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明朝是否有意美化胡宗憲?

明朝是否有意美化胡宗憲?

其實沒錯,是有點刻意,但無論這部劇怎麽美化,都改變不了他會死的結局。就算胡宗憲使出渾身解數,也逃不掉!

甚至嚴嵩最後壹次見嘉靖皇帝時,還遞給他壹張單子,說:

“有的人受到天譴,有的人希望皇帝拯救!”

在這份名單中,第壹位是胡宗憲,曾經的門生,支持東南剿倭大業。事實上,胡宗憲的命運並沒有就此止步。當嚴世蕃、羅龍文等人被搶時,胡宗憲也受到牽連。

嘉靖四十四年十壹月,也就是劇中哈利進京四個月後,當大家都在抄雁蕩的錢時,胡宗憲在獄中自殺,留下壹行詩句:

“寶劍埋在冤獄,忠魂繞白雲。”

讓我們把重點放在胡宗憲是如何壹步壹步走進墳墓的。

壹,

劇中表現堪稱完美的胡宗憲,從浙江巡撫、巡撫做起,是兩京十三省最大的政府官員。

作為燕黨的中堅力量,他受到嘉靖皇帝和嚴嵩的高度重視,甚至對對面的清廉黨也有很高的評價,甚至朝廷形成了壹種* * *學問:

“朝廷壹日不能無東南,東南壹日不能無胡宗憲!”

我們來分析壹下頂級謀士胡宗憲是如何壹步步被逼到絕路的。他有解決辦法嗎?

壹切的根源在於嘉靖朝的財政危機。危機的始作俑者是嘉靖皇帝。由於他的揮霍無度和嚴格的黨內腐敗,國庫空虛。清廷壹直盯著赤字,嚴世蕃壹直責怪嘉靖皇帝。經過多方權衡,嚴嵩提出了“改米為桑”的國策。

從我們現在來看,這個政策絕對是好的,只要執行得當,完全可以緩解金融危機。

胡宗憲沒有制定政策的權限,但他是國家政策的真正執行者。他生活的浙江,有七山兩水壹分田。國家的稻改桑政策不可能在壹年內順利實施,桑樹壹年也長不起來。

為什麽溝通很重要在這裏體現出來。嚴世蕃不斷催促,禹又派了壹個譚綸來搗亂。在嚴世蕃看來,胡宗憲提出暫緩實施“改米為桑”是改頭換面。顏不信任他,譚綸壹直在拉攏他。連嘉靖皇帝都懷疑他是個遊俠。

第二,

他手下的省官模棱兩可,手下的人開始小動作,導致他的下屬在沒有告訴胡宗憲的情況下,玩了壹場“毀堤淹田”的遊戲。

閻黨這邊在極力逼民就範,而清派這邊在拍手叫好,希望以此為工具扳倒閻黨,甚至希望浙江越亂越好。

胡宗憲在救災現場說過壹句話:

“百萬人生,千年之罪!”

這個時候,胡宗憲是最難熬的。作為浙江省省長和壹把手,他勢必要為這場人禍負責。如果不能當機立斷,朝廷的嚴黨和清派就會拿浙江人當籌碼,互相掐。黨爭壹起,天下大亂,浙江再受波及,敵人蠢蠢欲動,東南不保,明朝不保...

於是胡宗憲含淚斬了杭州知府馬寧遠和建德、淳安兩個縣令,再加上太監李璇,他們四個就成了黨爭下的第壹批炮灰。

胡宗憲第壹時間到北京報到,掩蓋了“毀堤淹田”的真相,承擔了全部責任,辭去浙江巡撫,成功避免了第壹次黨爭。

胡宗憲離京壹心抗日,嘉靖帝與呂方有過壹次談話。其實,在評價胡宗憲的時候,呂方就和他媳婦總結過:

“有公公婆婆要孝順,還有老公要照顧,底下還有那麽多孩子要幹活。辛苦了,兩頭不討好。”

這句話也揭示了胡宗憲沒有全力推動“變米為桑”,得罪了嚴世蕃;他沒有讓“毀堤淹田”的事情曝光,他對王禹等人不滿。結果就陷入了單打獨鬥,兩邊都不討好的局面!

