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真實結局:黛玉嫁給京王做妾?(何源)
這篇課文應該是十年前寫的。但是因為懶,我以為人生很長,時間很多,就緊張的放在那裏,像是永遠無法兌現的承諾。2002年底,壹個冬夜的淩晨兩點,我靜坐冥想時突然想到的。現在覺得過的每壹天都是僥幸,決定趁早把它做完。否則妳會對這個幾百年前的男人感到愧疚。
看過《紅樓夢》的,有點喜歡。然後,在涼爽的秋天下午,碰巧沒有風。請坐在露臺的躺椅上,手邊放壹杯茶,慢慢聽我給妳講紅樓夢。
相關閱讀:紅樓系列(王講紅樓夢,望紅樓月,紅樓紅得刺眼...)
二十歲左右的時候,我把《紅樓夢》完整地看了壹遍(不是第壹遍)。對我來說從來都不晦澀,我也從來不看胖評的研究,因為他把全部的心和熱情都投入到了這本書裏,我只享受其中。別人怎麽看得懂?跟我有什麽關系?
筆者和我有壹種知音的感覺。正因為如此,我覺得有義務為他說話。我的談話只涉及前八十次。作者是個性情中人。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對人性的展現,而高鶚的部分與人性無關。高鶚不懂《紅樓夢》,所以他只能從情節入手。結果感覺就像“百寶箱裏裝了屎”壹樣別扭,怕生氣就看不下去。好在我壹直沒有讀完四十遍,所以對《紅樓夢》有好感,真心感動。
他說這本書是“壹顆苦澀的淚”,壹點也不過分。我想,他的痛苦比這更深。
2002.12
寶黛的愛情達到了男女愛情的極致,愛情的悲劇也讓作者的怨恨達到了極致。
眾所周知,這本書記錄了作者的情感苦惱。既然他只寫了這麽壹本書,寫得那麽美好,那麽精致,他是想為自己的愛情找壹個完美的歸宿嗎?
作者和寶玉是壹個靈魂,寶玉畢竟是壹個虛構的形象。他那瘋狂的文字,荒唐的手勢,可能不是作者能做到的。也許寶玉就是作者向往的理想自我。就像他被理想化了壹樣,就像作者想隱藏自己壹樣,寶玉成了書中最不真實、最有墨跡、最相對不完整的人物,他的作用只是充當作者的嘴和講故事的壹條主線。只是在對寶黛愛情的描寫中,寶玉的身影更加清晰。
我懷疑作者無意傳播寶黛的結局。可能是太接近真相了(怕惹麻煩)。也許他只是拒絕編造,幹脆不寫了,但他在書中n次坦白了事情的真相。
表白1:這本書經常用正反兩面的方式來解釋劇情。前四章故事主角都到齊了,第五章是總結,第六章才是故事真正的開始,所有的人物開始生活。上下文這麽清楚,為什麽這裏有例外?為什麽作者在第二至第四章講述壹個獨立的故事:香菱、馮淵、薛蟠?
不是壹般的介紹。
請註意,香菱後面的故事寫的不多。她不是作者想要刻畫的主角,但她壹生的命運在壹開始就已經獨立完成。她有那麽重要嗎?關註甄(名字已經說明了壹切,真實的故事已經隱去,換成了“項、馮、薛”)。這個人物有必要出現嗎(他和後面的故事無關)?最重要的是,作者原本打算在前五次解釋故事的整個情節,而不是真的展開情節。那麽香菱的刻意安排是為了什麽呢?
