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楊振寧6歲的時候,他父親從美國回來,壹見到他就問他有沒有學習。他說他已經讀過了。妳讀過哪些書?讀《龍文鞭影》。叫他背,他就全背了。楊振寧回憶說:“我父親然後問我這本書是什麽意思,我根本無法解釋。不過,我記得他給了我壹支筆,我從來沒有見過。
楊振寧上小學時,他的數學和語文成績很好。中學畢業前考入國立西南聯大,在1938,他才16歲。1942年,20歲的楊振寧大學畢業,隨即進入清華大學的研究院。兩年後,他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並獲準公費赴美留學。他於1945赴美入讀芝加哥大學,並於1948獲得博士學位。
65438-0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後,開始與李政道合作研究粒子物理。在此期間,他遇到了許多令人費解的現象和無法解決的問題。他們大膽懷疑,小心求證,最終推翻了宇稱守恒定律,使困惑消失,問題解決。楊振寧在1957年的諾貝爾演講中說:“當時,物理學家發現他們的處境就像壹個人在黑暗的房間裏摸索出路。他知道,在某個方向,壹定有壹扇門能讓他走出困境。“但是在哪個方向?”原來那個方向是宇稱守恒定律不適用於弱相互作用。'
楊振寧對物理學做出了廣泛的貢獻,包括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除了和李政道壹起發現宇稱不守恒,楊振寧還率先和R.L .米爾斯壹起提出了“楊-米爾斯規範場”,和美國物理學家、諾獎得主R.Baxter. E.Segre壹起建立了“楊-巴克斯方程”,並稱贊楊振寧是“幾十年來世界上可以稱得上全才的三位理論物理學家之壹”。
楊振寧記得他的父親楊武之的遺產:“當妳活著的時候,妳應該記住妳的國家的感激之情”。他是1971年夏天第壹個訪問中國的美國科學家。他說:“作為壹名華裔美國科學家,我有責任幫助這兩個與我息息相關的國家架起理解和友誼的橋梁。我也覺得應該為中國的科技發展做點貢獻。"
楊振寧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六年來,他頻繁穿梭於中美之間,進行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學術交流。他寫過兩句這樣的詩:‘雲水風雷瞬息萬變,物競天擇。’
人們稱贊楊振寧,這位花了半個世紀時間站在理論物理前沿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是壹位具有毅力和數學天才的科學家。他致力於揭示自然界的對稱性,這種對稱性往往隱藏在雜亂無章的實驗物理結果背後。
楊振寧長期以來壹直致力於物理學和數學的交叉研究。在這個領域中,壹組美麗的方程可以成為靈感的來源,甚至可以在有實驗證據之前洞察物理世界是如何工作的。這是壹個外行人很難理解的世界。黑板上寫滿了希臘字母的方程式、尋求用數學解決問題的品味和風格,以及尋求用正確的語言描述物理世界的發自內心的靈感。
物理學家戴森去年在西施為楊振寧退休舉行的學術研討會上說:“楊振寧對數學的美妙品味閃耀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這使得他的不太重要的工作成為壹件精美的藝術品,而他深刻的思考成為壹件傑作。”這使他“比別人更深刻地看到了大自然的神秘結構”。
楊振寧留著長發,但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他仍然穿梭於紐約和遠東之間。他與香港和北京的大學關系密切,是韓國首爾壹個理論物理中心的主席。
在關於他的生活和時代的廣泛談話中,楊振寧談到了他的物理生涯和他對未能從事某些領域研究的遺憾。楊振寧還談到了他在中國的童年,以及他為彌合美國和他的祖國之間的科學和文化差異所做的長期努力。楊振寧談到他擔心中美之間的裂痕會擴大,以及由於最近對臺灣省出生的物理學家李文和涉嫌間諜活動的調查而給亞洲和亞裔美國科學家帶來的困難。中美關系在1971開始解凍,楊振寧在1945以研究生身份來到美國後第壹次回到中國大陸。他會見了已故周恩來和中國的其他領導人,並幫助發展兩國之間的科學合作。他擔心這些合作會有危險。
