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2015年高中文言文試題及答案

2015年高中文言文試題及答案

1. 2015高考必背古詩文64篇情景含答案

13.醉翁亭記 (歐陽修)環滁皆山也。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4.愛蓮說 (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

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15.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16.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宋濂)余幼時即嗜學。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壹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17.關雎 《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優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18.蒹葭 《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壹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19.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 歌以詠誌。20.飲酒 (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

22.次北固山下 (王灣)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23.使至塞上 (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25.行路難 (李白)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 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26.望嶽 (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27.春望 (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

2. 2015高考語文新課標Ⅰ卷考試真題答案出來了嗎

學員妳好,新東方在線特整理2015年高考語文新課標Ⅰ試題及答案解析供各位考生參考,具體內容如下:2015年高考新課標I語文試題(圖片版)(2008年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題匯編2007年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題匯編壹、全國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何遠字義方,東海郯人也。武帝踐阼,為後軍鄱陽王恢錄事參軍。

遠與恢素善,在府盡其誌力,知無不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

遷武昌太守。遠本倜儻,尚輕俠。

至是乃杜絕交遊,饋遺秋毫無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遠患水溫,每以錢買民井寒水。

不取錢者,則摙②水還之。跡雖似偽,而能委曲用意。

車服尤弊素,器物無銅漆。江左水族甚賤,遠每食不過幹魚數片而已。

然性剛嚴,吏民多以細事受鞭罰,遂為人所訟,征下廷尉,被劾十數條。後為武康令,愈厲廉節,除淫祀,正身率職,民甚稱之。

太守王彬巡屬縣,諸縣皆盛供帳以待焉。至武康,遠獨設糗③水而已。

武帝聞其能,擢為宣城太守。自縣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郡經寇抄,遠盡心綏理,復著名跡。期年,遷樹功將軍、始興內史。

時泉陵侯朗為桂州,緣道多剽掠,入始興界,草木無所犯。遠在官好開途巷,修葺墻屋,民居市裏,城隍廄庫,所過若營家焉。

田秩奉錢,並無所取,歲暮 *** 尤窮者充其租調,以此為常。而性果斷,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為立祠,表言政狀,帝每優詔答焉。

遷東陽太守。遠處職,疾強富如仇讎,視貧細如子弟,特為豪右所畏憚。

在東陽歲余,復為受罰者所謗,坐免歸。遠性耿介,無私曲,居人間絕請謁,不造詣。

與貴賤書疏,抗禮如壹。其所會遇,未嘗以顏色下人。

是以多為俗士所疾惡。其清公實為天下第壹。

居數郡,見可欲終不變其心,妻子饑寒如下貧者。及去東陽歸家,經年歲,口不言榮辱,士類益以此多之。

其輕財好義,周人之急,言不虛妄,蓋天性也。每戲語人雲:“卿能得我壹妄語,則謝卿以壹縑。”

眾***伺之,不能記也。——節選自《南史卷七十?列傳第六十》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A.遠與恢素善 善:友好。

B.遠本倜儻,尚輕俠 尚:崇尚。C.視貧細如子弟 視:愛撫。

D.士類益以此多之 多:稱贊。9.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何遠“生性耿介”和“為官清廉“的壹組是A.跡雖似偽,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錢者,則摙水還之。 B.正身率職,民甚稱之。

歲暮擇人尤窮者充其租調。 C.與貴賤書疏,抗禮如壹。

田秩奉錢,並無所取。 D.其所會遇,未嘗以顏色下人 遠盡心綏理,復著名跡。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壹項是A.何遠任錄事參軍時盡心盡力,很受上級信任倚重;但性情剛正嚴厲,任武昌太守時常因小事鞭罰吏民,因而被檢舉審理的罪狀有十數條之多。B.何遠堅守節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屬縣,何遠僅給他提供幹糧、飲水;為官有才幹,任始興內史時,未再發生過界內盜匪搶掠侵犯的事。

C.何遠在任時,像經營家業壹樣整治轄境,百姓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詔予以表彰;但在東陽太守任上,由於遭到受罰者的誣告,而被免職還家。D.何遠品行正派,不循私情,與人交往不受請托,也不拜訪他人;為人輕財好義,能周人之急,說話從無虛妄,大家始終無法找到他說謊話的證據。

11.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自縣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譯文: (2) 居數郡,見可欲終不變其心,妻子饑寒如下貧者。譯文: 答案:8.C(這道題中的ABD選項都在課本中出現過,而C中的固定搭配“視……如……”很容易判斷得出。

