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三山五嶽是什麽時候提出來的?

三山五嶽是什麽時候提出來的?

中國很早就出現了“三山五嶽”的說法。在古代,皇帝們經常喜歡去壹些名山祭祀天帝,並將它們命名為嶽。據考證,“五嶽”的概念是漢武帝提出的。到漢武帝宣帝時,確定河南嵩山為中嶽,山東泰山為東嶽,安徽天柱山為南嶽,陜西華山為西嶽,河北恒山為北嶽(在河北洋縣)。後來湖南衡山改為南嶽,隋朝以後固定下來。明代將山西渾源恒山作為北山,清代在此祭祀。直到今天,五嶽的名字也沒有變過。

關於三山有幾種說法。在江蘇省南京市西南長江東岸,有三座山峰,南北相連,稱為三山。詩人李白《論登南京至鳳凰臺》有壹句詩,三山半落天外,兩水分白鷺洲。江蘇省鎮江市,長江之濱與江中間的金山、焦山、北固山比肩而立,並稱金口三山。還有壹種流傳很廣的說法是三座山是三座聖山。在古代傳說中,東海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山,有神仙居住,合稱“三神山”。歷史上也有很多關於三神山的詩詞。我們所說的“三山五嶽”是指中國的名山。

這三座山是:浙江的雁蕩山、江西的廬山和安徽的黃山。

五嶽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統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衡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它們在封建時代被皇帝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