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做詩歌鑒賞題,有什麽好方法?

做詩歌鑒賞題,有什麽好方法?

就把老師平時給的正確答案記下來,背幾個典型的,然後看詩歌是什麽類型的,比方說什麽思鄉啊,想家啊,懷才不遇啊,孤獨寂寞啊,妳就往上套就行了,很容易得分的.當然,技巧也不能少呀!以下是我的壹點建議(我是中文教師)

鑒賞古典詩詞,要特別註意對字詞的推敲

許多詩中都有壹些特別值得重視的詞,通常使全詩增色不少甚至成為詩眼。詩僧齊己寫了壹首《早梅》,有句雲:“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鄭谷將“數”改為“壹”,因為題為“早梅”,如果開了數枝,說明花已開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為“壹字師”。王駕寫《晴景》壹詩:“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蜂蝶飛來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王安石改“飛來”為“紛紛”,因為只有蜂忙蝶亂的側寫妙筆才能令人真實地感受出晚春雨後特有的美景。動詞的提煉是古詩煉字的主要內容。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陶潛“悠然見南山”的“見”字,張先“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盡人皆知。壹個“鬧”字把詩人心頭感到蓬勃的春意寫出來了,壹個“弄”字把詩人欣賞月下花枝在輕風中舞動的美寫出來了。杜甫詩句:“四更山吐月,殘夜月明樓。”“明”字是形容詞用如動詞,使畫面富有動態,更妙的是“吐”字(同學們自己體會!)虛詞用得好,也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委曲,活躍情韻的美學效果。杜甫有詩雲:“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葉夢得評道:“遠近數百裏,上下數千年,只在‘有’與‘自’兩字間,而呑納山川之氣,俯仰古今之懷,皆見於言外。

①動詞:在鑒賞詩歌時,我們要重點關照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

例1:妳記得跨清溪半裏橋,舊紅板沒壹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壹樹柳彎腰。(《哀江南》孔尚任)

解析:在這裏,壹個“剩”字引人註目,作者並沒有用“留”、“見”,其妙處就在“剩”雖與“留”意思相近,但“剩”字壹般是被動的,而且有“殘存”,“殘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時間性,給人壹種“無可奈何”之感。“留”則無這麽多含義。“見”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變遷感。

例2: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解析:“怨”字明顯用了擬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解析:“濺”、“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

例4:雨去花光濕,風歸葉影疏。(《郊興》王勃)

解析:看這句詩,“濕”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尋常,王勃寫春雨,雨下的時間短,雨後日出,花上已沒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見滋潤,所以說“花光濕”,這個“濕”字極為確切。這個“光”字顯得花有精神,所以說“光”字有情。風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壹個“疏”字,顯得日光從葉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樣子寫出,又顯得有詩情,用字盡妙於此。

②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它在詩詞鑒賞中也是關註的重點對象。

例1: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解析:壹個“孤”字,寫盡環境之孤苦,由此可達人心。

例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解析:曰細,脈脈綿綿,寫的是自然造化發生之機,最為密切。

例3: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王昌齡)

解析:前兩句寫少婦經過梳妝打扮之後,興沖沖地登上翠樓,去賞春景。這時候,作者用了壹個“忽”字,取漫不經心而恰到好處之意。所遇者:闖入眼簾的柳色,使她想起了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場景,想起了丈夫,不禁傷感。這是壹位滿臉稚氣的少婦。壹個“忽”字將這種情緒上的變化寫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耐人尋味之處。

③特殊詞:在詩文中,有壹些詞本身與眾不同,讀者能很快找到它們。

a.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

1、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竹枝詞>其壹》劉禹錫)

2、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王安石)

3、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聲聲慢》李清照)

b.擬聲詞:有些擬聲詞就屬於疊詞,因為其出現頻率很高,特單列壹條。作用有壹: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1、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杜甫)

c.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但是作用只有壹個,顏色壹般表現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 欣賞時,或抓住能表現色彩組合的字眼,體會詩歌的濃郁的畫意與鮮明的節奏:“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奏感。或抓住能表現鮮明對比色彩的字眼,體會詩歌感情色彩的濃度:“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紅與綠道出了蔣捷感嘆時序匆匆,春光易逝的這份兒“著色的思緒”。就是抓住單壹色彩表現的詞也能體會到詩人的濃情:“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憐惜與傷別離的情愫盡在“綠”與“醉紅”中。

1、過春風十裏,盡薺麥青青。(《揚州慢》姜夔)

2、紅藕香殘玉簟秋。(《壹剪梅》李清照)

