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吳越文化,自然與人文交融的吳越世外桃源景觀,手工雕刻極為巧妙。

吳越文化,自然與人文交融的吳越世外桃源景觀,手工雕刻極為巧妙。

吳越文化,自然與人文交融的吳越世外桃源景觀,手工雕刻極為巧妙。

江南人特別追求精神享受,尤其是有錢有勢的人。閑暇之余,他們追求壹種閑適的心情。江南的自然景觀太美了,讓人心醉。但這種美只存在於景區,而不存在於人們生活的繁華都市。有錢人希望在城市裏每天都能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於是,我別出心裁,把大自然的美景搬到了我家的縮影裏。所以在房子的後面或旁邊,建了壹個花園。園中有精致的曲橋、流水、俏麗的山石、蔥郁的花木、雕梁畫棟的五彩亭臺樓閣,是江南私家園林。

中國園林有著悠久的歷史,至少從殷周時期就開始建造了。最早的園林大多是皇家園林。江南私家園林始於東晉。顧必江開創了江南私家園林建築的先河。此外,蘭亭、小陰山等著名園林也建於此時。南方的文人、官員、商人越多,園林建築就越繁榮。明清時期,隨著江南的日益繁榮,園林建築之風達到頂峰。當時不僅大家族廣泛修園,而且越修越精,中小家族也經常挖塘疊山,種花種草,只要條件允許就建小院。江南大部分園林都是明清以來修建的。

明清時期,不僅有許多著名的園林,而且有園林設計原則、藝術技巧和建造經驗的專著。這是明末吳江人季承所著的《園林治理》壹書。季承能擅長詩歌和繪畫。他以畫造園,系統闡述了造園藝術中的指導思想和布局,《園林治理》共三卷,插圖200余幅,壹萬余字。第壹卷是《創造學》、《造園論》,是造園通論;“相”“宅”“折”講的是園林的基礎和各種建築單元的形式。第二冊講欄桿及其形式。第三冊講門窗、墻壁、鋪砌、疊山、選石、借景等等。園林治理是園林藝術中的珍貴文獻,它不僅反映了當時造園的景觀和藝術水平,而且對以後的造園也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據有關記載,南宋以後,江南私家園林主要集中在胡、杭、陽、蘇四州。在這四個州中,蘇州是最著名的,它包含了170多個地方。即便是存活至今的,也有10多個名額,依然位居全國第壹。所以有詩說:“江南園林天下第壹,蘇州園林江南第壹。”

江南園林多為私家園林,因主人的身份、地位、學識不同,藝術風格也不同。比如文人在園藝上講究典雅樸素,官僚地主追求奢華,商人炫富。總的來說,私家園林不同於寺廟園林的莊重、皇家園林的華麗、北方私家園林的粗獷之感,具有典型的江南藝術風格,呈現出秀麗、典雅、精致、緊湊的特點。具體來說,江南園林,尤其是蘇州園林,值得註意:

第壹,利用自然,順應自然。園林建築最忌諱平鋪、通暢,提倡使用不規則的平面,與廣闊、緊湊相結合,使之曲折多變。比如五代吳越國廣陵王錢元麟在蘇州建南園時,就是“流入沼澤,積土成山,山在島上”,構思非常巧妙。甚至刻意選擇崎嶇不平的地方建造園林,比如拙政園。拙政園以前是壹片積滿水的窪地,於是當年的規劃者因地制宜,稍加調教,將其打造成池塘。然後在水池周圍種樹,在水邊建房,建造壹個水基景觀花園。

二是景點多,山近在咫尺。園林多位於城市或城鄉結合部,面積不大,空間有限,但蘇州的山水卻能給人無限的感覺。比如環秀山莊的山,比怡園小,卻有壹種氣勢磅礴的感覺。又如,王石園的水只有怡園的壹半,但由於水面集中,亭子較低,沿池崖形成的洞穴,使池面有波闊、源無窮之意。這裏的關鍵是對造景和借景的靈活運用。“園必隔,水必彎”是造園之法。江南園林通常用長廓和粉墻花窗來分隔景觀,但又分而守之,相互遮掩,虛實交替,內外呼應。借景就是借園外之地,是壹種以小見大的空間處理方法。季承《園治》說“夫借景,園中之最也,如借遠,借鄰,借人,借己,借時也”。透過漏窗看風景,有探幽之趣,使園林顯得深邃多變。

