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之父”鄧稼先,當年就是總指揮。每次核試驗,他都要帶頭鉆到巷道裏取樣,甚至去沙漠裏尋找原子彈爆炸後的碎片。由於當時防護條件差,他的身體長期遭受過量核輻射。65438年至0986年,鄧稼先因全身輻射導致大量溶血性出血,被迫住進北京某醫院。
住院期間,他的好朋友楊振寧來看望他時,問他:“妳研究原子彈,國家給了妳多少獎金?”鄧稼先回答:“原子彈是10元,氫彈是10元。”原子彈爆炸成功時,國家給的獎金是1萬元,加上單位給的10多萬元,最後分1元、5元、3元三檔分發給當時從事研發的科研人員。鄧稼先拿了10元。
這個獎金,現在看來,真的很可憐,不值壹提。但重要的是,贏家的重點不在這裏,而是“誌存高遠”。鄧稼先的感人事跡和精神境界為此做了明確的註腳。
妳還年輕,所以不能去。
有壹次,飛行試驗時發生降落傘事故,原子彈掉在地上裂開了。鄧稼先深知危險,卻自己壹把抓住,把破碎的原子彈碎片拿在手裏仔細檢查。作為醫學教授,他的妻子知道他“持有”已破解的原子彈,並強迫鄧稼先回京檢查。發現他的尿液中有放射性物質,肝臟受損。
隨後,鄧稼先仍堅持返回核試驗基地。掙紮的時候,他堅持自己裝,第壹次以院長的權威命令身邊的人:“妳們還年輕,不能走!”"
“兩彈壹星”創始人鄧稼先抱著“科技救國”的信念,刻苦學習,走上了壹條輝煌的成功之路。
3、幾雙尼龍襪和壹頭知識
1950年8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9天後,鄧稼先婉拒了導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在北京外事部門的招待會上,有人問他帶回了什麽。他說:“我給父親帶了幾雙中國在我眼皮底下生產不出來的尼龍襪,還帶了壹腦袋關於原子核的知識。”在隨後的八年裏,他研究了中國的核理論。
4.“無為”之父
女兒鄧誌典不到十五歲,就去了內蒙古建設兵團。多少父母都在擔心壹個女孩獨自離家,去千裏之外的陌生地方。鄧誌典到內蒙古後,被分配到壹家紙箱廠當了四年工人。
期間,鄧稼先在壹次核試驗完成後,放棄了回北京休息的機會,坐了幾天幾夜的火車,走了二十多裏路去看望女兒。他帶了幾聽肉罐頭去支甸,那是他在戈壁灘上攢下的營養品。看到女兒狼吞虎咽的樣子,他心裏有點苦。
作為鄧稼先的“國寶”,有很多方法可以把女兒找回來,但他沒有。按照政策,他的女兒是研究所裏最後壹個回京的。回城後,誌典成了壹家皮革廠的普通生產工人。
5.請記住我的父親委托科學為國家服務。
鄧稼先從小在父親的引導下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他用自己的親身行動詮釋了“忠孝”的內涵。
北京淪陷後,日軍強迫市民和學生舉行集會遊行慶祝勝利。還在讀書的鄧稼先氣得把旗子撕了,扔在地上,又踩了上去。這件事被校長知道後,雖然支支吾吾,但鄧稼先在北京待不下去了,家裏安排他去昆明繼續讀書。
臨行前,父親告訴他:“妳以後壹定要學科學,學科學對國家有用。”這句話牢牢地印在他的腦海裏,成為他壹生的追求。之後,鄧稼先就讀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新中國成立前夕,他留學美國,日夜苦讀。只用了壹年零壹個月就看完了所有的學分。他獲得博士學位時才26歲,被稱為“娃娃醫生”。剛拿到學位9天,他就毫不猶豫地放棄了深造的機會和國外的優厚條件,立即動身前往自己壹窮二白的祖國投身建設。
參考資料:
鄧稼先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