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3.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
無端更渡桑幹水,卻望並州是故鄉.(劉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別董大 高 適
千裏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詞義: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壹,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句意:
夕陽西下,黃雲千裏,日色昏昏,北風吹送著大雁,瑞雪紛紛.不要發愁前面沒有知己,天下的人誰不知道妳才藝高超的董琴師.
中心:
這是壹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 前兩句“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裏,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蒙蒙的壹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壹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妳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妳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麽響亮,多麽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拼搏.
楓橋夜泊 張 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詞義:
1.楓橋:橋名,在今蘇州城外.
2.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3.江楓:江邊的楓樹.
4.漁火:漁船上的燈火.
5.愁眠:船上的旅人懷著旅愁,難以入睡.
6.姑蘇:即蘇州.
7.寒山寺:在楓橋西壹裏,因唐初壹個叫寒山的詩僧在這裏住過而得名.
句意:
月亮悄悄地沈落下去,不時傳來烏鴉的啼叫聲,秋霜滿天,我對著江邊的楓樹,江上的漁火,滿腹愁悶難以入眠.夜已經很深了,蒙朧中,蘇州城外寒山寺的鐘聲,飄飄忽忽,悠悠揚揚地傳到我休息的漁舟中來了.
中心:
秋天的夜晚,壹艘遠道而來的客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楓橋邊.明日已經落下,幾聲烏鴉的啼叫,滿天的寒霜,江邊的楓樹,點點的漁火,這清冷的水鄉秋夜,陪伴著舟中的遊子,讓他感到是多麽淒涼.此詩只用兩句話,就寫出了詩人所見、所聞、所感,並繪出了壹幅淒清的秋夜羈旅圖.但此詩更具神韻的卻是後兩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夜的寧靜,更在重重地撞擊著詩人那顆孤寂的心靈,讓人感到時空的永恒和寂寞,產生出有關人生和歷史的無邊遐想.這種動靜結合的意境創造,最為典型地傳達了中國詩歌藝術的韻味.
希望我的幫忙能讓妳采納為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