難道是巧合,黛玉的父親和香菱的父親也曾在賈雨村破產時幫助過他,而從那時起,這兩個孤兒也離開了家住在這個家庭裏,而且他們都與賈雨村有某種聯系?香菱的作用顯而易見。作者擔心世人不明白香菱是黛玉命運的暗示,還做了其他壹些牽強附會的描述:1,已知黛玉是芙蓉花,芙蓉是蓮花(荷花)的別稱,而香菱原名連贏。2.香菱長得像秦可卿,而秦可卿有寶釵和黛玉之美。3.作者在黛玉的詩中贊美了才華,他也讓香菱心生向往。香菱此後在書中提到的情節,主要是學黛玉寫詩。寶釵的才華不遜於黛玉,又有耐心,脾氣又好。香菱為什麽要由近及遠?這是作者故意做的。4.倒黴的秘書有金陵十二釵的原版和金陵十二釵的增補版都是合理的,但是金陵十二釵還有增補版。這壹版只列出壹個女人,就是香菱(意為喚醒眼睛),看她的判斷。其中壹句“我是兩地孤兒”,可以指或林。黛玉判詞圖中有“兩棵枯樹”是巧合嗎?5.在這本書裏,和尚要超度兩個女人,壹個是黛玉,壹個是香菱。為什麽是香菱?既然她這麽特別,為什麽書中不涉及香菱的性格描寫?可見她在作者眼裏不是壹個人,而是壹個符號。再者,為什麽寶黛的前緣會和香菱的父親甄的夢分辨出來呢?6.最重要的寓意是,第八十回(最後壹次)剛好在香菱被欺負,命不久矣的時候結束。其實千方百計設局之後,也就沒必要解釋黛玉的隱情了。
《紅樓夢》手稿在作者生前流傳已久。在這漫長的時間裏,作者可以完成後半部分,但傳說中的後半部分,壹般人是看不到的。相反,在這本書的最後幾章,我看到了奇怪的跡象。這幾章只是簡單描述了情節,文字和人物都不光彩,略顯生硬(除了《蓮花的女兒》,可能是作者更早寫的)。我已經明白了匆忙的含義。不知道這部分是代筆還是作者不知所措。
既然香菱和馮淵的好姻緣都被薛蟠破壞了,那黛玉呢?
薛蟠是本書中不姓賈的男人之壹,也是最被醜化的人物。除了香菱壹案,他在本書中簡直就是壹個可有可無的人物,但作者從不放過壹個醜化他的機會。只要有荒唐的壹幕,薛蟠就會出現,揭露他的醜惡(這不是壹般的仇恨)。因為作者要泄憤,所以創造了很多薛蟠出現的機會,給讀者壹種寶玉和薛蟠是密友的印象。寶玉是壹個高雅的人,所以和蔣玉菡做朋友是合理的。但是薛蟠和寶玉有什麽相似之處呢?
賈雨村在後來的情節中再也沒有出現,他的作用無非是連接香菱和黛玉。既然香菱薛蟠事件是賈雨村壹手造成的,那賈府輸了,就很難保證不會給黛玉帶來厄運。賈家自尋煩惱,鳥吃自己的鳥,狠心的叔叔和哥哥可以賣巧姐。這個沒有爸爸媽媽的黛玉呢?這時候賈母可能已經死了,寶玉也脫不了幹系。黛玉以前的老師敢做什麽?這種聯想源於賈雨村的第壹首詩“玉在椽子裏問好價錢,女在椽子裏等著飛”(賈雨村的詞“光陰似箭”),後面再詳細解釋。
可見,這個冤案不是壹個普通的介紹,實際上是寶坻悲劇的寫照。本書第壹章第二段,只有壹句話:“本章使用‘夢’和‘幻’這兩個詞,是為了提醒讀者的眼睛,也是本書的本意”。如果這只是指甄的夢,那豈不是多此壹舉?那是有點腦子的人都能理解的。即使作者先寫書再分章節,那麽“這壹次”可能不僅僅是指第壹次,本書唯壹使用的“夢”字是在第四次:當賈雨村得知香菱和馮淵的時候,他感嘆道,“這也是他們的罪惡經歷,並不是偶然的。不然這個馮淵怎麽會只針對這個連贏呢?這個連贏已經被綁匪折磨了好幾年,她是多情的。如果她能在壹起,那將是壹件美好的事,這件事還會再發生。這薛家比馮家貴。妳把他當人看,自然有很多小妾小妾,沒必要和馮淵委身於壹人。這就是夢寐以求的愛情,只是遇到了壹對倒黴的孩子。”是壹見鐘情。項和馮用“邪障相遇非偶然”來形容是不是太勉強了?是對寶黛“前世木石之約”的典故。原來這個悲劇的真相才是這本書的初衷。