即使沒看出來,也可根據前文“嫉……如……”判斷出決不是愛撫之意)9.C(這道題重點在表明“耿介”與“清廉”,依次我們可以判斷出A項第壹個選項與耿介無關,是屬於他辦事原則方面的。B項第壹個百姓稱贊他也不屬於“耿介”,D選項第壹個選項是他平易近人,也不屬於“耿介”,依次推斷選擇C)10.B(這道題難度不小,很多考生沒有註意到文章中提到了壹個人就是泉陵侯朗,強調是他沿途搶掠騷擾,但到了始興縣內,壹草壹木也不敢侵犯。

而不是選項中所說任內沒有搶掠侵犯的事)11.(1)從縣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長官,近代從未有過這樣的事。得分點在“自……為”是“從……擔任……”。

(2)他先後出任數郡的太守,見到可產生貪欲的東西,始終不改變自己的廉潔之心。他的妻子兒女饑寒交迫,如同最貧窮的人家那樣。

得分點在“居”、“可欲”還有“饑寒如下貧”。[譯文]何遠,字義方,東海郡郯縣人。

梁武帝即位後,擔任後軍鄱陽王蕭恢的錄事參軍。何遠與蕭恢向來友好,在王府竭盡其心力,明白了的事情沒有不去辦好的。

蕭恢也推心置腹地依仗他,對他推恩托付,很是親密。梁武帝升遷何遠擔任武昌太守。

何遠本來是豪爽灑脫的人,崇尚輕財好義。到擔任武昌太守時才壹改往日的品行好好做官,杜絕結交朋友,別人饋贈物品壹概不接受。

武昌百姓的習俗都是從長江裏汲水飲用,大熱天,何遠嫌江水溫度太高,常常掏錢向有井的人家買井水,如果對方不收錢,就將水還給對方,行跡雖似虛偽,但能委婉地表達其用心。車輿服飾。

4. 2008年到2015年高考語文卷古詩詞填空

2015年高考語文新課標全國1卷

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 岑參

聞說輪臺路②,連年見雪飛。

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遲,私向夢中歸。

[註]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壹,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②輪臺:庭州厲縣.在今新魯木齊。

8.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誚簡要分析。(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直接描寫,如“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直接描寫了“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壯美;《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則是間接描寫,如“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描寫了連年見雪飛的惡劣環境。

9.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什麽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怎樣的作用?(6分)

尾聯表達了作者思鄉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抒發有點染和升華的作用。報效祖國當然不能因為距離遙遠、環境惡劣而有所報怨,但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感情卻難以控制。

2015年高考語文新課標全國II卷

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殘春旅舍 韓偓①

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鹹京②。

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

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

兩梁免被塵埃汙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註]①韓偓(約842~923):字致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這首詩是作者流徙閩地時所作。②鹹京:這裏侑指都城長安。③梁:官帽上的橫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區分官階。④朝簪: 朝廷官員的冠飾。

8.古人認為這首詩的頷聯“乃晚唐巧句”,請指出這壹聯巧在哪裏,並簡要賞析。(5分)

答案

頷聯巧妙之處在於用了“抱”“吹”兩個動詞。

解析

解答此題,要在讀懂詩句大意的基礎上進行,並且抓住“巧”子進行分析。

9.這首詩的後兩聯表達了作者什麽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後兩聯表達了作者悲憤的情懷以及詩人兢兢業業,力求盡職,無負朝冠的心情。

5. 高考文言文試題

2009年高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6(含譯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天下不可壹日而無政教,故學不可壹日而亡於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黨庠、遂序、國學之法立乎其中。則士朝夕所見所聞,無非所以治天下國家之道,其服習必於仁義,而所學必皆盡其材。壹日取以備公卿大夫百執事之選,則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備選者,其施設亦皆素所見聞而已,不待閱習而後能者也。

後世無井田之法,而學亦或存或廢。大抵所以治天下國家者,不復皆出於學。而學之士,群居、族處,為師弟子之位者,講章句、課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則四方之學者廢,而為廟,以祀孔子於天下。蓋廟之作,出於學廢,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幹年,頗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當此之時,學稍稍立於天下矣,猶曰:“縣之士滿二百人,乃得立學。”於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學,而為孔子廟如故,廟又壞不治。今劉君在中言於州,使民出錢,將修而作之,未及為而去。後林君肇至,則曰:“古之所以為學者吾不得而見,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雖然,吾之人民於此不可以無教。“即因民錢,作孔子廟,如今之所雲,而治其四旁為學舍,講堂其中,帥縣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為之師,而興於學。”

