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描寫了采蓮時觀賞魚戲蓮葉的情景。《樂府解題》雲:“《江南》,古辭,蓋美芳晨麗景,嬉遊得時也。”後四句用重復的句式,表現了魚在蓮葉間穿梭往來的輕靈的樣子,傳達出采蓮人歡快的心情。古代詩歌中用“蓮”字還有壹種原因,是因為“蓮”和“憐”同音,因此也借來表示“憐愛”的意思,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宋朝周敦頤的壹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更賦予蓮花以品性高潔的形象,從此蓮被譽為“花中君子”。
本篇是壹首與勞動相結合的情歌。詩歌采用民間情歌常用的比興、雙關手法,以“蓮”諧“憐”,象征愛情,以魚兒戲水於蓮葉問來暗喻青年男女在勞動中相互愛戀的歡樂情景。格調清新健康。詩歌的開頭三句勾勒出壹幅生動的江南景致。後四句以東、西、南、北並列,方位的變化以魚兒的遊動為依據,顯得活潑、自然、有趣。句式復沓而略有變化,是《詩經》的傳統手法,用在這裏,更令人聯想到采蓮人在湖中泛舟來往、歌聲相和相應的情景。詩中沒有壹字直接寫人,但是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繪,卻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壹股勃勃生氣,領略到采蓮人內心的歡樂。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開始設立的壹個掌管音樂的官署,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配樂演唱外,還擔負采集民歌的任務。這些樂章、歌辭後來統稱為“樂府詩”或“樂府”。今存兩漢樂府中的民歌僅四十多首,它們多出自於下層人民群眾之口,反映了當時某些社會矛盾,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同時,其風格直樸率真,不事雕琢,頗具獨特的審美意趣。
我覺得最後壹個自然段可以供妳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