現實中作者的愛人壹定是在世界的某個地方結婚了,這讓他敢怒不敢言。書中無數細節暗示,寶玉娶寶釵是因為黛玉走了。
告白二:第壹次,二仙法師告誡範念石:“美好的事物很多,但在壹瞬間,卻無比悲傷。人不會改變事物。是初夢,壹切皆空。”這是寶玉結婚的先兆。石頭會“空歡喜”,想必是黛玉壹開始答應寶玉的,後來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表白三:第九回,頑童在學校鬧事,但是冷眼看去有點突兀。它與其他章節無關,但它有自己的意義。寶玉在私塾時是個好人,但他和馮淵相似嗎?又到了兩個上學的孩子“香蓮”(香菱)和“艾雨”(愛玉諧音“黛玉”),曾經被薛蟠寵愛,那個艾雨是寶玉的最愛。作者不就是在描述少年的成長過程嗎?在這裏,薛蟠把香菱和黛玉聯系起來。
表白四:鳳姐曾二十五次取笑黛玉關於寶黛的婚事。過了壹會兒,寶玉被邪靈附身,大家都來圍觀。沒來由的帶了紙條:“薛蟠忽然瞥見林黛玉的風韻,倒在那裏。”薛蟠和戴宇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薛蟠的淫蕩和荒誕在他的書中已經表現得淋漓盡致,用戴宇來代替是沒有必要的。黛玉在作者心目中是多麽的超然不可侵犯,為什麽她會在這裏遭遇意外?這種不恰當的情節安排是另壹個明顯的暗示。薛蟠的存在只是壹個符號。當然,薛蟠和戴宇不會有事。隱含的事實是,寶黛婚期臨近,薛蟠這樣的混世魔王就要半路殺出來了。
懺悔五:鳳姐對鐵檻寺的強權拆散了壹段美好的婚姻,女方被有錢有勢的人搶走,壹對夫妻死不瞑目。以作者的才華,何愁不找麻煩把鳳姐的惡表現出來?為什麽他總是在這件事上轉彎抹角?這是作者的恨!當壹個人不自覺的重復壹句話,那只是因為那是最接近真相的部分,是他放不下的遺憾。
告白六:灘純判詞裏有壹個畫面,兩個人放風箏,有壹個女人在船上,掩面哭泣。船上的女人是探春,毫無疑問她會遠嫁。這是後話。放風箏的那兩個人是誰?這就是原因。二十二回探春做燈謎——風箏,那麽其中壹個應該是探春,另壹個是誰?書中有提示。七十回(這壹回很重要,黛玉結局揭曉),紫鵑撿起別人留下的風箏,立刻遭到探春和黛玉的反對,說不吉利。然後,黛玉建議大家到屋外放風箏。這個建議是黛玉提出來的,不是很可笑嗎?黛玉最虛弱,最不動。用家仆的話來說就是“風壹吹就倒”。當妳可以放風箏的時候,壹定有風。黛玉避不開怎麽出去玩?這種謬誤並不是作者的疏忽,而是他多次暗示了這樣壹個事實:黛玉終將像探春壹樣,作為權力的犧牲品,嫁入皇族。作者是否按原意寫了寶黛的結局,不得而知。
這個風箏很有意義。寶玉沒有得到他想放的風箏,只有林大娘送的壹只漂亮的風箏。顯然,這是不吉利的。黛玉已經放開了自己的風箏線,但最終放棄的時候並沒有放棄。紫鵑笑道:“我們姑娘越來越小氣了。壹年沒幾毛錢,現在突然覺得心疼。姑娘不松手,等我松手。”此時,我不禁感到悲哀。我居然說了兩個字,“這次旅行把病根都帶來了。”既然生來就是情人,就會被愛情所困。妳怎樣才能擺脫這種疾病?原來去了就死了。探春的鳳凰風箏,和另壹只“不知從哪裏來的”鳳凰風箏扭在壹起,再加上壹只寫著喜字和鞭子的風箏。三次之後,線分不開,飄飄就走了。這個風箏是婚禮,會有兩個公主。
告白七:看探春的風箏謎語最後壹句“別怪東風別離”(別怪東風逼別離)。看黛玉的蓮簽“不怨東風”(不恨東風,哀嘆自己命不好)。同樣是暗示目的地的預言,作者寫的壹模壹樣。這就是十二女中,探春去向交代清楚的原因,不存在誤解的可能。
