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五首詩(下)
作者趙毅?清朝
李白和杜甫的詩被千百人傳誦,現在讀起來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白話翻譯:
李白和杜甫的詩被成千上萬的人贊美過,但現在讀起來卻沒有什麽新意。
國家壹代又壹代人才輩出,他們的詩詞文章和知名度會流傳上百年。
擴展數據:
風騷:指在文學上有所成就的“才子”的崇高地位和深遠影響。在中國文學史上,“騷”與代表《詩經》的“郭峰”和代表《楚辭》的“離騷”齊名。
“騷”傳統是在《詩經》和《楚辭》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中國古代詩歌的兩大優良傳統,即以《詩經》為代表的“風”詩傳統和以《離騷》為代表的“騷”詩傳統。
所謂“風”詩傳統,就是代代相傳的現實主義精神。現實主義的基本原則是按照生活的實際樣式再現生活,通過對生活真實、具體、生動的描寫,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或本質的某些方面。
《國風》中的民歌和《爾雅》中清代士大夫的政治諷喻詩集中體現了這種現實主義精神。在內容上,他們正視現實,描寫現實,揭露現實,批判現實;在藝術表現上,他們善於運用樸實的文筆、凝練的語言和巧妙的比喻,塑造真實、自然、生動的形象,描繪出壹幅幅親切感人的生活畫卷,以抒發情感,反映現實。
這是“馮”詩歌傳統的主要特征,即現實主義詩歌傳統。後世文學中"風"詩傳統的現實精神主要有:漢代的樂府民歌、建安曹魏時代的文人詩歌、北朝的民歌、唐代杜甫的"詩史"作品、中唐白居易倡導的"新樂府運動"、宋代以王禹偁為代表的白居易詩歌、金元時期的元好問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