3、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蜀相》杜甫)

四、布置作業

下列詩詞中加點的字各有其妙處,請加以鑒賞分析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3、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

4、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6、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8、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附答案]1、“直”寫出烽煙之勁拔、堅毅,“圓”給人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這兩字不僅準確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詩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之中。2、“生”字寫出明月從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動感,準確傳神。3、“蒸”寫出湖面的豐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雲夢澤都受到洞庭的滋養哺育,“撼”寫出洞庭湖洶湧澎湃的氣勢,極為有力。4、“低”寫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獨特的視角,非常準確。“近”字寫月亮仿佛也溫柔體貼,善解人意,來安撫詩人那顆孤寂的心。5、“轉”表明山色愈來愈深,愈來愈濃,山是靜止的,但憑顏色的漸變就寫出它的動態來。“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動的,用壹“日”字,令人感覺它始終如壹的守恒。6、“盡”與“閑”把讀者引入壹個寂靜的世界:仿佛是在壹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地清幽平靜,寫動見靜,以動襯靜,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孤寂。7、星辰低“垂”,寫盡平野之廣闊,月隨江“湧”,寫盡大江奔流的氣勢,景象雄渾闊大。8、春草“自”碧,黃鸝“空”啼,景色幽美卻無人問津,景象荒涼淒慘。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鑒賞詩歌語言·還原語序

還原顛倒的語序,把握詩人的真實意圖與情感側重點。

壹、要點解說:

1.主語後置。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漢陽樹歷歷(可數),鸚鵡洲芳草萋萋”,“漢陽樹”和“鸚鵡洲”置於“歷歷”、“萋萋”之後,看起來好象是賓語,實際上卻是被陳述的對象。

2.賓語前置。杜甫《月夜》詩:“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實即“香霧濕雲鬟,清輝寒玉臂”。詩人想象他遠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閨中望月,那散發著幽香的蒙蒙霧氣仿佛沾濕了她的頭發,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潔白的雙臂感到寒意。這裏的“濕”和“寒”都是所謂使動用法,“雲鬟”“玉臂”本是它們所支配的對象,結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語。辛棄疾《賀新郎》詞:“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晉代的陶淵明怎麽會酷似三國時的諸葛亮呢?原來作者是把他們二人都用來比喻友人陳亮的,分別說明陳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實為“看風流酷似淵明、臥龍諸葛”。賓語“淵明”跑到了主語的位置上。另如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詩:“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憐新雨後之竹,愛夕陽時之山。)

3.主、賓換位。葉夢得《賀新郎》詞:“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也顯然是“黃花報霜信”的意思。這種主賓換位的詞序表面上仍是“主——動——賓”的格式,但在意義上必須將它倒過來理解。再如白居易《長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門戶生光彩),盧綸《塞下曲》詩“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林暗風驚草)等。

4、定語的位置。在偏正詞組中,定語在前,中心語在後,這是古今漢語的壹般情況。詩詞曲定語的位置卻相當靈活,往往可以離開它所修飾的中心語而挪前挪後。

5.以賓語面貌出現的狀語。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笑春風”表面上是動賓詞組,實際上“秋風”、“春風”都不受“動”、“笑”的支配,而是分別表示“在秋風中動”、“在春風中笑”的意思。這類情況在詩詞中比較常見,例如:杜甫《秋興》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朝暉中千家山郭靜,日日於江樓翠微中坐。)李商隱《安定城樓》詩:“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永憶江湖白發時歸。)都是同類的例子。

其他:蘇軾《念奴嬌》詞:“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應笑我多情。)如毛澤東詞“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學生可以很快重排為“寒秋,(我)獨立(於)橘子洲頭,(看到)湘江北去”;更為典型的、學生再熟悉不過的“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學生亦能很快重排為“欲目窮千裏”。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二、語序顛倒的原因:

第壹、是聲律的要求。初盛唐成熟的“近體詩”和後來的詞曲,除押韻和字數限制外,還要講究平仄的調配和對仗的工穩。為了符合聲律的要求,詩人便不得不在詞序安排上作些變通。

第二、出於修辭上的特殊需要。王維《山居秋暝》詩“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壹聯時說:“按客觀環境中的動作順序,原是‘浣女’之歸造成‘竹喧’;漁舟之下導致‘蓮動’。但如果就這樣呆板地鋪敘直陳為‘浣女歸喧竹,漁舟下動蓮’,那麽畫面中心就歸結於被動因素‘竹’和‘蓮’——這是動作過程的終點。由於動作至此終結,畫面也便歸於靜止。”現按詩中順序的安排,“‘竹喧’、‘蓮動’便成為‘浣女’、‘漁舟’入畫的引子。於是畫面中心移到了動作的主動因素‘浣女’、‘漁舟’上。‘浣女’、‘漁舟’之動,不僅遠比‘竹’、‘蓮’之動鮮明可見,而且它們作為動作的起點和動力,使過程得以不斷持續。這就大大增強了畫面的動作性、鮮明性。”