三、曲徑通幽,手法精妙。園林藝術的美在於含蓄。每當進入園門,面對園中怪石嶙峋、藤蔓掩映、長廊蜿蜒、園林風光,不禁感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比如蘇州的留園,就包含了很多奇妙微妙的藝術手法。它的入口是壹個狹窄的遊廊,把整個花園分成幾個小庭院。透過壹排排顏色各異的漏窗,隱約可以看到花園中間的水池、梯田、亭臺樓閣,這樣的景色不是壹覽無遺,而是若隱若現,遊客鞭長莫及。路過山房,踏入臨水的陽臺,卻見四周山石陡峭錯落,遠處曲折,仿佛深不見底,讓人戀戀不舍。

第四,借景抒情,啟迪遊客。江南園林不僅風景如畫,而且富有詩意。園藝師非常重視借助題詞、對聯、詩詞等著名的文學手段,激發遊客的想象力,加深人們對景物的認識。如上海豫園以“靜觀”牌匾引導遊客欣賞館前假山風光。蘇州環秀山莊有壹個小房間,前有小水池,後有假山,題曰:“半潭秋水,壹口井。”拙政園裏有塊匾,源於李義山的詩“留荷聽雨”。亭子靠近荷塘,所以這個標題讓景色更有詩意。詩詞要恰到好處,少而精,否則過度使用,有損整體美感。

江南園林是由建築、景觀、花木組成的綜合性藝術品。其基本景物是水、石、亭、閣、樹、花、草。造園的方法中,最基本的壹種就是疊山理水。水是花園的血液,山是花園的骨骼。江南園林之美,得益於江南山水。江南人辦園時,充分利用水池,或泉瀑,或涓涓細流,或江河溪流,從左至右迎源,或曲水自岸,似隔似連。水給園林帶來無限生機。堆石之風由來已久。江南無石不成園。石頭有很多種。最好的是太湖石。太湖石由波浪構成,有許多孔洞,閃閃發光,形狀各異,如人、獸、鳥等。天然太湖石很難找,所以仿制的比較多。名石壹般透明(精雕細琢)、皺(有曲折、有層次、有變化)、薄(挺拔)、漏(空)。雲頂峰,留園者,有此四物,故有江南名石之稱。另外,註意植物和房屋的配置。

江南有許多著名的園林。蘇州有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留園、怡園、網景園,南京有展園,無錫有吉昌園、梨園,揚州有園,上海有豫園,紹興有申園園。最有代表性的是拙政園。

拙政園位於蘇州婁門和齊門之間的東北街,是宅院的壹部分。相傳是唐代詩人陸龜蒙的舊居。拙政園是明嘉靖年間禦史王利用元代大紅寺的部分基址修建的。這個名字取自金的《閑居賦》中的“這也是壹個卑微的人的政治”這句話。幾經易手,連西園也在同治年間被張砍掉,改名為“蔔園”。拙政園占地約60畝,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園是明代歸鄉侍郎王馨漪的舊址。帶著歡快明亮的勝利,松岡、山道、竹屋、曲水有趣。西園是張的“輔園”,其結構布局超越了花、樹、水、石,亭臺樓閣密集,裝飾華麗。中央花園是拙政園的主要部分和精華。中國的中心風景是元祥堂,其他都是圍繞元祥堂布置的。拙政園的入口原本位於中間。入口處有假山擋住,類似於屏障。繞過假山,便是元香堂,堂面的水池,環境開闊,給人壹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種欲揚先抑的方法叫做“抑景”。源香堂位於整個園林的中心,是壹個賞園的地方。拙政園的特點是水多,是壹個以水為主的景點。它的構思完全來自山水畫。公園的景觀是明秀,亭臺樓閣精致,水池寬闊,樹木繁茂,景色發人深省,充滿詩情畫意。“壹夢紅樓二百年,大觀園址費求”,拙政園可以說是天下“大觀園”。

自清代康幹以來,隨著皇帝的多次南巡,江南園林的藝術風格也融入了北方園林。圓明園、避暑山莊、頤和園等皇家園林,都有江南園林的影子。可以說,江南園林的藝術風格代表了中國園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