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們懷化地處湘西,經濟比較落後,農村很多年輕夫婦拋下兒女外出打工,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離開了父母溫暖的懷抱。我們無處撒嬌;面對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們需要承擔家務;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我們沒有父母關。面對多彩世界(如網絡遊戲)的誘惑,我們缺少父母的監管……
也許妳就是其中壹員,也許妳有過類似(如:父母出差)的經歷,用心寫出我們獨處的經歷和感受,就是動人的篇章。
要求:(1)根據材料,自擬題目。(2)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不少於600字。(3)要有真情實感。(4)不要出現與妳相關的校名、人名、地名等。
文題解析
這是壹道材料作文題,要求考生自擬題目作文。要寫好材料作文,至關重要的是要讀懂命題材料的意思,準確把握題目的內涵。然後繼續做擬題、立意、選材和表達等方面的工作。此則材料主體部分的內容大致如下:首先講述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的情況,也點明了作文反映的對象——留守兒童。接下來的四句話分別講述留守兒童的現實生活狀況:“無處撒嬌”、“要承擔家務”、“沒有父母關心”、“缺少父母的監管”……過的是壹種獨處的生活。
滿分作文
陪伴她成長的照片
那是壹個小女孩,自從她有記憶開始,身邊便只有白發蒼蒼的奶奶和拿著水煙袋的爺爺,還有壹張泛黃的照片伴隨著她。
小女孩壹直在想:我的爸爸媽媽在哪兒?他們長得什麽樣子?想著想著,她從口袋裏取出那張皺巴巴的黑白照片。照片上壹對年輕夫婦抱著壹個嬰兒,笑得很開心。小女孩想,那個時候她也應該很幸福吧!嘴角便露出壹絲甜甜的微笑。
小女孩到了上學的年齡。有壹天下午,大雨滂沱,小女孩站在校門口,看見別的小孩都有爸爸媽媽來接,唯獨她孤零零地站在那兒。鄰居也來接小孩,順便遞給她壹把小傘,說道:“妳奶奶叫妳和我壹起回家,妳爸爸媽媽今天回來了,暫時沒有時間來接妳。”
小女孩聽到爸爸媽媽回家的消息,高興得幾乎跳起來,顧不上拿傘,冒著雨,踏著泥濘的山路往家裏飛奔。在路上跑的時候,她心裏想,待會兒到家了,壹定要用自己最甜美的聲音叫壹聲“媽媽”。此時小女孩覺得幸福像潮水般向她湧來,平時很短的回家路此時卻顯得特別特別的長。
回到家,看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此前她想好的話卻壹個字也說不出口。面對這“熟悉的陌生人”,小女孩茫然了,用手捏了捏手中的照片,便走進了自己的房間。夜深了,小女孩還沒有睡覺,也沒有壹點兒睡意,那個“陌生的”媽媽走進了小女孩的房間。小女孩怎麽也想不到,自己在夢中曾經無數次出現過與爸爸媽媽見面的場景,如今真的見到爸爸媽媽卻是這般情景。那個晚上,小女孩和媽媽說了許多話。小女孩很開心,後來在媽媽的懷抱中睡著了。媽媽的懷抱和奶奶的就是不壹樣,媽媽的懷抱溫馨而甜蜜,比奶奶的更溫暖,更讓小女孩有幸福感。因為那是她想念了八年的懷抱,那晚小女孩睡得很香很甜。
第二天壹大早,小女孩便早早地起床,給爸爸媽媽做好了早餐。她壹直想有這麽壹天和爸爸媽媽壹起吃早餐。下午,小女孩放學回家後,她藏起了那張泛黃的舊照片,因為爸爸媽媽回來了,她有爸爸媽媽了,再不用像以前那樣每天光看照片想念爸爸媽媽了。可是第三天,小女孩醒來的時候,家裏又只剩下她和奶奶兩個人了……為了生活,爸爸媽媽淩晨四點多鐘,在小女孩還熟睡的時候,背著行囊又向遠方出發了。
時間過得真快。當初那個天真活潑的小女孩如今已是壹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而代替那張老照片的則是壹張漂亮的彩色照片,放在相冊裏。看著照片,她又想起了爸爸媽媽,不過思念程度已經不像小時候那樣強烈了。因為她長大了,她理解了爸爸媽媽,理解了他們的苦衷。
從泛黃的黑白照片到現在的彩色照片,它們壹直陪伴她長大,陪伴她走向成熟。是那兩張照片,讓她學會生活,學會掌握自己的命運;也是那兩張不起眼的照片,讓她學會理解人、寬容人,讓她進壹步認識了什麽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