒殘留,嘴裏有油漬流出,但很快就會被另壹邊的老人告知,趕緊用紙巾處理好,然後笑著繼續吃。
他們細嚼慢咽地吃米飯和菜,即使牙齒不好,沒有耙子也不會吐出羊肉。他們還會互相提醒:“我吃不下了”,於是有些人停下筷子,尋找可以吃的菜。甜煮白受歡迎,糯米軟糯,五花肉入口即化!老鴨湯也不錯,大概是因為喝湯不用牙吧。老人們樂於用它來泡飯,雖然不好,但早就習慣了,這也是川滇人的習慣。但由於老鴨湯太燙,怕燙到喉嚨,壹些老人只好作罷。最好喝的湯其實是豌豆酸菜湯,用料簡單,酸爽開胃。老人可以用它配米飯來刮碗底!然後他們會繼續往飯碗裏塞,還是滿的。在年輕人吃酒猜拳的歡呼聲中,第二碗飯被他們毀了!
我仔細觀察過老年人在婚宴上的行為,壹直不明白他們在生活條件好的情況下,為什麽那麽喜歡把米飯作為食材。為什麽他們不像年輕人壹樣把菜當飯吃?他們可以享受美酒佳肴,大魚大肉,但胃口驚人,有的老人還能吃第三碗!年輕的會繼續給年長的食物和米飯。米飯裏有什麽樣的誘惑?值得他們愛!
後來我問我媽,她的解釋是:“小時候很多人吃不飽飯,幹壹天活,掙壹個工分,壹天只拿壹兩米”!父親曾經回憶起自己的慘痛經歷:“我從死人堆裏爬出來——小時候餓得要死,晚上偷公社的蠶豆葉和紅薯。有壹次差點被抓,被抓的孩子因為我手裏有半把蠶豆葉被打死了”!父親說起小時候,會把碗裏的飯全吃光,哪怕桌上只有壹碗泡水菜,只有壹坨奶豆腐,只有壹盤酸菜!他說這些都是好東西。他餓死的時候吃了觀音土。結果他患上了便秘,後來又患上了直腸癌。起初我並不相信這些故事。後來看了莫言的散文,說是在山東。解放初期,有人吃煤。會是什麽味道?怎麽咽下去!我姑姑和爸爸說,他小時候住在山裏,吃樹皮和樹根不吃飯。後來,他知道了很多中草藥。幾個堂兄弟經常回憶,小時候沒飯吃,只好吃玉米包飯,壹種粗糧雜糧。現在大部分只用來養豬。他們說脖子為什麽長那麽長,就是玉米包飯太嗆,難以下咽,所以大概有點那個樣子。所以脖子變長了!
後來我的理解是,那些老人其實是得了壹種病,壹種饑餓的後遺癥,壹種在貧窮和苦難之後,對幸福的米的珍惜,壹種永遠尊重美好生活的感覺,或者是壹種防範。他們害怕生活會食言,害怕有壹天,痛苦的日子會再次到來!
然後,我們可以看到在菜市場討價還價的老人,在垃圾堆裏翻找的老人,還有悄悄把剩菜放進冰箱的老人。他們可能不再缺錢,不再餓肚子,但卻要用和年輕人不壹樣的方式生活!我們很難看到老人和年輕人坐在火鍋桌和燒烤攤前。他們可能享受不到這種奢華的生活,也可能接受不了。每次朋友同學來我們家,每次吃火鍋燒烤,媽媽都悄悄躲在廚房吃簡單的菜。飯壹定要吃飽!每次都有負罪感,不能遷就我媽的感受!
前幾天,超市傳來大米要漲價的消息。我媽緊張的讓我準備幾袋大米。我不這麽認為。我說國家新聞報道糧食逐年增產,國家糧倉大米充足,怎麽可能漲價!她說:“近年來,國家到處利用土地建造房屋。種果樹的人越來越多,種糧食的人越來越少。哪裏會增加糧食?”想想都覺得可笑。連老太婆都騙不了這樣的消息!如果不算國外進口的食物,妳大概只是在自我安慰吧!
?中國人是吃白米飯長大的,但現在他們不再愛吃了。酒肉過腸,山珍海味總比米飯好吃。有幾個人還會記得“誰知道每壹粒中餐都是辛苦的”這句詩!看到那些吃飯認真的老人,我總有壹種負罪感。這是壹種負罪感。很慶幸生活在這個時代,也很害怕!因為瘟疫還沒走遠,戰爭隨時可能觸發,更多的老百姓並不富裕。更可怕的是,我們連吃觀音土、煤、樹皮、樹根的經驗和勇氣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