當時,當他從國外旅行回來時,美國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經常去看他。當中央情報局官員第壹次去見時,楊讓他的秘書錄下他們的談話,以避免誤解。楊振寧繼續與中國保持密切聯系。他說,“美國聯邦調查局和中情局最近沒有打擾我。”
楊振寧最關心的是科學而不是政治。他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壹個來自中國偏遠地區落後城市的年輕學生,如何有幸參與到20世紀最重要的思想革命之壹。這場革命是試圖以統壹的方式理解自然界的無限多樣性,從混沌行星的爆炸到原子核周圍電子的顫抖。
楊振寧第壹次出名。那壹年,他和李政道發表了壹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學的壹個中心信息——宇稱守恒?基本粒子和它們的鏡像表現完全壹樣。因為這項工作,他們獲得了1957的諾貝爾獎。
從長遠來看,楊振寧和1954後期米爾斯的開創性工作更為重要。那壹年,兩人都在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工作。他們提出了壹種稱為非阿貝爾規範場的理論結構。事實證明,這是統壹描述力和基本粒子的關鍵。布魯克黑文的理論物理學家Machinu說:“當它寫於1954年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論。有些人認為這與物理世界無關。”當時,楊和紗廠並沒有繼續發展。然而,事實證明,這個從微分幾何和纖維叢的抽象世界中提取出來的數學,不過是壹個粒子交換場所,用來描述磁、電、強核力、或許等重大相互作用中的中間力。戴森說:“我想說,楊振寧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壹點是,規範往往被證明比他和李政道在宇稱方面的工作重要得多。”
楊振寧和李政道的關系越來越緊張,他們在1962分手了。楊振寧拒絕談論是什麽讓他們的關系變得緊張。他說:“這是我壹生中非常失望的壹件事。我想說,這是壹場悲劇。”他們兩個已經幾十年沒說過話了。
楊振寧植根於數學,但他指出,他壹生的工作不是脫離現實世界的形而上學遊戲。20世紀40年代末,當他第壹次去芝加哥大學研究生院時,他計劃成為壹名實驗物理學家。但他很快意識到自己動手能力差。實驗室的同事開玩笑說:“哪裏有爆炸,哪裏就有楊振寧。”
實驗物理學家薩奧斯是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主任,他說:“楊振寧是壹個有著偉大數學頭腦的人。然而,由於他的早期教育,他對實驗的細節非常感興趣。他喜歡和實驗者交談,欣賞漂亮的實驗。”
物理學家面臨的最大挑戰仍然是提出壹個統壹的理論,既適用於引力主導的大王國,也適用於量子主導的小王國。物理學家在20世紀70年代在這個領域取得了進展。他們提出了壹個叫做標準模型的理論。然而,標準模型沒有考慮重力。
目前弦理論或許可以克服這個缺點。這個理論經過修改後,需要十維或者十壹維的時空,而不是我們熟悉的四維時空,也就是時間的壹維加上立體幾何的三維。弦理論提出20多年了,在年輕的理論物理學家中很受歡迎。然而,楊振寧晚年不同意這壹理論。楊振寧懷疑弦理論或其衍生理論是否能把所有客觀存在的現實放進壹個簡單的包裏。
楊振寧說:“弦理論還沒有被實驗證明。太無定形,太模糊了。”部分問題在於,為了探索弦的影響,需要極高的能量和更強的粒子加速器。如何寫工作理論,搞十維計算,也是個問題。
楊振寧提出物理學正在經歷壹個過渡時期。不斷尋找更快更小的計算機芯片和其他應用研究將比基礎研究更吸引年輕人。他說:“很明顯,在未來30到50年,人們會更加關註物理學的應用。原因並不是因為所有的基本問題都解決了,而是因為更深入地探索物質的基本結構變得越來越昂貴。”他補充說,2005年,國會決定暫停超導超級對撞機的建設,這是高能物理資金充裕時代結束的信號。超導超級對撞機是將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建造的基本粒子加速器,其直徑將達到54英裏。
楊振寧預言,計算機行業的實際需求將在微觀和宏觀之間推動物理學的發展。他承認,許多分析家已經預言265,438+0世紀將是生物學的世紀,就像過去的20世紀被稱為物理學的世紀壹樣。是什麽環境讓楊振寧在占主導地位的物理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他說,在他的成功中,運氣和雄心壹樣重要。