那麽這股東風是什麽意思呢?七十年代的黛玉,開頭是“桃花社”的主人,她填的柳絮結局已經大白於天下(唱柳絮的可憐):黛玉的後半段——嘆此生誰舍誰得?不管不顧的嫁給東風淳,自己走,忍著呆久了(唉,這輩子家在哪裏?柳絮被東風吹倒,春天卻無人理會,任其四處遊蕩,有心久留。妳是不是因為她的愛人沒有救她而有點生氣?正是:“美人勝人多不幸,莫怪東風。”同樣的東風,看它給寶釵帶來什麽命運:寶釵的後半生,少華無根,好風助我升至人間之巔。正是這同樣的不幸給寶釵帶來了美滿的婚姻。正是:“玉在椽子裏求好價(黛玉),釵在椽子裏待飛”。
告白八:書中只有兩處是寶玉得到美男子的私人物品(不包括寶玉送給湘雲的麒麟,那是道士的祭品,在禮物中是寶玉自己選的)。壹件是蔣玉菡的長圍巾,寶玉送給後來嫁到蔣玉菡的阿隆;第二件是寶玉送給黛玉的《京王念珠》。巧的是,黛玉和襲人本來都是寶玉最想娶的女人,但兩人都沒有機會嫁給寶玉,而且都出自京派王業之手。這不是巧合。大家都以為襲人離開寶玉了,其實不是。蔣玉菡(生而有玉)是書中寶玉的副手。這個人物是虛構的。襲人與蔣玉菡的婚姻意味著襲人仍與寶玉在壹起。但是為什麽襲人的判決書會這樣寫:“仰慕女演員是福,卻不知道兒子沒有機會”?這是作者苦心經營,以汗巾為信,使襲人和蔣玉菡成親。戴宇這種貴族女子,怎麽會有香菱那樣的命運,做人家的側室呢?這裏很清楚,她的丈夫是壹個皇帝王力可葉,並有壹個“眾多的妃嬪,過度淫蕩”的情況。命運和香菱有什麽區別?就像香菱對馮淵來說是獨壹無二的,對薛蟠來說只是個玩物。
表白九:寶玉第壹次提名“馮”為瀟湘館(這個名字放在正殿不是更合適嗎),而“馮”在古代就是後妃的意思。後來詩社,黛玉被封為“瀟湘公主”。她總是和這種稱呼聯系在壹起,而不是探春。
告白十:寶玉初看警幻仙子有本書唯壹壹首詩《西江月》,描寫其美,但文字完全抄自曹植《洛神賦》。作者的文采為什麽要這樣?意圖何在?曹植愛袁紹的兒媳甄氏,想娶她為妻,但曹操把她許配給了曹丕,不久就給了她死亡的禮物。曹植路過洛水,因為思念甄氏,就想起了她和洛神宓妃的故事。又壹段美好的婚姻被拆散了,這是作者反復暗示的真相。怕世人不解,作者在四十三回平白說:“不知道古時候沒有羅神。本來是曹子建(曹植)的謊話,今天合我心,就借了他。”(寶玉語)
這壹切我就不贅述了,下面說幾句閑話。
說寶釵會嫁給寶玉而不是黛玉,真是可笑。寶玉是個什麽樣的人?他蔑視除了黛玉(黛玉在精神上和他是壹致的)以外的所有人的觀念,甚至他的父親。面對來自整個家庭的壓力,他從未妥協。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可以稱得上是人性的英雄。他視黛玉為生命。如果換成她,這個整天想死的寶寶會認嗎?只有壹個例外,就是黛玉不能是他的,他要娶寶釵。
看看書中的線索。五十七回,紫鵑謊稱黛玉要回蘇州,寶玉已經死了。後來紫鵑拉著寶琴去探他:“妳現在老了,連親戚都決定了...來決定壹個彈鋼琴的女孩……”寶玉笑道:“不過開個玩笑,他已經許給梅翰林家了。果不其然,我決定了他,現在還是這個模樣。.....我只告訴妳壹件事:活下去,我們壹起活下去;如果我們不在人世,讓我們化為灰燼,怎麽樣?”很明顯,如果另壹個女人答應了寶玉,是不會成功的。只是在這種情況下,寶玉會以命搏命,不可能被逼吃草。很難想象將來寶玉失去黛玉會是什麽樣子。
高鶚的意思是,寶黛的悲劇只是由於家人的反對和誤解。從上到下,賈家都認為寶黛的婚事是壹定的,從討論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薛姨媽是認真保護黛玉和賈璉的仆人的。書中唯壹支持金玉聯姻的人是袁春,壹個進宮的權貴。恐怕這是悲劇的前兆。
