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五月,南京失守,福王政權至此結束,陳子龍避地泖濱。有舊友陳洪範時已降清,派人招撫他和夏允彜,夏允彜抗辭答之,陳子龍則避而不見。又有故明參將洪恩炳,與陳子龍“素執弟子禮”,亦降清,自稱“安撫使”路過松江求見,陳子龍亦拒之門外,矢誌堅持抗清立場。閏六月,江南各郡“競起兵為恢復計”,組織義軍,掀起轟轟烈烈的抗清運動。松江府籍的故明官員也同樣在城內募兵抗清。這時,陳子龍與徐孚遠及陳湖義士集眾千余人駐紮陳湖,伺機起兵。夏允彜致書聯絡吳淞副總兵吳誌葵、參將魯之玙率水師三千自吳淞入泖湖,總兵官黃蜚率船千艘、水師二萬人由無錫到此會合。是月初十日,陳子龍設明太祖像誓師起義,原明兩廣總督沈猶龍稱總督兵部尚書,陳子龍稱監軍左給事中,軍號“振武”。陳子龍所集義兵,雖有千余之眾,但“餉無所辦”,且多泖濱漁人,不知紀律,未嘗作戰,甚不堪用,與吳誌葵水師進攻蘇州失敗。黃蜚不聽陳子龍的勸阻,將二萬水師移營黃浦江,因沿途水道狹隘,不利旋轉,單行數十裏,首尾不相應,僅支撐兩月,亦被清軍擊敗。八月三日,松江城陷,沈猶龍等皆陣亡。陳子龍在城西遇清兵,得逃脫,攜家走昆山。夏允彜投水死。
繼而,陳子龍避難青浦縣金澤,最後隱姓埋名入嘉善縣陶莊水月庵,托為禪僧,取名信衷,字瓢粟,號潁川明逸。在此,他與庵僧衍門同研佛學,並完成自撰《年譜》。
弘光元年六月,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閏六月,唐王朱聿鍵稱號於福州。魯王命陳子龍為兵部尚書,節制七省軍漕;唐王授其兵部左侍郎、左都禦史。
自清軍破揚州以後,吳江進士吳易與同邑舉人孫兆奎等***組“白腰黨”,起兵抗清,聚眾千余,結營太湖,出入無常,連攻嘉善。順治三年(1646)春,又與蘇州清兵戰於吳江汾湖(分湖),大敗清軍,“斬獲過當”。陳子龍向魯王報捷。魯王封吳易為“長興伯”,命陳子龍視師浙、直。五月,陳子龍監臨吳易義師。後,陳子龍見其“輕敵,幕客皆輕薄之士,諸將惟事剽掠而已,師眾不整”,“軍紀日弛”,遂與之斷絕關系。至秋天,吳易被執,義師失敗。此時陳子龍因為“復明”大業不成,經常沈憂咤嘆,至廢寢興。及聞浙東、福州失守,“誌不欲生,孤筇單襆,混跡緇流”。泣然曰:“茫茫天地將安之乎,惟有營葬大母歸死先壟耳。”即於七月遣家歸裏,十壹月,殯葬祖母於廣富林。並作長書焚夏允彜墓前,“述己所以未死之故,期不負夏公”。順治四年(1647)初,在廣富林家居時,念生平知友如夏允彜輩壹時零落殆盡,周立勛之死亦已數年,而喪未舉,慨然曰:“我死,誰為了此事者。”遂捐地葬之。三月,會葬夏允彜,陳子龍賦詩二章,又作《寒食》、《清明》二詞,此系其生前最後留下的文字。
清松江提督吳勝兆,遼東人,以降將從征到江南。他的幕僚皆吳越之人。順治四年四月,吳勝兆因為與江寧巡撫土國寶有矛盾,總督軍務招撫江南經略使洪承疇又劾其濫收吳易“白腰黨”降卒,遂密謀策劃起兵反清。他的部下、長洲縣諸生戴之儁是陳子龍的舊識,積極支持吳勝兆起兵,並微服私訪陳子龍,壹再請求陳子龍寫信聯絡黃道周(黃系陳座師)族子、魯監國舟山守將黃斌卿率舟師為外應。陳子龍認為:黃等“虛聲寡信,事必不濟”,沒有答應戴的要求,並說:海舶往來,不乏信使,妳等好自為之,我決不阻攔。戴即離去,“自是不復相聞矣”①。是月十六日,吳勝兆未舉兵而事泄被捕,入獄窮治。清軍誣陳子龍與吳“***謀”①,遣兵捕之。陳子龍易姓李,改字大樽,先潛匿嘉定侯岐曾仆劉馴家。後又逃至其婿昆山顧天逵兄弟處。時,清江寧將軍巴山、操江都禦史陳錦和江寧巡撫土國寶陰謀乘吳勝兆事,“盡除三吳知名之士”,而以陳子龍為首。五月初,他們派出兵丁五百,手挾弓矢,如臨大敵,在蘇松壹帶大肆搜捕達五六日之久。最後由於陳子龍仆人不慎泄露住處,陳子龍在吳縣潭山顧天逵祖墓被捕。巴山等人對他進行審訊,他“植立不屈,神色不變”。陳錦問他為何官?曰:“我崇禎朝兵科給事中也。”又問:何不剃發?曰:“吾惟留此發,以見先帝於地下也。”又問,陳子龍凜然挺立,拒不回答。乃執之舟中,令卒守之。
五月十三日(6月15日),陳子龍被押往南京,在途中經松江境內跨塘橋時,他乘守者不備,突然投水以死,撈起時已經氣絕,清軍還殘暴地將其淩遲斬首,棄屍水中。時年四十歲。次日,陳子龍門生王沄、轎夫吳酉等在毛竹港找到他的遺體,具棺埋葬。清乾隆中,謚“忠裕”。
陳子龍不僅是明清交替時壹位不屈的抗清勇士,而且在當時的文壇上也頗有名望。他“生有異才,工舉子業,兼治詩賦古文,取法魏、晉,駢體尤精妙”②,七律詩更有特色和成就。雖然他有復古的思想和主張,但他特別強調文學創作的社會意義,是結束明代復古派詩歌創作的最後壹個大詩人,也是開創清初詩歌抒寫性情、反映現實新風較早的壹個大詩人①。他生前所寫的各種體裁的作品,多數收集在清嘉慶八年(1803)刊行的《陳忠裕公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