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新的筆法。這與當時詩壇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澀難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詩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陶淵明刻劃田園山水,絕不追求華麗的語言與表面的形似,而是隨意點染,清新自然,而有無盡的神韻。
2細膩的描寫。陶淵明的田園詩植根於田園生活,他對田園生活的切身感受,融化在詩歌之中,最平常的方宅草屋,綠樹繁花,遠村近煙,雞鳴狗吠,在他的細膩描寫下,都顯示出無限的生機,構成壹幅幅美麗的鄉村圖畫。
3質樸的語言。陶淵明的田園詩能夠千古流傳,與它語言的質樸關系很大。陶淵明獨特的生活經歷,樸素的農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園景色,要求盡可能采用近似“田家語”的樸素的語言和白描手法,從而形成田園詩平淡自然的風格,達到“壹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的藝術效果。陶源明的田園詩,農家生活氣息濃厚,又體現了“貧士”詩人自己的性格。
4情、景、理交融的藝術境界。詩歌創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關重要的,而情又是最為重要的。離開情的景就沒有了生氣,離開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沒有濃厚的感情滲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淵明的田園詩中,飛禽走獸、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飽含了強烈的思想感情;同時,詩人又善於寓情於理,把自己對人生、對現實的深刻認識形象化,把詩情與哲理、與景物緊密結合起來,因而給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