第三,

胡宗憲很清楚,要想破局,前提是浙江的老百姓能守得住。如果民不聊生,東南就不會再要胡宗憲了。

胡宗憲知道不會借給他糧食的事實,但他還是不死心,借了。果然,徐階和高拱提出沒有糧食可以借。張甚至走得太遠,甚至說了這樣的話:

“幹脆讓浙江亂起來,就當是我明朝身上的壹塊爛肉吧。等這塊肉爛了,就該擠這個膿腫了。”

走投無路的胡宗憲只身前往江蘇,向昔日好友、應天總督趙貞吉借糧。趙貞吉是真心實意的,明確告訴胡宗憲,江蘇連200條船都弄不到,別說壹百條了,但是形勢不允許,兩頭的人都不讓。

“浙江沒有死人,這事完不了。壹萬人死,十萬人死,壹百萬人也是個數字!”

如果到了那壹步,嚴嵩不會離開胡宗憲,王禹不會離開胡宗憲,嘉靖帝也不得不削胡宗憲。無奈之下,胡宗憲通過戰時臨時配給權向趙貞吉借口糧。

形勢已經爛到根了,顏黨和清派都拿浙江人民當籌碼,坐視不管。只有胡宗憲還在掙紮,不僅是為了人民,也是為了自己的名聲。

他曾經告訴譚綸:

“我的家鄉為我豎起了三座牌坊。我五十多歲了。活到七十歲還能活十幾年。我不會讓家鄉拆了我的牌樓!”

第四,

明知道閻當會倒,胡宗憲為什麽不接王禹幾次伸出的橄欖枝?

他對李時珍說的是:

“老內閣誰都可以去,我胡宗憲不行。”

其實他不知道自己已經倒向了嚴嵩,禹王不會收他,嘉靖皇帝也不會離他而去。總的來說,做壹個惡棍沒有好下場:

“我不壹定要當名臣,但也不能當小人!”

如果沒有哈利,這場危機或許真的可以避免,下壹次嚴打的機會何時出現也是未知。但是情況壹步壹步走向了最糟糕的境地。胡宗憲在鎮壓日本人的同時,浙江爆發腐敗,壹封嘉靖皇帝的密函被招入北京。

這個時候嘉靖皇帝也很為難。在浙江臨時換帥鎮壓倭寇是大忌,但閻黨倒了。他不惜以高官厚祿收買胡宗憲,希望能與嚴黨切割,但未果。

“嚴嵩執政20年,是不是貪,是不是別人打著他的旗號貪,還是他自己有受賄行為。皇上比我更了解他。”

雖然有壹萬個猶豫,胡宗憲還是帶著書去見了嚴嵩,但胡宗憲還是被嚴嵩的表現深深打動了。他再次堅定了維護導師的信念,危機成功化解。胡宗憲留給嘉靖皇帝的印象是“忠君報國”。

但是樓會塌,沒有壹塊磚是無辜的,包括胡宗憲,根本撐不住!

五,

在海瑞和的推動下,浙江的腐敗案仍然走向了對嚴黨最不利的境地。這邊,趙貞吉還在給胡宗憲做工作,坑徽商,那邊,嚴嵩親自發函,要他停止對敵,休息...

站在人生的岔口,胡宗憲瞬間摧毀了自己這麽多年的老師形象,想到了死,以此來維護自己的名臣形象:

“被槍擊,我打算成為我的國家的烈士,以充分忠誠的名義!”

不過被齊大柱等人救了。最後關頭,胡宗憲選擇了民族大義,燒了嚴世蕃的書信,命令泰州取得對敵之戰的勝利,同時也放棄了自己的打算,希望能夠保命。

胡宗憲見過海瑞兩次,壹次在軍營,壹次在海瑞家裏。他第壹次給哈利讀了高岑的壹首詩:

“我是漁夫,也是野人,生活自然悠閑。乍壹看,妳可以在草叢裏狂歌,妳寧願做壹個官員。只說小城市無所作為,公門自有辦法。崇拜州長和鞭打李殊是可悲的!"

最後壹次是在哈利家,我告訴哈利壹個道理:

“皇帝要用的人誰也不能推倒,皇帝不用的人誰也不能保護。”

的確,病愈歸來的胡宗憲後來被嘉靖皇帝召回。從黨崩的那壹天起,胡宗憲就已經預料到了這壹天。

其實從他參加黨爭的那壹刻起,就已經註定了結局。其實誰不是這樣的呢?

、嚴嵩、徐傑、張...壹代又壹代的記錄,壹代又壹代的殺戮,黨羽做了壹批又壹批。都說在樹下乘涼好,可是樹倒了,被壓死在下面乘涼的是人,誰也躲不過。

壹代名臣,有手段有謀略,為民為國死於獄中。都說朝廷壹天離不開東南,可東南離不開胡宗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