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中國經典文學名著

中國經典文學名著

1、曹雪芹《紅樓夢》

《紅樓夢》,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壹,章回體長篇小說,成書於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其原名有《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前80回曹雪芹著,後40回高鶚續(壹說是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紅樓夢》是壹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閑情為中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描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歌頌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過叛逆者的悲劇命運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機。

2、中國名著經典《詩經》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3、羅貫中《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誌通俗演義》,是壹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壹,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齊名。《三國演義》作品寫的是漢末到晉初這壹歷史時期曹魏、蜀漢、孫吳三個統治集團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復雜鬥爭。《三國演義》標誌著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傳播政治、軍事鬥爭經驗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4、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是壹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余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310首,在數量以杜甫詩數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5、吳承恩《西遊記》

《西遊記》中國古代第壹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主要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遇到八十壹難,壹路 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小說想象力豐富,將神魔與人的形象大膽地結合,創造了壹系列令人難以忘懷的藝術造型。作品格調幽默詼 諧,語言通俗簡練,生動活潑。歷代倍受讀者歡迎,是長篇神魔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壹部。

6、劉義慶《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義慶等人。《世說新語》又名《世語》,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也可以說這是壹部記錄魏晉風流的故事集,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壹部文言誌人小說集。

7、聊齋誌異《聊齋誌異》

《聊齋誌異》是我國清初的壹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收小說近500篇,或講民間的民俗民習、奇談異聞、或講世間萬物的奇異變幻、題材極為廣泛。其獨特的故事情節、異彩紛呈的藝術形象,作者蒲松齡壹生科甲不利、生活清貧,對於當時的社會有著深刻的認識。他創作的無數個看似荒誕的故事及藝術形象,都有紮根於社會的思想內容基礎,並由此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及廣大人民群眾的願望及愛憎等思想感情,其中,也熔鑄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寄托了作者自己的孤憤心情。此書歷來被視為小說中的翹楚之作,有“空前絕後”的美譽。

8、施耐庵《水滸》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壹般簡稱《水滸》,作者壹般被認為是施耐庵,創作時間待考證,壹般認為作於元末明初,而至晚於明朝中晚期成書,是中國歷史 上第壹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小說的先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壹,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征的作品之壹。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 口。對《水滸傳》及相關文化的研究被稱為水滸學,簡稱水學。

9、王實甫《西廂記》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作者王實甫,元代著名雜劇作家。《西廂記》的曲詞華艷優美,富於詩的意境,可以說每支曲子都是壹首美妙的抒情詩。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傑作,對後來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戲劇創作影響很大。

10、吳敬梓《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長篇小說,清代吳敬梓作。五十六回。成書於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1803年(嘉慶八年)。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壹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壹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該書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