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融的月光透過窗臺,癡癡的、柔柔的漫進小屋,漫到她可以去的地方,不留壹絲絲縫隙——我的眼前。她,帶著神秘,帶著浪漫,帶著憂傷,帶著哀怨;把我,帶進悠遠。
自從“床前明月光”惹出思鄉之愁,這愁,便壹直綿綿不絕。背井離鄉的人望著那圓圓的月兒,看著她的淡淡的清輝,鄉愁,便濃濃的散發開來,彌漫他的整個思緒。想起“弄兒床前戲,看婦機邊織”的天倫之樂,便生出“月是故鄉圓”的感嘆......
於是,以月為主題的詩歌散文便屢見於文史;以月光為主題的歌曲更讓人耳熟能詳;還有,還有,以月圓為引子而盼望團圓的人生悲喜劇......
月,伴隨了人類文明歷史,見證了人類文化的盛衰,裝點了普通人的生活,走進了尋常人的家庭。
妳不信麽?就請妳翻翻文學作品吧!久遠的也許不可考,那就看看現在的、妳身邊的——這論壇上就有很多。再不然請妳費心查壹查我們論壇註冊的名字:月色如畫、荷塘月色、藍月亮、小盈月......
而月,並不理會人們贊賞與否,壹如既往的圓著,缺著,來著,走著;靜靜照耀著,冷冷旁觀著,真真見證著......
想起壹句至理名言:“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我知道。
==================================================
小時候的秋天也是家鄉的秋天,總是藍藍的,讓人心醉,偶爾飄過的雲朵,變換著各種圖形,任妳遐想無際。然而中年的秋天也是異鄉的秋天,總是不見那時的思緒。前幾日到臨沂,在高速路上,望著窗外的藍天與白雲,似又回到了童年與故鄉。
秋天象征著成熟,能給人們帶來收獲的喜悅。記得在霜地的黃昏裏,在不遠處的裊裊炊煙裏,抱著又圓又大的地瓜,那心情用現在的話說是多麽的“爽”啊!再大些,用枯葉燒起的黃豆稞裏,尋覓著無盡的秋香,我敢說那是這世界上最美味的豆香!至少在現在的城裏從來還沒有聞到過!
秋天又是“焜黃物華衰”的季節。原本翠綠的樹葉漸漸地失去了生命的本色,在風霜雪雨的侵襲下,壹天比壹天枯黃,然後悄悄地隨風漂落。在那欣賞美景的時刻,不得不用線將那精美的黃葉穿成壹串,晾掛在屋檐下,等待享用它燃燒後上面飄來的大煎餅的清香。快流口水了吧,能幹的小夥子壹氣能吃進十個去。離家之後的飄蕩中,再也沒有聞到這麽親切的香味!
那時家鄉的落葉,哪有什麽悲傷,如今異鄉的落葉,只是無數的悵惘,在心底裏,偶爾冒出的點點思緒和安慰,是面對這靜默的毀滅,會將是壹次如火的涅盤,抑或是壹次生命的嬗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