其實,詩詞曲中特殊詞序的出現,聲律的要求和修辭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如王昌齡《從軍行》、杜甫《春夜喜雨》二例,定語“孤城”挪前而“錦官城”移後,除了為符合七絕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還在於突出和強調玉門關所處孤立突兀的地勢以及春雨後詩人想象中繁花墜落的景象。

三、啟發學生思考,分別舉例說明。

a.定語挪前。王昌齡《從軍行》詩:“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門關,為“玉門關”的同位性定語,現卻被挪在動詞“遙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誤解為站在另壹座孤城上遙望玉門。劉叉《從軍行》詩:“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聞橫笛聲)都是同類的例子。陸遊《晝臥》詩:“香生帳裏霧,書積枕邊山。”(帳裏生香霧,枕邊積書山。)

b.定語挪後。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我欲因之夢吳越,壹夜飛渡鏡湖月。”意即“壹月夜飛渡鏡湖”。“月夜”這個偏正詞組本為句首的時間狀語,現被分拆為二,定語“月”遠離中心語而居於句末,仿佛成了賓語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飛渡”的顯然只能是“鏡湖”,而不可能是“月”。又《春夜喜雨》詩:“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錦官城花重)

四、講解第三方面:註意詩詞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聯想去填補詩人留下的空白。

金開誠先生指出:詩詞賞析始終離不開壹個“想”字。吳世昌先生也說,讀詞須有想象。在詩詞鑒賞中,根據詩詞所規定的“再造條件”進行再造想象,可以補充詩人有意留下的空白,還原詩歌的場景,獲得更高的審美享受。這是詩詞欣賞的必要環節。詩詞的省略跟意象的組合有關。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壹種題目。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明明是三番問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對話,作者采用答話包孕問話的方法,精簡為二十個字。這就有如電影裏蒙太奇手法,壹個意象接壹個意象,壹個畫面接壹個畫面,鏡頭之間留下大量的空白,讓我們的讀者根據生活的邏輯、經驗的積累、自身的修養去補充完善。

其實,中國古典詩詞意象的組合,借助了漢語語法意合的特點,詞語與詞語之間、意象與意象之間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連接作用的詞語。例如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用的是“明月”、“清風”這樣慣熟的詞語,但是,當它們與“別枝驚鵲”和“半夜鳴蟬”結合在壹起之後,便構成了壹個聲色兼備、動靜鹹宜的深幽意境,人們甚至忽略了這兩句的平仄和對仗的工穩了。“月”和“驚鵲”,“風”和“鳴蟬”並非事物的簡單羅列,而是有著內在的聯系和因果關系的。)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雲:“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杜甫《春日憶李白》雲:“何時壹樽酒,重與細論文?”故人相見,或談心,或論文,總是要吃酒的。僅用“壹杯酒”,就寫出了兩人相會的情景。

再試想,要用七個字寫出兩人離別和別後思念之殷,也不那麽容易。詩人卻選了“江湖”、“夜雨”、“十年燈”,作了動人的抒寫。“江湖”壹詞,能使人想到流轉和飄泊,杜甫《夢李白》雲:“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夜雨”,能引起懷人之情,李商隱《夜雨寄北》雲:“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在“江湖”而聽“夜雨”,就更增加蕭索之感。“夜雨”之時,需要點燈,所以接著選了“燈”字。“燈”,這是壹個常用詞,而“十年燈”,則是作者的首創,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聯綴,就能激發讀者的壹連串想象:兩個朋友,各自飄泊江湖,每逢夜雨,獨對孤燈,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這般情景,已延續了十年之久!、陸遊的《書憤》“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又如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全部是名詞的連綴,“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卻有壹種內在的深沈的聯系,似離實合,似斷實連,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創造的可能。杜牧《過華清宮》後兩句:“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壹騎紅塵”和“妃子笑”之間沒有任何關聯詞,直接拼合在壹起。可以說是“壹騎紅塵”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說是妃子在“壹騎紅塵”之中露出了笑臉,好像兩個鏡頭的疊印。兩種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確切。詩人只是把兩個具有對比性的意象擺在讀者面前,意象之間的聯系既要妳去想象、補充,又不許將它凝固起來。壹旦凝固下來,就失去了詩味;而詩歌的魅力,正在詩的多義。再如歐陽修的《蝶戀花》:“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門掩”和“黃昏”之間省去了聯系詞,可以理解為黃昏時分將門掩上,也可以理解為將黃昏掩於門外,又可以理解為,在此黃昏時分,將春光掩於門外,或許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婦有壹個關門的動作,時間又是黃昏,這個動作就表現了他的寂寞、失望和惆悵。