五十七回,我借用薛姨媽的話,明明白白地暗示寶黛的婚姻是被外因破壞的:“月下有老人管婚姻。註定只會用壹根紅綾絆倒這兩個人的腳。妳們兩家隔海隔國,有仇必報,終有機會結為夫妻。這件事是意料之外的,因為父母自己也願意,或者每年都呆在壹個地方,不能再去壹個地方了(明顯說的是保代)。比如妳兩個姐姐(黛玉和寶釵)的婚事,壹時不得而知,也不在山南海北。”大家都知道寶釵是眼前的這個人,但是黛玉呢?山南海北是個見不得光的地方。和尚跟我說寶玉不能早婚。早嫁的話,肯定是黛玉,但是要很久才能改變,跟賈家的麻煩有關。高鶚是個傻瓜,誤導別人。
也有人說黛玉死於寶玉的苦惱,後來寶玉娶了寶釵。這裏有幾件事說不通:第壹,賈府裏都知道寶黛的婚事是必然的,兩人都對此抱有希望。壹個有希望的人無論如何都不會悲傷而死,寶玉也不會死,黛玉無論如何都會掙紮著活下去。世界在做出這樣的判斷時,只是簡單地照搬了第壹個“淚流滿面而死”的預言。如果黛玉真的死在這上面,作者怕什麽?為什麽黛玉的結局很難說?第二,黛玉為寶玉而死,應該是寶玉最難過的時候。這壹刻她怎麽能接受別人嫁給寶釵呢?迫於家庭壓力?如果此時此刻,他是壹個可以退讓的人,那麽婚後與寶釵出家的目的是什麽?還有比黛玉之死更嚴重的事嗎?他想切斷世界上所有女人的聯系?這是不合邏輯的。
很自然的猜測是這樣的:黛玉因為意料之外的變故被迫結婚,不久寶玉出於忍耐與寶釵結婚。黛玉婚後不久因思念寶玉而死,寶玉得知她將出家,悲痛萬分。這是另壹個故事:尤三姐和劉香蓮。書中明確指出,尤三姐和黛玉的長相和身材都不差。這不是很可笑嗎?壹個是下層社會的蕩婦,壹個是貴族才女,在心目中是對黛玉的侮辱。不是,書上寫的是劉香蓮不善與人交往,壹個人和寶玉親近。這是作者的意圖。《三姐》和《劉香蓮》是除薛蟠、香菱、馮淵之外唯壹的獨立故事。如果馮源的案子是前因,那麽劉香蓮就是另壹個故事。尤三姐死後,劉香蓮立即出家,這就是暗示寶玉出家的原因。如果沒有這個意圖,作者就沒有必要帶出壹個遊三姐。她和這本書的情節無關,只有二姐就夠了(和鳳姐有關)。
放眼望去,鳳和賈璉都有些眼熟,分明是潘金蓮和西門慶。可以理解,在他那個時代,恐怕唯壹能稱得上小說的小說能入他眼。
後華
看到寶黛的第壹次見面,會讓她熱淚盈眶。我想作者寫這段話的時候,心裏應該是滿滿的淚水和酸楚。
又看到了寶黛的愛情,在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的感情本質上和寶黛是壹樣的。那是超越世間壹切羈絆的,無法摧毀,也無法改變。似乎這種情感只有在童年才會有,是壹種靈魂上的完全認同和信任,是彼此關愛的境界。
寶釵的美勝過黛玉。寶玉為什麽獨愛黛玉?黛玉來看寶玉,會翻看寶玉加了什麽書,寫了什麽文章。寶釵不是(寶玉睡著了也算是不在)。寶釵關心他的起居飲食,繡個布口袋或者職業前途。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愛情。雖然都是愛情,但黛玉在乎的是他的靈魂(她和寶玉不只是生活在生活的表面層面)。寶釵是把他當人看的。寶玉這樣的人物如何滿足自己無聊的感情?
我不敢說這些故事情節是真的,但愛是真的,恨是真的。我覺得寫這本書的過程很瘋狂也很悲傷吧?有時候隱約覺得作者是女的?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是庸俗愚蠢的,但為什麽他對女人和愛情懂得那麽多?
