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薛寶釵為什麽會成為賈寶玉、林黛玉之間的愛情第三者?

薛寶釵為什麽會成為賈寶玉、林黛玉之間的愛情第三者?

熟悉紅樓的讀者都知道,曹公沒有閑筆。書中的每壹個人物,無論多小,都被曹公刻畫的惟妙惟肖,更何況書中的兩位女主角。

書中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描寫都是通過對比進行的。從黛玉進賈府,薛寶釵進京,到薛寶釵結婚當彩禮,林黛玉燒稿,打破了她的癡情。沒有了林黛玉的陪伴,薛寶釵的“地位”在1998年後急劇下降。回過頭來看,1998年以後的每壹次,幾乎都是對賈府衰落和賈府人個人命運的告白。薛寶釵的女主角光環突然消失了。嫁入賈家,漸漸成了棄婦,與“寶釵”時的情形大相徑庭。

“簪花吞蝶”的情節在小說中出現了27次。當時薛寶釵的心已經萌芽,在賈府的地位也蒸蒸日上。可謂是賈府的燙手山芋。請問賈府裏哪個夫人能做到“反客為主”,只有薛寶釵。這個情節似乎與薛寶釵的“冷”性格格不入,但曹公的“反筆”寫作在這裏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眾所周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緣分是註定的,之前有過壹段先天性的愛情“木石聯盟”。曹公自然讓林黛玉進了賈府,見到了賈寶玉。他們相愛了,上演了壹場感人的愛情悲劇。

但薛寶釵和賈寶玉的相遇,或多或少是偶然的。薛寶釵沒有去北京,進入賈府,更不用說見到了賈寶玉。她真正的目的是進京參選,希望成為宮中女史,最終有機會晉升為公主,成為賈元春那樣的人物。這是她的人生理想。

但也是天意,誤進了賈家,遇到了賈寶玉。這是壹個偉大的景象。賈寶玉身上恰好有玉,她身上恰好有金,而就在她人生的“告誡”中,壹個和尚說,她只有遇到玉,婚姻才能發生。剛入宮也是黃,待在賈府也是不錯的選擇。反正自從父親去世後,薛家今非昔比,只是在走下坡路,留在賈府旁邊的京師也是薛家壹個不錯的選擇。

薛寶釵的壹生也充滿了巧合。她和賈寶玉的共同關系,和曹公的努力,也是苦心經營培養出來的又壹個人間悲劇。

薛寶釵進入賈府以來,心胸開闊,獲得了從上到下的壹致好評。那麽薛寶釵對賈府有什麽樣的期待呢?薛寶釵當然不會表白,但曹公通過“壹寶簪捉蝶”的情節幫她表白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壹寶壹蝶”是壹種積極的人生態度,符合人往高處走的道理。也就是說,寶釵本來是去瀟湘館找林黛玉的,賈寶玉進去了,她自己就回避了。剛想抽身回去,便道:

突然看到前面有壹對玉蝴蝶,大如團扇,迎風飛舞,十分有趣。寶釵想跳進去玩,就從袖子裏拿出扇子,跳到草地上。只見壹對蝴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披著柳,要過河。寶釵被人反牽著,壹路躡手躡腳地走到池邊的滴水亭,汗流浹背,氣喘籲籲。寶釵無心壹跳,剛要回來,只聽滴滴翠庭裏有人說話。

這個情節似乎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薛寶釵遇到賈寶玉,然後落選。壹個想成為“費陽”的人偶然誤入賈府,遇到壹樁好姻緣。所以“壹寶簪捉蝶”的意象之壹,是薛寶釵偶然的人生機緣,而在這個機緣中,比起錯過的人生理想,嫁入賈府也是人生中不錯的選擇。

薛寶釵壹直把振興家庭作為自己的使命。她爸爸小時候教她讀書寫字,她小時候很固執。她也讀《西廂記》等書。但自從父親去世後,她不再專註讀書,關註計劃生育等事情,開始為母親分憂。

她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在30次裏,寶釵表達了她的無奈。“我長得像費陽,但是我沒有壹個好哥哥。我可以做楊郭忠。”她對自己的個人能力持積極態度。可想而知,父親去世後,她幫母親處理了壹大堆家務,壹個未婚的女兒如此大張旗鼓地參與家務,都是因為薛蟠的無能。除了制造麻煩,她只是在做愛。

她決心犧牲個人幸福來振興家庭。怎麽選宮,怎麽留在賈家,都是算計好的。所以“壹個寶藏少女撲向壹只蝴蝶”的情節,透露出她人生的偶然性,看似隨波逐流,實則自有打算。她不僅想“跳”向這個新目標,還希望得到壹個滿意的結果。

