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不勞而獲——讀《詩經·伐譚》

不勞而獲——讀《詩經·伐譚》

侃侃砍檀香,河水幹涸。河水清澈,碧波蕩漾。沒有莊稼,沒有莊稼,沒有莊稼,沒有莊稼。不獵不獵,胡占爾朝廷有郡縣嗎?他是君子,他不是吃素的!

侃侃是蔓延和蔓延,它被放置在河邊。這條河清澈筆直。沒有莊稼,沒有莊稼,沒有莊稼,沒有莊稼,沒有莊稼。不獵不獵,胡瞻的朝廷有專門的郡縣嗎?他是個紳士,而且他不是吃素的!

侃侃轉動方向盤,河流就此形成。這條河清澈而陡峭。沒有莊稼,沒有莊稼,沒有莊稼,沒有莊稼。不獵不獵,胡占爾庭有郡鶉嗎?他是壹個紳士,但他不平凡!

《朱涵雲傳》說:“今朝廷大臣;妳不能審判主;死以利民;所有的屍體都是素食者。”如今,朝廷大臣幫不了君主;是的,它不能造福人民。他們都是素食者。於是,成語“屍位素餐”流傳至今,意思是不勞而獲,白吃白占。“素餐”壹詞起源更早,應該追溯到《詩經》。

唱民謠的英雄都是些勤勞的伐木工,比如“侃侃砍檀香,使河水幹涸”,“侃侃砍樹枝,使河水邊”,“侃侃砍車輪,使河水暢遊”。他們壹邊工作,壹邊隨著落下的斧頭歌唱。這和之前那首《十畝之間》的基調不壹樣。《十》是壹首苦中有樂的悠閑勞動歌,但這首體會不到任何樂趣。關鍵區別在於主動和被動。“切檀香”“切輪輻”“切輪子”用來做輪子。那時候像他們這樣的底層勞動者是沒有資格坐公交車的,只有貴族才能安心享受。制造和享受之間有很大的不平等。於是,不滿在砍檀香的聲音中逐漸升級。

“沒莊稼沒莊稼沒莊稼沒莊稼沒莊稼?”“沒有莊稼,沒有莊稼,沒有莊稼,沒有莊稼。”“沒莊稼沒莊稼沒莊稼沒莊稼沒莊稼?”莊稼被耕種和收割。“不獵不獵,胡占爾亭有縣嗎?”“不獵,不獵,胡占爾朝廷有專郡。”“不獵,不獵,胡占爾朝廷有壹郡鵪鶉。”狩獵是冬季狩獵,狩獵是夜間狩獵。在四個動詞前,肯定冠以“不”,強調這四種行為根本不會出現。當時他們重視農耕,崇尚武藝,這些都不容易得到,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收獲。然而這些人根本沒有染指,卻能收獲大量的食物,卻能獲得豐富的獵物。他們的生活可以有食物和肉吃。為什麽會這樣?然後就是提問和反問句,因為他們的幸福是建立在貧困勞動者的血汗之上的。

地位和財富差距懸殊,不平之氣自然升起。人們怨聲載道不足為奇,但人們仍然沒有停止工作。他們怎麽會束手無策?

在壹個參差不齊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從出生的那壹刻起就註定了。鮑照《準其難行》:“瀝水放於地,東西南北各流。人生既定,怎麽能總是抱怨自憐。喝點酒安慰自己,唱首《很難走》,歌聲被喝酒打斷。心非草木,怎會沒有感情?咽下聲音就不敢說話了。”士紳和平民之間有壹條天然的鴻溝,盡管妳有很大的不滿和委屈,也無法跨越。

什麽是“君子”“君子”“素食”“君子”?《論語》多次將“君子”與“小人”相提並論。可謂坦蕩高尚的君子,但這樣的人能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嗎?最後,委屈和怨恨爆發成直接質問。

而那些“君子”整天孤傲,無視別人的辛苦,無動於衷,當然也常常自詡清廉,是在自欺欺人,最終會被自己的懶惰和傲慢害死。“憂勞可興國,閑閑可亡”,這是永恒的定律。

當然,掌權者不壹定要親力親為,但心中壹定要有人,關心人民,代替他們的位置,做好自己的工作,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做到“不翻江倒海”。“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七品芝麻官的經典話語總是在敲打著歷代的官員,《詩經?砍檀香也是給那些偷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官員提個醒。

不勞而獲是可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