看寶玉的《芙蓉女兒》,悲從中來。如果妳贏得了這個男人的愛,妳會有什麽人生遺憾?
《紅樓夢》的真實結局(下)
上壹篇文章完成後,壹位名為“繪本”的網友提出了新的證據,現摘錄全文如下:
洛神與北王靜的妃子。
寶玉去拜金川。妳去哪裏祭祀了?水仙寺,洛神之地。正是在這裏,寶玉說了壹句話:“不知道古代沒有羅神。以前是曹子建編的謊話,今天正合我心,就借給他了。”何兄已經解釋過羅申的故事了。
然後嚴明說了壹句很奇怪的話:“我跟了二爺好幾年了,二爺的心思我壹清二楚。只是今天這個祭祀沒有告訴我,我也不敢問。只是這個祭祀的鬼魂雖然不為人知,但是很自然的會想到有壹個世界上獨壹無二,極其聰明優雅的姐姐。二爺的心事無法表達,就讓我送上我的祝福:香魂若有情,時不時來看看二爺也未嘗不可,雖陰陽相隔,既然是知己。妳在陰間保佑二爺來世變成姑娘,和妳在壹起,不能再生這種醜東西了。”
同誌們註意了,他說的是金川姐姐嗎?誰是“天下有壹姐,天上無雙,絕頂聰明優雅”?只是個妹子。“妹子”呢?大戶人家的小廝會叫丫環“姐姐”嗎?以及:“知己之間”?!寶玉的心腹是誰?是和金川姐姐嗎?
更奇怪的是寶玉回家後說的謊:“昨天京王的壹個妃子丟了,她生他的氣。他哭成那樣,走了也回不來,就多等了壹會兒。”寶玉找不到借口,只好找個死人當幌子。死的是景王的妃子!那時候,妳能詛咒死了的人(更別說王子的家人)嗎?而且賈府從上到下的人都沒有回應這個謊言!沒有人接手!連派人去看都不說!秦可卿死後,京王親自來祭祀!賈家也不至於那麽刁蠻。那麽,就只剩下壹個理由了:寶玉說了壹個很容易揭穿的謊言,而賈府卻不能揭穿,因為這不是謊言,卻是真的!
現在,真相大白了!這叫“以花代樹”,這是“幹坤大挪移”。曹雪芹毀滅了後三十回,卻沒有毀滅黛玉之死!他被移到這裏了!
那個“世上有壹個,天上無與倫比,還有壹個絕頂聰明優雅的姐姐”類似羅深的,是北靜王的妃子!她就是林黛玉。
看完這篇文章,突然覺得前面說的不夠重要,這才是真正有用的證據。“閆明”是壹個明確的說法。這是他在書中說的唯壹有用的話。他說寶玉是在祭奠知己,除了黛玉沒有別人。書中的所有線索都聚集在這裏——黛玉是京王的愛妃。《繪本》認為黛玉應該自殺,而不是我前面說的,我認為是對的。
我以為和《紅樓夢》的緣分已經在上壹篇文章結束了。沒想到,毀滅的聲音幾乎讓我對自己產生了懷疑。為了彌補自己的無知,最近找了《紅樓夢》(只是因為對張愛玲小姐的聰明有些信任)。她的研究方法是明智的——作者幾易其稿的痕跡完全可以暴露他的意圖。張愛玲對細微之處有著天然的愛好,這方面的研究她做得很好。我還將重要線索摘錄如下:
1和七十的改寫痕跡非常明顯。前半段賈政寫六七月回家,寶玉忙著復習功課,桃花會也停了。後半段賈政又寫了,視察海嘯災情,改年底回家。寶玉又輕松了,於是開了個社團作詞。從第七十壹回開始,賈政就回來了,然後八月初三,賈母過生日。很明顯,她年底沒回來,第七十回的前半段她還在休。為了把柳絮的話寫進去,後半部分壹定是重寫了。第壹輪批評:“我說秦雪寫這本書,也是為了詩的意義。”
已經七十次了,還是到此為止。賈政的歸期是在第七十回改的,但接下來的幾次,壹直到第八十回結束都已經有了,有明確的時間順序。唯壹的辦法就是給第七十壹回戴上帽子,解釋為什麽賈政六七月份還回家,但顯然至今沒有找到簡潔合理的借口。
2.《徐佳》第四版把薛、英菊改為薛、,可能還有壹些改動,都是本版新改的。
3.十四回末年,在秦的葬禮上,寶玉拜見了京王,批他“忙閑”。修飾玉兄,不虧文中義者。作者好苦,午中。
4.金釧兒是第30輪和第32輪的重要人物,但在這兩輪的總批中沒有提到她,所以在批的時候沒有這個人物。
寫於1756年春節兩次祭祀澆醋。金釧兒是在1754年《紅樓夢》之前,大約是1740年才加入這部書的。換句話說,寫金釧兒之死至少花了七八年時間。為什麽會有這麽長的間隔?