五、布置作業(略)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鑒賞詩詞語言·總體的語言特色

壹、教師指導,學生舉例闡釋。

(壹)清新

《名師手把手》上講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清新壹般是用在寫景詩中,壹般詩風比較亮麗,語言比較通俗,比喻新穎獨到,包含著作者的喜悅之情。清新之風常見於以下壹些人詩中。壹是大部分山水田園詩人,陶潛的詩特點主要在平淡,有時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維,孟浩然的詩則相對比較清新。

1、王維:唐代詩人,畫家。開元九年(721)進士,因通音律授大樂丞。不久謫濟州司倉參軍。開元二十二年,被張九齡擢為右拾遺。二年後九齡罷相,他倍感沮喪,有歸隱心。40多歲時,先後隱居終南山和輞川,亦官亦隱。思想日趨消極,佛教信仰日益發展。安史之亂中被俘,被迫做偽官。亂平,降為太子中允。後復累遷至給事中,以尚書右丞終,世稱王右丞。王維詩現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壹類成就最大。名作如《終南山》、《漢江臨泛》、《山居秋暝》、《青溪》、《過香積寺》、《輞川集》20首、《贈裴十迪》等。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或靜謐恬淡,或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表現了詩人對現實漠不關心甚至禪學寂滅的思想情緒。加之藝術技巧很高,頗為後人所推崇。王維送別、紀行壹類詩中,常有寫景佳句,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歷代傳誦不衰。

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對自然美的感受獨特而細致入微,筆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韻,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長,色彩鮮明優美,極有畫意。他寫景動靜結合,善於細致地表現自然界光色和音響變化,他的寫景詩,常用五律、五絕,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舒緩,宜於表現山水幽靜和心情恬適。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揚了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而獨樹壹幟,使山水田園詩成就達到高峰,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王維其他方面也有佳作。有的反映軍旅和邊塞生活,有的表現俠義,有的揭露時弊。壹些贈別親友和寫日常生活的小詩,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沈子福歸江東》等,古今傳誦。這些小詩都是五絕或七絕,情真語摯,不用雕飾,有淳樸深厚之美,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相媲美,代表盛唐絕句最高成就。他的應制詩、唱和詩及宣揚佛理的詩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王維五律和五、七絕造詣最高,亦擅其他各體,在唐代詩壇很突出。其七律或雄渾華麗,或澄凈秀雅,為明七子師法。七古形式整飭,氣勢流蕩。散文清幽雋永,極富詩情畫意,如《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王維生前身後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詩佛”美稱。對後人影響巨大。

正是由於他常以壹位禪者的目光覽觀萬物,才使他的詩有了壹種其他詩人所難以企及的靜美、澄曠、寂悅。特別是他在描寫大自然中壹剎那間的紛紜動象,是那樣的清凈與靜謐,禪韻盎然,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鳥鳴磵》)“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榴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欒家瀨》)以及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蕩滌讀者之胸襟,給人以恬淡寧和的無盡遐思。

2、孟浩然

唐代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前半生主要居家侍親讀書,以詩自適。曾隱居鹿門山。40歲遊京師,應進士不第,返襄陽。在長安時,與張九齡、王維交誼甚篤。有詩名。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而亡。孟浩然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題材不寬,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雖不無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並稱,其詩雖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造詣,而且是繼陶淵明、謝靈運、謝眺之後,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孟詩不事雕飾,清淡簡樸,感受親切真實,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淡而有味,渾然壹體,韻致飄逸,意境清曠。孟詩以清曠沖淡為基調,但沖淡中有壯逸之氣,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壹聯,精力渾健,俯視壹切。但這類詩在孟詩中不多見。總的來說,孟詩內容單薄,不免窘於篇幅。現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詩263首,但竄有別人作品。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壹片,這是壹幅優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這裏有清新的泥土味;這裏有強烈的生活感。這裏“淡到看不見詩”(聞壹多《孟浩然》),但是深深融在整個詩作的血肉之中的不乏恬淡的藝術美更不乏淳樸的生活美。孟浩然在這裏仿佛尋找到了壹種皈依的感覺。詩人終於將那政治追求中遇到的挫折,名利得失全部忘掉了,甚至連那隱居中孤獨抑郁的情緒也徹底丟開了。思緒終於舒展了,甚至詩人的舉措也都靈活自在了,自然在這裏顯示了它的征服力。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四句詩是孟浩然藝術境界和精神境界俱臻化境之作。“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王國維評價李煜的詞“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孟浩然這兩句詩裏面也有壹種極大極深的感情蘊涵著。“他的情與萬物的情有壹種***鳴”,有壹種對宇宙對人生的深厚的同情。這首詩表現最高的玄心,亦表現最大的風流。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孟浩然是幸福的,他把自己的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化到了天地境界,由我達到了無我,盡管這期間他甘苦備嘗,但終於苦盡甘來。

