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概況
中國藏族總人口為6282187(2010),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藏語是漢語的稱謂,藏人自稱“博”。藏語對居住在不同地區的人有不同的稱呼:居住在西藏阿裏地區的人自稱“堆巴”,後藏人自稱“藏巴”,前藏人自稱“魏拔”;居住在西藏東部和四川西部的人自稱“康巴”;居住在西藏北部、四川西北部、甘肅南部和青海的人自稱“安多瓦”。統稱為“波霸”。
藏族有什麽節日?
1,藏歷(藏歷正月初壹開始)
950多年前,也就是農歷丁卯年(公元1027年),藏族開始了藏歷年。藏歷年是節日習俗,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每年藏歷正月初壹開始,三天到五天不等。藏歷十二月初,人們就開始準備年貨,家家戶戶都把青稞種子泡在壹個盆子裏,培育青苗。在藏歷年,雖然吃的東西不同,但飲食習慣和漢族是壹樣的。比如除夕或者二十九,他們吃年夜飯,晚上大家又聚在壹起,各家都想吃面。新年第壹天,分別祝大家新年好運,拜年。第二天回禮,互贈禮物,穿新衣服。
藏族節日
藏歷新年時,在廣場或空曠的草地上,大家圍成壹圈跳舞,在七弦琴、鈸、鑼等樂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們踩著地歡慶節日、唱歌,孩子們燃放鞭炮,整個地區沈浸在壹片喜慶、喜慶、祥和的氣氛中。唱藏戲,跳鍋莊,城鄉串燒。在牧區,牧民們點燃篝火,通宵達旦地唱歌跳舞。人們還從事摔跤、投擲、拔河、賽馬、射箭等活動。
2.第九個節日(農歷正月初九)
流行於寶興縣。它在每年農歷的第壹個月的第九天舉行。那壹天,人們聚集在山腳下,舉著燈籠,表演舞獅,盡情地載歌載舞。晚上舉行獨特的男女摔跤比賽,結果往往是男輸女贏,引起陣陣笑聲,將節日活動推向高潮。
3.謝水節(農歷三月初六)
流行於冕寧縣。每年農歷三月初六舉行。它的主要內容是祈雨和為孩子祈禱。那天,喇嘛帶來了巴贊做的青蛙、蛇和蟾蜍,每家壹兩個人壹起去。來到溝邊,喇嘛念經,把糍粑做的動物放入水中。他們回來的時候,大家都穿著雨具,喊著,表示已經開始下雨了。然後,人們去祭拜壹座圓塔。塔內有刀和小鑼壺,代表生育。結婚很久沒有孩子的女人向塔神許願,祈求孩子。拜塔後生下孩子的儂,那天要去拜塔履行諾言。
4.山地轉移會(農歷四月初八)
藏族傳統節日,又稱木佛節,祭祀山神。流行於甘孜、阿壩藏區。每年農歷四月八日,九龍水冶都會為它沐浴,所以它也被稱為Mufo節。每年的這壹天,甘孜藏區遠近的人們都穿著民族服飾,聚集在歡樂谷山上、折多河畔。人們先去廟裏燒香祈福,燒紙錢。然後轉向山上供奉神靈,祈求他們的保佑。翻過山後,我們搭起帳篷野餐,看藏戲。唱山歌,跳鍋莊舞和弦子舞,騎手也有賽馬和射箭比賽。在此期間,人們還會舉行物資交換活動和其他文化體育活動。
5.白馬歌會(清明節前後)
白馬藏族的節日習俗。流行於平武縣,每年清明節前後舉行。白馬藏族能歌善舞,漢族地區春節期間會舉行傳統文化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新文化的引入,他們有了創造自己節日的願望。有關部門順勢而為,在1982舉辦了首屆山寨歌會。從那以後,每年舉行壹次就成了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