金釧兒的性格來自晴雯。他們的悲劇就像音樂中的同壹主題,但調子變了(證據跨越兩章,不再摘錄)。
出家的預兆在第三十次和第三十壹次。這兩次寶玉都是半開玩笑地說:“妳死了我就出家”,壹次是對黛玉,壹次是對襲人。第二十九至三十五章是在《紅樓夢》書名之前或更早的時候改寫的,當時加了金釧兒。除了少數保存下來的原文,沒有壹篇得到認可。
5.阪本這個時候的特點,和是叫“劉哥哥”,而不是“劉哥哥”。
6.1767年的壹批:“...襲人文的目標日期:‘花襲人起止。’
7.甄和的第壹個故事和第二個故事是分不開的。顯然,自述部分壹開始並沒有提到甄和,而是這樣的:——括號裏的話是後來加上的——這是第壹次打開書。作者來自雲端(因為他經歷了壹場夢,所以隱瞞了真相,以通靈論寫了這本書《石頭記》。
8.和北靜王的五次都是後來加的。第壹部沒有北京之王,
9、但看第二個胖批:“語言太煩,受不了。古人說墨如金。見此,墨如土,雖可奏千遍。”也很好。
10.後來香菱入園學詩,加了第四十八回。據《長批脂硯齋》記載,無論是劉盼事件還是賴尚榮事件,都是為香菱入園而設計的。其實調戲打罵和賴尚榮都是老生常談,現成的。閻誌並沒有撒謊。他的《長批》是壹篇非常好的文學評論,盡管寫作過程並非完全不真實——並不總是能夠講述重寫的全部故事。
[點評]:原來我關註的線索都是後來加上去的。好像越寫越有勇氣,越不願意寫,隱藏的真相也放了進去。每壹次重寫都與真相有關。如果有人認為作者十幾年的采編是為了打磨文章,那對於壹個天才來說真的是不可想象的。如何解釋黛玉的結局,他想了八年。我們花了更長時間才找到這個。
壹開始我以為脂硯齋和作者有隔閡,感情上?精神上?不然作者為什麽要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他的寫作過程不是很自由)?經常用批語把讀者引入歧途?但轉念壹想,其實不是。變態硯反復揭示結局的部分,提到了很多人物卻沒有提到黛玉。寶黛事件是全書的主題。對於悲劇,芷硯在認同變態硯的同時保持沈默,甚至芷硯笨拙的拖延也成為了保護作者的證據。比如她謊稱香菱進園學詩的原因。
胖硯第二次批,“雖然可以打幾千遍。”是的,因為這是事實。
就像拼圖遊戲壹樣。我們把碎片翻起來重新排列。
11,可見作者生前最後兩年是在提升尤三姐的地位,改放蕩而不是輕浮。
12,寶釵問寶玉挨打的原因,襲人間接告訴賈政,焙茶以為關琦嫉妒薛蟠。寶玉連忙不再否認。寶釵心想:“哥哥放縱自己,毫無防備的本性,我豈不知?”那壹天,正是鐘,鬧得天翻地覆。自然,它現在比以前更感興趣了。“書裏沒有薛蟠和秦鐘的事。第九次入學時,我和薛蟠只有間接接觸。
13,第79回寶玉剛聽了香菱關於薛蟠的好消息就生病了。他病了壹個月,逐漸康復。醫生讓他多休息,百日之後不準出門。過了五六十天,他急了,薛蟠不能去結婚了。
[點評]:想起作者變身劉香蓮痛打薛蟠的那壹段,笑壹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