(二)平淡

平淡不同於平庸與淡而無味,是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的語言說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說往往平淡而有思致。正如王安石所說: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平淡首推陶淵明,能夠把詩寫到平淡的人不多,李煜的詞絕對不是平淡,相反,帶有壹種強烈的感發的力量。

(三)絢麗

比如錢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琢春泥。

李商隱的詩歌不但絢麗,而且朦朧晦澀,李賀的詩也比較絢麗乃至於奇麗。

李商隱,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子。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屬河南)。初學古文。受牛黨令狐楚賞識,入其幕府,並從學駢文。開成二年(837),以令狐之力中進士。次年入屬李黨的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府,王愛其才,以女妻之。因此受牛黨排擠,輾轉於各藩鎮幕府,終身不得誌。李商隱詩現存約600首。其中政治詩感慨諷諭,頗有深度和廣度。其詠史詩托古諷今,成就很大。這類詩往往譏刺前朝或本朝君王的荒淫誤國,也有的則借詠史寄托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這類詩多用律絕,截取歷史上特定場景加以鋪染,具有以小見大、詞微意深的藝術效果。名作如《隋宮二首》、《南朝》。他的抒情詩感情深摯細膩,感傷氣息很濃,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登樂遊原》)。李詩抒情,較少直抒胸臆,而特別致力於婉曲見意,其詩往往寄興深微,余味無窮。但刻意求曲有時也帶來晦澀難懂的弊病。他的詠物詩體物工切,摹寫入微,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畫和環境氣氛的渲染,表達事物的內在神韻,寄寓作者的情懷。無題詩是李商隱的獨創。它們大多以男女愛情相思為題材,情思宛轉沈摯,辭藻典雅精麗。如“昨夜星辰昨夜風”、“相見時難別亦難”二首。也有的托喻友朋交往和身世感慨,如“待得郎來月已低”和“何處哀箏隨急管”二首。還有壹些詩寄興難明。李商隱詩歌的基本風格是情深詞婉,能於麗中時帶沈郁,流美中不失厚重,對後世的詩壇和詞壇影響很深。其詩繼承面較廣。其七律成就最高,繼承了杜甫精嚴頓挫的特點,又融合了齊梁詩的艷和六朝民歌的清麗,以及李賀詩的幻想象征手法。

李賀:李賀詩歌的總體特征,前人有的評,那就是奇詭瑰麗。李賀詩歌美學的別壹個特征是藝術形式上的鮮明創造性、獨特性、陌生化美學效果的追求。這主要表現在用詞求生、求冷求硬,立意新奇不俗,章法奇突跳蕩,境界惝恍朦朧四個方面。李賀詩歌中,少有前人用過的熟詞熟字,他的選詞用字,總是務求給人以陌生感。。這種陌生感即體現在他多用許多冷色調的字和帶有硬性基質的詞匯。壹些字如“泛”、“凝”、“幽”、“淚”、“冷”、“苦”、“驚”、“血”頻頻在詩中出現。色調的冷是它們的***同特征。在冷色調字眼的使用中,我們見出詩人的力避陳言的用心和獨特的詩情。這種獨特即是表現了他的淒惋哀愁的思考,使得詩歌總能使人體會到詩人情思的冷僻,清冷的意象使得詩歌境界異常清幽。

(四)明快

就是不繞彎子,壹語道破,壹語中的。明快莫過於白居易了。

其他如含蓄簡潔也不是那壹個詩人所獨有的,大部分詩人多多少少都有壹些而已。事實上,在做題的時候,我們往往不能單獨析出壹個特點,而往往連在壹 起說,比如簡潔明快,清新平淡等等。

二、布置作業(略)

第四課時

教學要點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

壹、教師指導。

☆憂國傷時

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反映離亂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

對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