楊振寧早年生活在壹個更像中世紀而不是現代的社會裏。他得益於幸運的家庭環境和與同事、學者的交往。這些為他走向更廣闊的知識和文化世界鋪平了道路。作為回報,他不斷努力建立亞洲壹流的研究中心。
楊振寧在合肥長大,合肥是中國中部壹座有城墻的城市。當時這個城市的街道都沒有鋪路面,城門狹窄到上世紀30年代第壹批車來的時候都過不去。大多數居民是文盲。由於閉塞,楊振寧直到6歲才第壹次看到香蕉。
楊振寧的父親是當地壹所中學的數學老師。他通過了獎學金考試,得以出國到芝加哥大學學習。回國後在廈門大學任教,後來去了清華大學。
楊振寧本人跟隨父親走上了學術道路。他說:“我很幸運,數百萬與我同齡的人要麽餓死,要麽面臨軍閥混戰。”他生活在北平的壹個學術社區,沈浸在壹個重視研究和知識的社區裏。他的父親很快發現他的兒子是數學天才,但他沒有直接教他數學。楊振寧說:“我父親的哲學是‘不要擔心’。”聊天時,他偶爾會問兒子壹道數學題。但是我父親也意識到教育需要均衡。當楊振寧讀完中學壹年級時,他的父親邀請壹位同事教他中國古代散文。經過兩個夏天的緊張學習,年輕的楊振寧能夠背誦孔子的弟子孟子的所有作品。
1937年日軍入侵期間,楊振寧的祖父被迫離開北平,到西南聯大任教。楊振寧的父親繼續著他的好運。幾十年後,年輕的楊振寧也進入了這所大學,並由當時中國壹些最傑出的科學家授課。他們中的壹些人後來去了美洲,包括陳省身。陳省身已經從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退休,許多人認為他是當今在世的最重要的微分幾何學家。
在昆明期間,楊振寧開始提高他的英語水平。他決定不用字典來讀英語小說。他選擇的第壹本小說是史蒂文森的《金銀島》。這部小說裏有和海有關的俚語,所以很難讀懂。他花了壹周的時間讀完這本書,然後接著讀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熟悉了這兩本書後,楊振寧說:“以後就好辦了。”
楊振寧去西方世界還有另壹個原因:他崇拜富蘭克林,壹位早期的美國科學家和政治家,富蘭克林的自傳激勵了楊振寧。去美國後取名弗蘭克,第壹個孩子的英文名是富蘭克林。
1945楊振寧的父親獲得了庚子賠款獎學金,去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接受了楊振寧的父親,但他想向才華橫溢的意大利物理學家費米學習,於是他去了芝加哥大學,在後來被稱為氫彈之父的泰勒的指導下寫了博士論文。論文寫好之後,只有四頁紙。泰勒說服楊振寧,無論如何,只有四頁的博士論文總是太短,他被要求加長。他照做了,並把它加到了第23頁。在物理學上取得傑出成就後,他轉向了遠東。楊振寧將把他的手稿和信件捐給香港中文大學,而不是西施的紐約州立大學。他是中國大學的客座教授。楊振寧不排除搬回中國的可能性,因為他和與他結婚50年的妻子杜致禮回國後會得到更好的照顧。?最近,誌立在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醫院裏做了三次腫瘤手術,效果不錯。楊振寧在長島仍有家的感覺,他不想離開他三個已成年的孩子。他們三個都獲得了科學學位。楊振寧說:“他們是美國人。他們很少接觸中國文化。”長子光諾畢業於密歇根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現在是紐約州威徹斯特縣的金融顧問。二兒子光宇是化學博士,住在紐約市,為J.P.Marg金融公司分析化學工業。女兒優麗是蒙大拿州利文斯頓縣的壹名醫生。
楊振寧於1964年成為美國公民。他說:“我們在美國過得很愉快。我們在這裏有許多朋友。我們在兩個社會都很自在。”
在西施為他的退休舉行的學術研討會結束時,楊振寧談到了他在60歲時的壹個“偉大而深遠的發現”:“生命是有限的”。他讀了中國9世紀詩人李商隱的壹首詩:夕陽無限好,被即將到來的黑夜掩埋。
20世紀初,另壹位作家也是楊振寧父親的朋友?譯者註:朱自清,將這兩行改為:如果妳能看到太陽,盡管它輝煌燦爛,為什麽妳要在黃昏時憂郁?經過壹生對自然的神秘思考,楊振寧認為這種轉變更準確地描述了他晚年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