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 屈原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gū)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淩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fú)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 身首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本詩開篇描寫了戰爭開始的情景。我們仿佛看到手持鋒利吳戈,身皮犀牛鎧甲的威武戰士,壹個殘酷的戰爭廝殺場面。看到戰車交錯的激烈,嗅到肉搏的血醒;敵軍來勢洶洶,戰旗遮蔽了天日,大隊人馬像烏雲般壓過來;敵我雙方對射,那密集的箭破空亂躥,又紛紛落地,戰士在箭雨中奮勇爭先;敵軍侵入了我方的陣角,進而踐踏了我軍的行列,左右的驂馬或倒地而死,或身受重傷;主將戰車陷入泥土之中,戰馬被繩索絆住;主將仍然錘擊著戰鼓督軍奮勇向前;兩軍廝殺得天昏地暗,上天為之怨恨了,神靈為之震怒了。整個原野(戰場)布滿了戰士們的屍骸……戰爭的嚴酷與悲壯,被詩人表現得淋漓盡致。將士們的犧牲精神,驚天地而泣鬼神。以詩歌的形式表現戰爭場面,雖不如小說那麽具體細致,更不如影視給人以真實的畫面感,但讀者隨著跳躍的詩句,於想象與聯想中結構著壹個又壹個場景,卻也更具自由度。詩人於有限的字句中留給讀者無限的空間,也激發起讀者高昂的情感。我們仿佛聽到了那激戰場面中自始至終回蕩著戰鼓的雷響、戰馬的嘶鳴、兵刃刺耳的對撞、戰士嘶啞的喊殺……仿佛目睹了戰士流出的鮮血,仿佛見到了壹雙雙至死不瞑的雙眸,仿佛感受到那悲壯、慘烈的氣圍,感受到那寧死不屈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戰爭結束了。詩人在後八句中對這些視死如歸的將士寄予了深深的悼念。將士們義無反顧地奔赴戰場,卻壹去不返。曠野茫茫,大路迢迢,沙場之上,他們雖死猶生。想當初,他們持著劍,挾著弓;而如今雖已身首異處,卻仍凜然如生。他們勇敢又有武技;他們偉大的愛國精神,永垂不朽。詩人對他們報以無限的哀悼與崇敬。
此文為悼念為楚戰死的將士.
殤:死在外面,非正常死亡,通常指戰死的人;
國殤:壹般指為國戰死的將士,也可以理解為國家的悲傷,如5'12汶川大地震,舉國降半旗,為死難同胞默哀,5'12國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