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今日遭到貶謫,壹走就是壹萬裏,人人都知道去了很難再回來。
出自唐代楊炎《流崖州至鬼門關作》。
原文:
壹去壹萬裏,千知千不還。
崖州何處在,生度鬼門關。
譯文:
今日遭到貶謫,壹走就是壹萬裏,人人都知道去了很難再回來。崖州在什麽地方呢?需要活著度過鬼門關才能到達。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唐德宗時任宰相的楊炎,建中二年(781年)被貶崖州司戶道中(未到達海南),作了這首《流崖州至鬼門關作》詩。
海南地處邊陲,古時地方荒僻,歷代封建統治者把它作為遠貶“罪臣”的流放地,古代貶官文學成為海南文學的壹大特色。
唐代是我國詩歌極盛時期,被貶到海南的朝官名仕,多用詩詠海南風物抒發自己心中的情結。這首詩是詩人遭到貶謫流放崖州,途徑鬼門關時所作。
詩人被貶,心知到了海南這蠻荒之地,恐怕就回不去了,海南險惡的環境躍然之上。接著寫到達崖州還要度過鬼門關,而能不能活著度過鬼門關也不知道。表達了詩人悲傷苦痛的心情。
全詩無壹句寫景,卻用貶謫之人“千不還”和“生度鬼門關”襯托出道路的艱難,將崖州和鬼門關的險惡環境展現的淋漓盡致,更充分表達了作者遭到貶謫的悲傷和生死未蔔的憂愁。
人民日報--瓊島尋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