林君固賢令,而慈溪小邑,無珍產淫貨,以來四方遊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無水旱之憂也。無遊販之民,故其俗壹而不雜;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見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隱君子,其學行宜為人師者也。夫以小邑得賢令,又得宜為人師者為之師,而以修醇壹易治之俗,而進美茂易成之材,雖拘於法,限於勢,不得盡如古之所為,吾固信其教化之將行,而風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風俗,雖然,必久而後至於善。而今之吏,其勢不能以久也。吾雖喜且幸其將行,而又憂夫來者之不吾繼也,於是本其意以告來者。

8.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A.氣施設亦皆素所見聞而已 素:平素

B.講章句、課文字而已 課:抄寫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變

D.故其俗壹而不雜 壹:純壹

答案:B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需要結合原文語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采取篩選的辦法排除不符合題幹要求的選項。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壹組是:

A.州之士滿二百人,乃得立學 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

B.未及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錢作孔子廟 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

D.無珍產淫貨以來四方遊販之民 問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滿二百人,乃得立學”的“乃”為副詞,譯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的“乃”為連詞,譯作“竟然”;B.“而”:都做連詞,譯作“就”。C.“即因民錢作孔子廟”的“因”為介詞,譯作“用”,“ 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的“因”為連詞,譯作“於是、就”;D.“無珍產淫貨以來四方遊販之民”的“以”為連詞,譯作“來”表目的,“問征人以前路”的“以”為介詞,譯作“把”。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壹項是:

A.通過學校學習而明白治國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為官吏的後備之選。

B.各地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廟,是後世官辦學校被廢的原因之壹。

C.為了當地人民的教化,慈溪縣令在修孔廟時建學舍的舉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縣有許多資質很好的人,通過學校的培養,他們很容易成為國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時間、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觀點態度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要重視選文細節處的理解。原文中說的是“後世再無井田之法,是後世官辦學校被廢的原因之壹。”“各地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廟是因為學校之衰敗。”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國家者,不復皆出於學。(4分)

大概用來治理天下國家的人,不

6. 2015福建高考語文所有背誦的篇目題目

2015 年全國新課標高考語文大綱必背古詩詞篇目 高中 14 篇:荀子《勸學》、莊子《逍遙遊》、韓愈《師說》、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詩經·衛 風·氓》、《離騷》、李白《蜀道難》、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隱《錦瑟》、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

初中 50 篇:《孔子語錄》、孟子《魚我所欲也》、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左傳·曹劌論戰》、《戰 國策· 鄒忌諷齊王納諫》 、諸葛亮 《出師表》 、陶潛 《桃花源記》 、酈道元 《三峽》 、韓愈 《雜說 (四) 》 、劉禹錫《陋室銘》、柳宗元《小石潭記》、範仲淹《嶽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周敦頤《愛 蓮說》、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選)》、《詩經·關雎》、《詩經·蒹葭》、曹操《觀滄海》、陶潛《飲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灣《次北固山下》、王維《使至塞 上》、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行路難》、杜甫《望嶽》、杜甫《春望》、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劉禹錫《酬 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白居易《觀刈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李賀《雁門太守行》、杜牧 《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隱《夜雨寄北》、李商隱《無題》、李煜《相見歡》、範仲淹《漁 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飛來峰》、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水調歌頭》、陸遊《遊山西村》、辛棄疾《破陣子》、文天祥《過零丁洋》、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張養浩《山 坡羊·潼關懷古》、龔自珍《己亥雜詩》2015年從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中選增5篇,分別是:王灣《次北固山下》、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杜牧《泊秦淮》、晏殊《浣溪沙》、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而死於安樂也。”)。

(2)“文學名著閱讀”減少2部。今年將2014年要求的7部“文學名著閱讀”減為5部,減去的2部是雨果《巴黎聖母院》和列夫托爾斯泰《復活》,該部分賦分由原來的10分調減至6分,分值減少了4分。

(3)加強“語言文字運用”考查,賦分增加4分。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語文的核心能力。

2014年我省高考語文“語言文字運用”賦分為13分,今年調整為17分,其中仍然包含有“材料評說”題。[。