那麽薛寶釵到底愛不愛賈寶玉,我們再來看“寶釵蝴蝶飛”這個形象中的形象。

在壹部充滿愛情,有著“撲蝴蝶”良好形象的小說中,人物的言行應該是有特點的。紅樓裏,薛寶釵最大的特點是理性,反應就是表面上的“冷”字。壹向沈穩拘謹的薛寶釵突然有了少女心,追蝴蝶,真的很不尋常。

在古代文學中,尤其是宋代以後,“撲蝶”是常見的意象或場景,無論是詩詞、小說還是戲曲繪畫。

蘇軾《蝶戀花》配《蝴蝶飛西園》。花開花落,相思漸消。”王的《寒窗鎖子甲》有“蝶戀花影,懼讀詩。“試著靠他和流水送愛,回春不會更遠。湯顯祖《花朝》有“妒花風波怕難賣,我將蝶飛去。“諸如此類,這些詩從不同角度寫的都是撲蝶之趣,但都有壹個共同點,就是都與相思之情有關。可見古人習慣用“振翅蝴蝶”來表達男女之間的相思之情。

明代高啟的題畫詩《美人拋蝶圖》生動地描繪了美人撲蝶的情景。在戲曲方面,甚至有壹個媒人在《西廂記》中拍打蝴蝶,意在代表崔鶯鶯表達感情,暗示愛情的開始。就連《金瓶梅》裏的潘金蓮也撲向蝴蝶,而且不止壹次,兩人都導致了潘金蓮和陳京基的曖昧關系。於是,古人習慣於把“捉蝴蝶”的場景與含蓄的愛情放在壹起,甚至在愛情中達到了瘋狂的境界。

所以,通過對古人“捉蝶”場景的解讀,不難看出曹公在這裏運用這壹場景的用意。“寶釵捉蝶”象征著她萌芽的心,她那顆雪壹樣的心,在面對人性中的情欲和人的本能時,控制不住自己。她無可救藥地愛上了賈寶玉。

中國文學中的“蝴蝶”意象也有著特殊的含義,也是古詩詞中的常客。在的兩個關於寒食的故事中,有“舞愛蝶,鳴聽多鶯”,在文的《寒食前的感覺》中,有“纏綿的蝴蝶,困倦的鶯聲”,在範成大的《午後的靜坐》中,有“不如放飛的蝴蝶,做壹場清風”,等等。

可見“飛蝶”不僅代表愛情,也象征有壹個美滿的結果。小說中,扇子般大的“飛蝶”引著薛寶釵走向滴滴亭,只是寶釵對愛情渴望的外化,還包含了她希望自己的愛情像任何壹個小女兒壹樣完美。

無獨有偶,在滴滴館裏,薛寶釵也聽到了壹個關於她年幼兒女私情的故事,由此引發了壹場為金蟬陷害黛玉的爭議。其實這件事本來就和林黛玉有關,不存在所謂的“誣陷”。

兒女私情在薛寶釵眼裏是醜惡的,但她卻在無意中成了“偷聽者”,這與她扮演的“闖入者”角色如出壹轍。在她看來,林黛玉是她與寶玉“金婚”的最大障礙。在她的意識裏,林黛玉已經深入骨髓,以至於她潛意識裏想到的第壹個人就是林黛玉。

所以林黛玉在這個情節裏並不冤枉。此時此刻,對於薛寶釵來說,她所有的嘲諷不過是壹種“報復”,也意味著薛寶釵正式向林黛玉宣戰。

在接下來的28次中,我們看到薛寶釵光明正大地戴上了賈元春賞賜的馬麝串。要知道,她以前是要避諱的,這次賞了和寶玉壹樣的東西,卻光明正大的拿出來了。然後第30次,我借了壹把扇子,拍了兩下羞辱寶黛,要知道她羞辱的是寶黛之間神聖的愛情。

綜上所述,通過《寶釵成蝶》的情節,結合小說前後的情節,不難得出壹個結論,薛寶釵進入賈家,愛上賈寶玉,無意中成為寶釵愛情的介入者,走上了壹條不歸路。雖然她壹直以理性冷靜的外表和冷香丸控制著自己的情欲,但在“壹個寶釵拍死壹只蝴蝶”的情節中,她還是表現出了女兒的內心。

薛寶釵很喜歡賈寶玉。與黛玉對寶玉直白熱烈的愛相比,寶釵的愛充滿了含蓄、低調、內斂。她不僅崇拜賈寶玉,而且愛他愛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