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的翻譯是:舉起酒杯向同伴勸酒,吟誦《明月》中“窈窕”這壹章。
出處
北宋.蘇軾《赤壁賦》
作品原文(節選)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壹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白話譯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勸酒,吟誦《明月》中“窈窕”這壹章。不壹會兒,明月從東山後升起,在鬥宿與牛宿之間緩步徐行。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水光連著天際。放縱壹片葦葉似的小船隨意漂浮,越過茫茫的江面。浩浩渺渺好像乘風淩空而行,並不知道到哪裏才會停棲,飄飄搖搖好像要離開塵世飄飛而起,羽化成仙進入仙境。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赤壁賦》寫於蘇軾壹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壹——被貶謫黃州期間。元豐二年(1079),因被誣作詩“謗訕朝廷”,蘇軾因寫下《湖州謝上表》,遭禦史彈劾並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幾經重辟”,慘遭折磨。後經多方營救,於當年十二月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這無疑是壹種“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元豐五年,蘇軾於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遊赤壁,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為題的賦,後人因稱第壹篇為《赤壁賦》,第二篇為《後赤壁賦》。
百度百科-赤壁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