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
海水多麽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湧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誌向。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擴展資料:
《觀滄海》這首詩,前六句寫的是實景,而後四句則是曹操的想象,最後兩句跟本詩原文沒有直接關系。這首詩不但通篇寫景,且獨具壹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文學史家的厚愛。
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壹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沈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的。 在這首詩中,情景緊密相連。
作者通過寫滄海,表達了他統壹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並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來抒發情感,寓情於景中,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雖然是在描繪生機勃勃的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
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詩人要統壹祖國的強烈願望。於是借助豐富的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願望。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感情奔放,卻很含蓄。
“日月”四句是寫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孫說曹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沈雄”。《觀滄海》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壹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壹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日月的運行好像出沒於大海的懷抱之中,燦爛的銀河群星好像包孕於大海的母腹之內。請看,這就是大海的氣魄,大海的胸懷。真是太壯觀、太奇偉了。 《觀滄海》是壹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壹中原建功立業的抱負。
百度百科-觀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